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味,讀書有法,從小培養出閱讀習慣,這是每個母親希望孩子有的能力,
什麼是家庭教育?言傳身教
當我們學會了生活,有了更好的讀書習慣,其實,這幾年說的更多的是讀書能力
讀書能力是和思維,讀書法,讀書工具有關的,
我,喜歡讀書,也是因為最近兩年看到了自己的問題:
書的不少,百花齊鳴的,但是蜻蜓點水,沒有哪本書讀的透,讀的精,
回過頭,這段時間,看看那些90後的寫手們,
好厲害,70後的一月讀一本書的喜歡模式,行不通了,效率太低,蝸牛爬的讀書效率,不能解決生活,工作,成長遇見的很多問題,
所以,我陷入沉思,
帶著解決問題的思維讀書才是成長的積極態度,才是硬道理!
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我開始學習思維,從讀書法,學習法,工作法開始,
有了思維路徑,思維方法,有了思維工具,我就像有了飛機,高鐵去北京,提速了!
學會利用工具,尋找高效方法,這是當下應該突破和成長的:轉化力!
從這麼幾年自己讀書法的學習中,做了個總結分析:
一,讀過的書都有什麼?哪些種類,分類,整理,總結
如:經典再細讀《山海經》《道德經》,《四大名著》——這些都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一輩子都不要離手的書,我畫了盤,梳理好讀書時間,方法,找好讀書工具,帶著解決問題的思考學以致用
二,認清自己要什麼:
1,我喜歡傳統文化,經典的書,對於生命智慧,思維提升,漢字文化感興趣,
2,這些我喜歡的書,我要什麼?
(1)物質上我要分享變現
(2)精神上我要心靈滋養,找到志同道合的學友一起欣賞
三,百年老樹盤根起,讀書從《山海經》開始,這是一個我這樣漂遊在書海中浪蕩不羈的心回家的開始,
我很開心,我找到了遇見自己的一條讀書之路,也可以說是心法之路,
好,我們有緣繼續走進內心,和我一起了解讀書: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該書總體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大荒經》由東開始,故有學者認為是南、西、北、東的方位順序與遠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經》由東開始,則可能是後人的改動調整),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
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
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歷史、地理、植物、動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於《山海經》全書涉及的地域範圍及相關物事虛實,歷來眾說紛紜。很多學者都認為是一次國家地理大普查之後的文獻記載,有一些確實能確定下來,比如黃河、渭河、華山等等,地理位置與現實的大體一致。
事實上,即是是《五藏山經》,也與整體格局和現實的山川不合,至今為止,尚未有誰能令人信服地將這些山川一一坐實。
然而,《五藏山經》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別是《中山經》裡的山,《五藏山經》(即「山經」)本是以一些真實的山川為基礎來敘事的,但說到荒遠無稽的極地,已是無能為力,只能憑藉想像向壁虛構了。
我就不發自己畫的圖了,但是自己先按照這個思路整理一下,畫一遍真的挺好,感覺書越讀越簡單,特別有感興趣,
山經》的文字,結構清晰,邏輯流暢,像是很有條理的說明文;而《海經》的風格就自由散漫了很多。
海經》雖然只有九千多個字,卻盛產神話故事,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像我們今天熟悉的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故事,就出自《海經》
今天的分享就告一段落,
其實很喜歡《山海經》,但只限於通讀過幾遍,深入研究做不到。而且《山海經》看似幾萬字,比《西遊記》少得多,其實這裡面的道道比《西遊記》複雜得多得多,
一、《山海經》是個混合體
在聊《山海經》之前,有必要列幾個常見的問題,比如:
《山海經》寫的山和海,是不是真的?
《山海經》寫的是中國大陸嗎?
《山海經》寫的是日本嗎?
《山海經》寫的是美洲嗎?
……
其實,只要您看過《西遊記》的解讀就會有一個認識:
一部古書,往往並不是一個一次成型的整體,由一個作家花個一年半載寫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發展,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來源,疊加而成的。
回答:
1)《山經》和《海經》原來很可能是分開的。只是漢代以後才合起來叫《山海經》。
2)總的來說,越是靠中原地區的,記載就越靠譜;越是靠外圍的,記載就越瞎編亂造。
第一個答案告訴我們:《山海經》從開始並不是一個統一體。甚至《山經》和《海經》就是兩撥人寫的,世界觀都不太一樣,寫的完全是兩回事。就像麻辣鍋底和清湯鍋底既可以分開上,也可以合起來叫「鴛鴦鍋底」;
相聲《文章會》和《大保鏢》可以分開說,也可以合起來說一個《文武雙全》。但麻辣鍋和清湯鍋,並不存在誰包容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