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禾禾媽媽
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該窮養?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
然而當眾多網友,看到李玫瑾教授近期分享的七字真言時,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
富養孩子窮養心
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代價是你的孩子身體養弱了,脾氣養大了,性情養成好吃懶做,一事無成,最後就指望你錢多供著。
看到李教授的這段解析,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武漢地鐵上女孩狂踢媽媽的一幕。
視頻中身穿紫色衛衣,白色褲子的十多歲女孩,一腳又一腳的向母親狂踢過去,最令人氣憤的是,媽媽竟然不敢躲,就在那一動不動的讓女兒踢。周圍人想阻擋女孩的時候,這個女孩甚至還想打勸阻的人,而旁邊剛被踢完的媽媽竟然還一邊說沒事,一邊拉著孩子上車。
網友看到此視頻紛紛表示:「這哪裡像是媽媽和女兒,就敢情是女傭和主人,而且是一個暴力的主人。」
俗語說「人之初,性本善」,一個出生本性善良的嬰兒,為什麼變成了一個「暴力的主人」,究其根本和父母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媽媽在家裡肯定是非常的溺愛孩子,自己胸前胸後背著大包小包,手裡拖著兩個行李箱,而十多歲的女兒卻兩手空空,手插衣兜,也不讓孩子幫忙拿任何行李,甚至連一個小小的包都不讓孩子幫忙拿。
曾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孩子一切,包括放棄自己的幸福來給予孩子,這種溺愛的給予是給孩子最大的毒藥。」
很明顯,案例中的這位媽媽從一開始就理解錯了富養的含義,也把自己的人生定位搞錯了,結果養出的孩子和李教授預言的「富養孩子窮養心」的孩子如出一轍的相似。
既然富養不靠譜,那麼窮養就靠譜嗎?
當然不靠譜!下面是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女孩分享自己「被窮養」的體驗,相信很多網友都有這種體驗。
長時間物質的不能滿足,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進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會影響孩子的氣質,除此之外長期物質上的缺乏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重視物質,追求物質,導致孩子的社交圈變小,社交能力變弱,降低孩子的滿足感和幸福指數,當其生活中一旦出現滿足其物質生活的人時,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跟著他們走。
養孩子重在「養心」
洛克菲勒:心靈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我們是好是壞都取決於她的撫育。
「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該如何養心?
1.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無論哪方面的教育,其目的無一不指向兒童的精神世界。
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內心是強大的,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除了要給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質生活、教育生活之外,還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陪孩子一起閱讀等等,都是不錯的增長孩子見識、豐富孩子精神世界的方式。
2.從自身做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想要幫助孩子「養心」,前提是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變得有心、有靈魂。
好的父母不會只顧掙錢,不顧掙學問,父母有見識、有見解,才能與孩子聊天聊地聊人生,作為父母要知道:有質量的言語才是最好的心理營養,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總把看手機、刷視頻當做工作之餘的放鬆方式,看看書、聽聽音樂、打打球、出去郊遊等等都是不錯的放鬆方式,豐富內心精神世界的同時還可以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豐富孩子的內心精神世界,讓孩子從父母身上領悟到:內心的強大永遠勝於外表的浮華的道理。
3.愛是最好的教育
黃磊曾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分享過一段關於「窮養兒富養女」的言論,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
他表示:「應該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也別鋪張浪費。我們家也沒有富養也沒有窮養,該吃飯就讓她吃飽,該上學就上學,也沒有刻意過於嚴厲,也不會去縱容,用愛去養吧。」
對孩子來說愛就是安全感、被關注、自信心和生命的活力,愛不是語言,而是一種行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身心成長環境,還要明確父母的主要職責是陪伴,在陪伴中讓孩子充分感受愛。
做到尊重孩子,不刻意訓練和培養孩子,多陪伴孩子遊戲、玩耍,根據孩子的表現適當的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永遠都不用擔心,因為自己做不好或者表現不好,而失去父母的愛。讓孩子內心充滿愛,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
養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就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有耐心,態度溫和那麼簡單,育兒的關鍵是父母能夠講究策略,藝術化地處理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所以,要想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就得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養育能力,父母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雖然社會上沒有設立「父母」這個學科,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讀一些切實有用的育兒書、家庭教育書進行自我提升。
下面這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本書是樊登和塗磊力薦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含金量也是十分的高。對於這本書塗磊還曾放出豪言:「如果只買一本育兒書,一定就是這一本」。
本書作者阿黛爾·法伯是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此書自出版40年以來,曾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長踞各大家教榜單前三甲,全球20多萬個親子團隊作為培訓教材。
有策略的處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父母跟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是關鍵,本書選取親子關係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讚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時間內得心應手,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可操作性、實用性強,讓父母真正得以靈活運用,做到遊刃有餘。
寫在最後:
各位父母,養孩子的關鍵點不是男孩女孩的區別,也不是窮養富養的較量,而是教育理念的較量,只要教育理念正確,就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本書,值得各位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前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