工博會上的高校科技:華理項目引領輕量化聚丙烯發泡材料的綠色製造...

2020-12-21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17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張婷)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購買兒童玩具、家具用品等塑料製品時,都會十分在意其材質是否無毒無味、綠色環保,近年來綜合性能優異、可回收及易降解的聚丙烯發泡材料已成為泡沫塑料家族中的「新寵」,日益受到熱捧,是聚合物泡沫材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品種。

超臨界CO2(二氧化碳)發泡聚合物技術是製備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在第22屆工博會高校展區,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趙玲領銜的「高性能輕量化聚合物材料的綠色高效製備」項目,聚焦的正是輕量化聚丙烯發泡材料的綠色製造和高端應用。該項目也是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

無水發泡製備聚合物珠粒實驗裝置(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鎖定新材料發展重點領域,布局綠色製造新技術

輕量化材料已是我國新材料發展重點領域,發泡則是實現聚合物輕量化的最直接手段。隨著航天航空、國防、能源、交通、包裝、電器、運動器械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具有優異機械性能和絕熱、隔音、絕緣、緩衝等特性的聚合物發泡材料需求越來越迫切。聚丙烯作為產量大、增長量快、應用領域廣泛的五大通用熱塑性樹脂之一,其高品質發泡材料的綠色製備一直是聚合物發泡領域的熱點與難點。

2016年,由華東理工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項目——「聚合物材料的輕量化技術」獲準立項,該項目所聚焦的正是運用綠色高效發泡工藝,開展聚合物輕量化的應用基礎—共性技術—產業化示範的「一條鏈式」研發工作。

據趙玲介紹,聚合物發泡有物理髮泡劑和化學發泡劑兩大類。化學發泡劑常常存在化學殘留、發泡過程難控制和不易獲得高發泡倍率等缺點;物理髮泡劑中的氟氯烴類則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已逐漸被禁止和限制使用;一些新型氟碳氫化合物的全球變暖潛能值仍相對較高,烷烴類發泡劑則易燃燒不安全。相比傳統發泡劑影響氣候、火災危險、有害殘留以及VOC排放等問題和弊端,超臨界流體,特別是超臨界CO2,發泡聚合物是綠色製造技術,被工信部列入我國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而且CO2進入聚合物後會引起熔點、表面張力和粘度下降、結晶行為改變等一系列變化,可以製備微孔甚至納米泡孔材料。

聚丙烯是結晶聚合物,低溫固態發泡受結晶限制,很難製備高發泡倍率產品;高溫發泡聚合物熔體強度不夠無法保持完整泡孔,可操作窗口窄。因此,大規模製造具有穩定均勻泡孔形貌和外形尺寸的高發泡倍率微孔材料難度大。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近年來華理趙玲團隊聯合無錫會通、中石化北化院、浙江新恆泰、鎮海煉化等單位,在合適物料體系、可控工藝過程和高效工業裝備等方面開展了超臨界CO2發泡聚丙烯的優化、強化和工程化等系列工作,形成了「適合超臨界CO2發泡的聚丙烯專用料」「分步/分段發泡新工藝」「優化構建流場結構實現高效規模製備」等三大技術創新優勢:根據在低於其流動溫度的可變形區發泡既可以突破結晶的制約又能保證發泡材料微孔結構和外形尺寸的穩定成型這一發泡機制,開發了兼具較寬發泡溫度窗口和較強的CO2溶解擴散能力的聚丙烯發泡專用料,以及能有效改善泡孔結構和表觀形態的新型功能助劑/添加劑;CO2變壓飽和提高了過程效率和發泡倍率,氣泡成核和生長的分段實施大幅減小了高壓設備體積;釜壓發泡、模壓發泡等高壓設備和聚合物預成型體的結構優化設計保證了均勻的壓力場、溫度場和速度場,成功實現了低密度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的規模製造和柔性生產。

趙玲教授在實驗室(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核心技術落地提升市場競爭力,瞄準新興領域拓展高端應用

利用上述創新技術,2016年至今,項目已成功建設了7套年產3萬立方模壓發泡裝置,實現了低密度聚丙烯微孔厚板的世界領先製造;新建了6套、優化改造了3套年產4—6萬立方的釜壓發泡裝置,生產效率提高25%,成品率提高到99%以上;發泡專用料已在鎮海煉化生產。

項目團隊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專利16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了69篇SCI/EI收錄論文。「國外同行認為我們全面系統地研究了CO2間歇發泡聚丙烯行為。」趙玲說,科技查新表明,模壓發泡的工程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釜壓發泡的優化與強化技術具有國內外新穎性。

「可以說,我們的項目引領了高性能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的綠色製造和高端應用。」團隊的底氣,來源於「硬核」的技術和不斷開拓的應用領域:全新的超臨界CO2模壓發泡技術通用性強,除聚丙烯外,還成功用於聚氨酯彈性體微孔發泡材料生產,並已經完成了多種熱塑性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的中試;釜壓發泡各項技術指標與日本公司相當;開發的聚丙烯發泡專用料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除廣泛應用於汽車零部件和內飾、緩衝包裝等傳統領域,由於CO2發泡產品環保健康,很好地滿足了兒童玩具、食品、醫療、家居用品等領域對綠色材料的需求;特別由於微孔賦予了聚丙烯一些優異的獨特性能,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不斷地在新興領域成功應用,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墊片、5G通信微波中繼天線罩、高檔汽車音響振膜、防彈衣背板等等,產品附加值高。

領銜了「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推進了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擔任了國際發泡塑料期刊的副主編、培養一批聚合物發泡研發和生產高層次人才,趙玲教授帶領的項目團隊已成為國內頂尖、國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聚合物發泡研發團隊。「這只是起步,超臨界CO2發泡製備輕質高強的聚合物材料很好地滿足了塑料減量化、材料輕量化和製造綠色化的要求,發展前景廣闊。」趙玲對團隊及輕量化聚合物研發工作的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六十九所大學將攜七百多項最新科研成果亮相 工博會高校展區亮出...
    「耳聰目明」的無人車、可重複使用的防護服、盾構機換刀機器人、中醫香療「治未病」……一大批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將於9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亮相,涵蓋抗疫攻關、重大先進裝備、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系統、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
  • 創新型聚合物發泡材料:名門貴族下嫁黎民百姓才有出頭之日
    隨著國民對於環保、綠色、安全、舒適要求愈加苛刻,對環境友好型的發泡技術和具備可阻燃、可(完全)降解、可導電等新型發泡材料受到追捧,再聚合(混合)市場上大規模運用的發泡材料,成為研究人員熱衷的對象,為其走出實驗室,邁向市場化提供了可行性途徑。超臨界CO2發泡技術因其可行性和環保性,已取代傳統的物理髮泡劑和化學發泡劑,成為主流的微孔材料發泡工藝。
  • 哈工智能亮相2020年工博會 為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2020年9月1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屆工博會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機構聯合承辦,匯聚我國工業製造領域的一批優秀企業參展。
  • 乾貨|聚丙烯(PP)材料在汽車零部件上的應用與展望
    新材料研習社報導,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輕量、舒適、綠色、環保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汽車輕量化技術能夠減輕車身重量、降低油耗,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汽車零部件更多地採用塑料材料替代笨重、昂貴的金屬構件,「以塑代鋼」成為解決汽車工業發展要求的最佳方案,汽車塑料化程度已經成為衡量汽車設計和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
  • 祥源新材IPO過會 未來持續深耕發泡材料細分市場
    祥源新材是一家國內知名的聚烯烴發泡材料生產企業,該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工藝,是國內少數具備規模化自主生產0.06mm超薄聚乙烯發泡材料IXPE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已實現批量化生產電子輻照交聯聚丙烯發泡材料(IXPP)能力的企業之一。
  • TPEE PUMP-X更彈更舒適,慧谷創新材料引領鞋材革命
    (跑完2-3次馬拉松後pump-x與E-TPU中底對比)解決方案:1)綠色物理髮泡相比傳統的化學發泡工藝, PUMP-X使用新型綠色超臨界CO2流體物理髮泡技術生產符合低碳環保、綠色製造,還可循環回收利用和可持續發展。2)綠色材料:PUMP-X材料所含化學物質有別於傳統發泡材料,無毒無味,具有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
  • 【行業動態】發泡聚丙烯——一種經濟實惠、易於加工的汽車、包裝...
    這種可發泡聚丙烯與標準HMS PP泡沫相比,可將產品硬度提高30%,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從歷史上看,泡沫應用主要是非晶態聚合物,如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和聚氯乙烯(PVC)。發泡PP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進步,大約20年前才引入,但它從未獲得太多的商業吸引力,」相關人員說,「客戶現在可以挑戰現實,重新思考輕型發泡PP部件在大批量應用中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新推出的可發泡聚丙烯具有使用價值。可發泡聚丙烯的商業潛力現在可以得到開發並充分實現。」
  • 助力疫後大灣區智能製造產業升級,2020華南工博會盛大開幕
    超500家企業在工業自動化、機器視覺、工業機器人、雷射智能製造、雷射配套、光電技術、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工廠等領域帶來創新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助力疫後灣區智能製造產業升級。  德國漢諾瓦展覽公司與東浩蘭生集團於去年8月8日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從2020年起共同主辦華南工博會。
  • 身輕如燕 銀隆鎂合金車身輕量化技術獲評「具有引領作用」
    2017年9月15日,由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銀隆新能源與福建坤孚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12米鎂合金公交車身骨架設計研發"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在珠海召開。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獻棟、中國化工學會新材料專業委員會研究員金石、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教授常毅傳等11位業內專家一致認定,項目成果具有創新性,對車輛輕量化技術的進步具有引領作用。
  • 發泡材料|提升體育休閒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競技力
    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成為體育健身休閒器材的首要指標,因此各種性能的發泡材料滿足了各大體育器材廠商的製造需求,在籃、排、足、乒、羽、網、田徑、體操、健身和體育場地設施等領域普遍應用。尤其一些高端體育讓高性能、多性能的發泡材料得到青睞。
  • 華理科研成果又雙叒叕「上新」了!快來康康吧~
    這些發現不僅在新穎的陽離子價態和奇異電磁學性質的二維晶體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還在材料、生物(包括生物磁性起源)、化學和物理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的應用潛力。本項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上海和廣東超級計算中心等資助。
  • E-TPU發泡引發運動鞋底風暴【絕佳商機】
    E-TPU是一種結晶型物理髮泡,發泡功率可高達8倍;無毒無味,可降解,更環保;具有高強度耐熱性,耐磨;減震,輕便舒適,高回彈力,
  • 祥源新材專注聚烯烴發泡材料領域 實現進口替代
    來源:證券時報網近日,創業板上市委披露,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源新材」)首發12月15日上會。高端聚烯烴發泡材料進口替代先行者據了解,聚烯烴發泡材料是以烯烴聚合物(PE聚乙烯、PP聚丙烯等)為主要原材料,通過複雜的發泡工藝使材料中產生大量獨立的細微泡孔,並均勻分散於固體材料中的一類高分子材料。
  • 引領疫後灣區智能製造新風向,2020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圓滿落幕
    作為由漢諾瓦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東浩蘭生集團上海工業商務展覽有限公司共同傾力打造的華南地區工業大展,華南工博會的成功舉辦無疑為疫後灣區的智能製造產業帶來「新氣象」。主辦方表示,今年展會的舉辦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之際,雙方將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展會專題與布局,全面助力灣區製造產業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共繪新時代發展的壯麗華章。
  • 2020大灣區工博會傳遞「確定性」信心,5G+工業網際網路成必看亮點
    大灣區工博會的確定性,也來自過去一屆所爆發的「硬核」實力。首屆DMP大灣區工博會,移師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首屆展覽規模就達到20萬平方米,吸引了1848家全球品牌企業參展,全球13萬多專業觀眾參觀。讓眾多參展企業與觀眾都收穫滿滿。讓各國參展商實實在在看見了商機,他們有意願、更希望把「全球首發」「亞洲首發」帶到這個世界級舞臺上。
  • 這項比賽吸引世界百強高校參與,145萬個項目激烈角逐 重大為何能一...
    原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如何進行輕量化製造,去解決輕質金屬材料難以成形,異種金屬材料難以焊接的問題,而手中的「蝴蝶」就是一件他們製作的小樣本。之所以要搞這個技術,陳丹坦言,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實現了工業化應用。「傳統的成形技術,難以解決輕質金屬成形性能差的缺點,加工過程易造成褶皺、裂紋等材料缺陷。」
  • 聚焦智能製造 2020廈門工博會開幕
    (簡稱廈門工博會)」7月9-12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後廈門市舉辦的首個產業會展活動、首個大陸涉臺的會展活動。  本屆廈門工博會緊密呼應中國製造2025工業計劃,聚焦智能製造,是貫徹落實「六穩六保」推進商貿企業的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及樹立產業發展信心的重要平臺。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約3000個標準展位,設置智能製造展、工模具及功能部件展、橡塑工業展、工具機及雷射設備展、臺灣展區、印刷包裝暨廣告設備展、環保暨流體機械展、軌道交通暨智慧物流展、中國國際水展9大專業展區。
  • 【中國新聞網】華理美妝行業校友會揭牌
    開幕式上,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說,華理美妝行業校友會的成立以及首屆高峰論壇活動的舉辦,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符合廣大從業校友、企業、學校等多方共同利益,有利於連結與整合各界資源,助力校友及企業的成長進步,推動化妝品行業和華東理工大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