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男朋友'' 李現 今天因為紋身
上了微博熱搜
▼
在一次採訪中他有提到紋身的由來:
為紀念在考潛水證的那次特殊經歷,
特此去紋了個海浪紋身。
▼
咖妹去圍觀看了一下這個可愛的小圖案
▼
咦~看著是不有點眼熟?!
不懂就問系列:
真的不是個情侶紋身嘛
看來是時候給李現科普一波
浮世繪 的前世今生了!
(至於李現是誰,可以自行 www.baidu)
▼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
(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
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
日本的江戶時代跟我國的清代時間接近,
都是封建社會的末期。
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社會發展,
無疑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
日本人民的精神生活也異常豐富。
因此,這樣的反應時代面貌和社會風情的
浮世繪藝術作品橫空出世了,
無論是繪畫還是紋身,都是十分極致的。
《冨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1829-1832)
浮世繪描繪了人世間生活百態,
人於塵世中漂浮的生活。
包括風景、戲劇甚至春宮圖等庶民愉快生活的情景。
《歌舞伎戲劇之圖》歌川豐春(1769)
日本浮世繪是順應
市民經濟文化高漲的年代而產生的,
對社會生活有深刻的影響。
因此,它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浮世繪的作者都出身民間,
沒有一個御用畫家。
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更譽為日本現代漫畫的鼻祖
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
日本界自1700年代直至今日,
均深受歌川派的影響,
當中始祖便是歌川豐春(1735-1814)。
門生歌川豐國(1765-1806)
所繪的《役者舞臺之姿繪》
歌舞伎全身圖系列受大眾擁戴,
令歌川派一躍成名。
1820年後,日本文化進入騷動時期,
美術藝術家歌川國芳向畫壇推出了
令人震驚的新系列武者繪版畫。
歌川國芳將中國小說《水滸傳》中
有紋身的人物繪成浮世繪。
他給一些人物繪上了精細的大面積刺青,
帥氣又美觀的紋身受到大眾的喜愛。
歌川國芳的武士圖和水滸傳
歌川國芳開創的武者繪這一題材,
在當時的日本引爆了水滸傳風暴。
此後歌川國芳還創作了三國題材的武者繪。
歌川國芳充滿奇思妙想的作品,
也被認為是漫畫和紋身,
是當今日本流行文化代表的靈感之源。
在江戶時代,日本紋身還形成了自己
固定的藝術形式 Horimono,
就是將英雄形象用斑斕的色彩紋滿人的身體,
這種紋身樣式保留到至今,
被視為日本紋身的特色。
但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
由於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盛行,
致使這種藝術失去了健康的內容,
追求色情和低級趣味,
漸漸地終於走向衰亡。
雖然在當時浮世繪在亞洲的地位下降,
但西方卻把浮世繪珍而重之,
浮世繪讓當時的歐洲社會掀起了和風熱潮,
被稱為 ''日本主義''。
而浮世繪最早傳到西方,
竟然只是因為陰差陽錯……
《日本女人》莫奈(1876)
隨著明治時代(1868—1911)的到來,
西方的思想與藝術傳入日本,
在明治維新的變革之下,
人們逐漸開始喜歡西方藝術,
所以日本傳統藝術、平民浮世繪都越來越不值錢,
甚至淪落成了陶瓷製品的包裝紙和填充物,
隨陶瓷一同出口歐洲。
包裝紙的浮世繪版畫圖案,
風格吸引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大背景是:中國明朝滅亡,一度以''瓷器''著稱的中國在混亂的政局下無暇顧及瓷器出口,於是日本抓住時機,迅速填補歐洲陶瓷市場的缺口。
當我們看浮世繪時,
可能會沒有那麼深的感觸,
畢竟我們自己的傳統繪畫是這種扁平化的風格。
▼
但歐洲自從文藝復興時期透視的出現,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在研究空間、質感等
▼
於是粗笨笨的線條、生硬的顏色,
異於西方人的詭異面容,
所有來自這個東方國家的新鮮氣息
都在吸引著歐洲的人們,
藝術家開始從浮世繪中尋找靈感。
如何簡單粗暴的表達對浮世繪的喜愛
如何表達對浮世繪的熱愛?
對於藝術家來說,
就是把浮世繪硬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梵谷。
▼
最後:
不論是紋身還是藝術的衍變與發展,
都是需要由歷史去沉澱的。
靜心欣賞,
好的東西、好的文化、好的靈感就在身邊。
預計7月最熱紋身圖案是:李現同款。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好巧哦,我也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