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小康路」沒有英雄壯舉但這樣的駐村書記是默默的英雄!

2020-12-21 國際在線

村書記伊學義(左二)和扶貧工作隊員趙雲志(左一)到農戶家中探訪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沈湜):2017年7月,在吉林省延邊州稅務系統工作多年的伊學義來到汪清縣天橋嶺鎮天平村擔任駐村書記,也就從這一刻起,伊學義就和天平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天平村是天橋嶺鎮的鎮中村,村民們分散在鎮內的各個角落,下戶走訪就像捉迷藏。為了儘快摸清村裡貧困群眾的家庭情況,到村後,他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出門,很快就把村裡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今年是伊學義駐村工作的第三個年頭,「駐村書記一般是兩年一換,伊書記任期滿後,整個天平村村民都堅決要求伊書記留下來。」扶貧工作隊隊員趙雲志說。而在駐村的三年多裡,伊學義寫下了三十餘萬字的扶貧日記,這日記不僅是對扶貧工作的記錄,更是他對扶貧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為群眾謀福利,助百姓奔小康。凡是能為老百姓省錢、讓他們少花錢的事情,伊學義都在琢磨。2018年,他自己掏錢為村裡建了超市,自己進貨,零加價賣給全村百姓。「哪裡便宜從哪裡進,有時候得知縣裡便宜我就自己開車幾十公裡過去採購。」伊學義說。圖為伊學義夫婦在鎮上超市為困難群眾選購生活用品。

當初伊學義擔任天平村第一書記時,他的妻子姜玉傑並不同意,她覺得丈夫身體不好,為什麼非要到農村去「遭罪」?但當姜玉傑隨伊學義來到天平村看到貧困戶家中的場景後,便主動同伊學義商量——把家搬到村裡,還主動承擔起為駐村工作隊做飯的任務。從此,夫妻倆一起戰鬥在扶貧工作的第一線。

圖為伊學義夫婦將採購好的貨品拉回超市,「除了一些必備的貨品外,當村民有需要的時候,我都會按照需求去進貨。」姜玉傑說。

除了零加價超市外,伊學義還建起了電教培訓中心和扶貧服裝店,服裝店裡的服裝都是伊學義通過各個渠道募集而來,經過了嚴格的消毒程序。伊學義說:「服裝店裡衣服都是只送不賣,村民有需要就來店裡挑,從襯衫、衛衣到西服、棉服一應俱全,有時候沒有捐贈的我就自己花錢給村民買。」

圖為村民在零加價超市選購貨品。

有時候村民為了感謝伊學義的幫助會給他送來一些蔬菜和自家做的麵食,伊學義都會把這些一筆一筆記錄下來,伊學義說:「每次送過來我都一再推脫,躲不掉的時候我只好先收下,之後再找機會將這些『禮』還給村民。」

2020年12月10日,伊學義和扶貧工作組成員前往農戶家中了解情況,像這樣的入戶探訪從他來到天平村後每天都在進行,入戶去過多少次、解決了多少事,他已經記不清了。每當問他累不累時,他總說:「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都不算什麼,只要老百姓日子能過得更好,這一切全都值得。」

圖為伊學義(右二)一邊幫著村民挑豆子一邊詢問近期家中的情況。

幫村民貸款是伊學義近期主要忙的事情,圖為伊學義和銀行的工作人員正在村民張偉家辦理貸款事宜。「之前家裡經營山莊,再種點木耳,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一場洪水之後家裡什麼都沒有剩下,我連一套衣服都沒有搶出來,之後伊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員不但幫我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也讓我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天平村大多數村民都在種植木耳,因為木耳種植初期需要大量經費,為了幫村民申請貸款,伊學義跟銀行的負責人可沒少磨嘴皮子,甚至為此紅過臉,在他心裡,只要能幫到村民,再難他都要想辦法做下去。圖為伊學義和村民在鎮上的銀行辦理貸款事宜。

為了扶貧工作,伊學義付出了太多,他78歲的老母親住院時,為了不影響他的扶貧工作一直沒有告訴他,直到病情危急才打電話通知他。老人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你咋回來了,不是在村裡扶貧嗎?」聽到這句話,伊學義的眼淚就往下掉,但他從來沒有後悔過,用伊學義自己的話說,沒有別的想法,只要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就知足了。圖為伊學義在辦公室整理資料。

發揮專業所長,提高工作效率。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伊學義用一個多月時間編寫出一套「一鍵輸出」建檔立卡電子報表系統。只要點擊貧困戶的姓名,各種報表就能夠自動輸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他還建立了扶貧書記帶貨網站和微信小程序,幫村民在網上賣農貨。

圖為伊學義寫的《扶貧日記》。伊學義說,這本《扶貧日記》不僅是對日常工作的記錄,也可以讓之後有一天來接替他工作的人能看到他做了什麼,怎麼做的,跟不同的村民溝通應該用什麼方法。「習總書記說過,錨點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而作為基層黨員的我,就是一顆繡花針。」伊學義說。

2020年12月12日,張偉和付蘭祥舉辦婚禮,伊學義以證婚人的身份出席。婚禮上本應在主賓席位就座的他一直在忙前跑後的幫著招呼。伊學義說:「從2017年張偉家因災成為貧困戶,到今天日子一天天好轉,可以說是對我工作的一個總結,作為扶貧幹部就得讓村民的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就得讓村民腰包一直鼓著。」

曾經的天平村是遠近出名的貧困村,房屋破敗、道路破損,由於缺少勞動力,加之資源匱乏,集體經濟發展嚴重受限。伊學義到來後,村裡建立了木耳菌包廠、榨油廠、農機合作社扶貧產業項目,設立了志願崗位70個,他還積極協調資金500多萬元用於亮化、美化環境以及建設村中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此外,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裡組建起軍鼓隊、舞蹈隊和老年合唱團……伊學義說:「可能別的地方是村民給書記找事,而我是每天想著怎麼給村民找事,現在貸款已經幫村民談下來了,之後要做的就是把天平村木耳的品牌打響。」

2019年,天平村87戶140人全部脫貧,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2020年伊學義獲得「全國勞模」榮譽稱號,而他每天仍不知疲憊地奔波勞碌著。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自貢大安鋪就致富「小康路」
    8月10日上午,自貢市大安區回龍鎮雙柏村第一書記榮軻來到雙柏村6組村民張乾聰家,一踏進張乾聰的家門,他便直接去到廚房查看飲水和油米、打開冰箱關心食物的儲備,詢問張乾聰一家的生活情況。自2017年來到雙柏村後,這樣的走訪對榮軻來說已是工作常態。  2017年10月,榮軻由大安區委宣傳部下派至回龍鎮雙柏村任駐村幹部,2019年3月,他被任命為雙柏村第一書記,重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敖海江:駐村的日子,櫛風沐雨助脫貧
    駐村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 儘管家有年邁父母和幼子,2017年7月,作為共產黨員的我義無反顧地投入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成為了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八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進村第一天,我看到的遠比想像的差,八河村地少,人均收入低,如何團結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 初來乍到,我與村支兩委交流溝通,要儘快了解村情民情。八河村有5個自然寨,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全部走了一遍,生產生活、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家家戶戶我都記下來,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脫貧攻堅襤褸路 五年同步小康一家人|六盤水...
    2013年4月,根據《六盤水市組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實施方案》(六盤水黨建發〔2013〕3號)要求,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全國公開招募1358名大學生參加六盤水市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於是,我和我現在的妻子因為參加同樣的考試、又被同時分配到同一個鄉,然後相識相戀。 我們約定:什麼時候奮鬥到同一個城市,就什麼時候結婚。
  •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2020-03-1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文藝抒寫火熱的年代、偉大的壯舉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創作展啟幕
    原標題:用文藝抒寫火熱的年代、偉大的壯舉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創作展啟幕   奮鬥的場景,定格成永恆的記憶;美好的時代,舒展著幸福的畫卷。
  • 講好河南脫貧攻堅出彩故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深入宣傳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舉措成效,9月至12月,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策劃舉行了15場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 ...把脫貧放心上 用實幹顯擔當——原黃山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 曾筱慧
    一年多的駐村「修煉」,用「繡花」功夫去啃「硬骨頭」,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她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奔向「全面小康」。她就是原黃山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曾筱慧。曾經的黃山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曾筱慧就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觀念。
  • 【駐村記】「脫貧路上我們一個也不能少!」聽聽這位第一書記的心裡話
    【駐村記】「脫貧路上我們一個也不能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
  • 「好人故事「匯」」李紹山:用生命堅守初心的駐村書記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紹山的故事。2020年5月15日清晨,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委會的高音喇叭突然失去聲音,駐村幹部車陽松也沒有聽到「車哥,快來吃早餐」的呼喚聲。月亮洞村群山靜默,萬物寂靜……時間定格在上午9點47分。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華菱集團:黨建引領駐村扶貧 建起脫貧「聚寶...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僅在兩年前,這裡還是龍山縣的深度貧困村,甚至泥路坑窪、水源匱乏、產業貧瘠。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華菱集團的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茶園坪村多年的飲水難題。
  • 木果鎮蒿枝村第一書記劉彩虹的駐村幫扶記
    2018年5月,又一輪駐村幹部奔赴前線戰貧鬥困,來自鐘山區審計局的劉彩虹也是那時來到木果鎮蒿枝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她克服重重困難,用心做事,用情服務,用力投入,堅持與村支「兩委」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最後的總攻殲滅戰。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全村443戶17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97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是石門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下的那塊硬骨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3月,時年29歲的威寧信合聯社員工黃勝被省國資委派駐新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沉甸甸的使命壓到肩上,黃勝深知自己必須要更吃苦、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不辱使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聽聽村裡群眾怎麼說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6月的海南,風景宜人,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6月22日至26日,記者先後來到海南省公安廳定點幫扶的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擁阜村和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樂利村,看看老鄉們的脫貧攻堅事業進展得怎麼樣了。
  • 「雲嶺戰貧」盡銳出戰、真情奉獻,雲南脫貧攻堅中的扶貧「鐵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記者從12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雲南省全面落實「盡銳出戰」要求,選優派強並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持續加強駐村扶貧力量,累計選派4.85萬名第一書記、21.61萬名駐村工作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心用情駐村,全心全意幫扶 ——記本齋鄉沙...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心用情駐村,全心全意幫扶 ——記本齋鄉沙窪村駐村工作隊 2020-08-1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藥扶貧」「點子書記」黃瑩駐村幫扶記
    11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表彰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山西省五寨縣硯城鎮中所村的第一書記黃瑩獲得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黃瑩駐中所村兩年來,堅持以黨建帶動扶貧,為該村建章立制,提升基層幹部能力,打通產業發展道路,深入村民家中了解百姓所想所需,既提升了百姓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百姓的精神世界,帶領中所村走向小康。黃瑩(右)入戶向貧困戶講解最新醫保政策。李森/攝又到了黃芪收穫的時節。
  • 「駐村第一書記」王馬成:青春在扶貧一線綻放
    就是這樣一個還帶些稚氣的年輕人,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摸爬滾打、揮灑汗水,以務實重幹的作風和良好的業績贏得了幹部群眾的認可與好評。他就是唐河縣審計局派駐源潭鎮李灣村的第一書記王馬成。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背上行囊,安排好家中事務,我立即到天印村報到,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的緊張工作中,這一幹又是三年……  記得當時我剛來到天印村時,全村沒有一條水泥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箐村的「變身記」|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駐村...
    2017年4月,我被六盤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選派到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三年多以來,我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引領,產業發展為抓手,帶領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和基層群眾苦幹實幹。2018年,我們村實現貧困村脫貧出列,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初的22%降至0,大箐村徹底擺脫貧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