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月薪1萬和月薪10萬的真實差距。
從表面的數字上看,兩者只是相差10倍,但真的就只是10倍嗎?
其實不是,雙方的真實差距可能是 100 倍,甚至更多。
以上海為例:
如果租房 2500,吃飯 3000,各種電話費、電影、交通、服裝又是 3000,一個人每月只能剩下 1500(可能還剩不下) 。這才是一個人的真實收入。
而月入 10W 的那個人,如果生活水平提升三倍,也不過就是25500,還能剩 74500。
注意,這個時候兩個人的真實收入差距,就已經 50 倍了。
但現實往往更殘酷,月入 10W 的人很快就可以買房,一方面能省下房租成本,另一方面房產也可以增值。
如果收入條件不變,10 年後那個月入 10 W的人可能已經資產千萬了,而那個月入 1W 的人可能依然一無所有。
看完是不是覺得太真實、太扎心了?
其實這還只是月薪一萬的,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月薪三、四千,聽到這個消息後全都是背後脊柱一片發涼,因為我們的差距還遠不止100倍。
01
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讓人更扎心
如果上面的話題已經讓你覺得扎心的話,那麼前段時間,招商銀行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將會讓你感到窒息。
中國高淨值人群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是12%(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而有錢人之中的有錢人(投資資產超過5千萬),其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7%。
也就是說:
月薪一萬的人,辛辛苦苦工作,可能一年到頭來薪水的漲幅不會超過4000塊,而那些千萬富翁年底的時候看自己的銀行卡,突然發現又多了一百多萬。
富豪們的財富像坐了火箭般以恐怖的速度在上漲,而普通人即使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也趕不上他們財富增加的速度。
普通人被陷入在生活成本、房貸、車貸、孩子上學費用、交通費用等等裡面,他們的財富只會被不斷消耗。
而富人們早就超脫了這些束縛,他們有了更多的籌碼用來增長財富,越往上面走差距越大。
你發現了沒有:
財富積累這件事,就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如果你不能全力以赴的從這個循環裡跳出來,你跟別人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所以,看起來月薪一萬和月薪十萬隻有10倍的差距,而他們的背後早就有了一個放大鏡,不斷擴大他們的差距。
但是,難道窮的人就應該一直窮,就沒辦法富起來了麼?
當然不是。
02
想要逆襲,拼命要趁早
如果你想跳出這個越來越落後的死循環,那你拼命要趁早,否則年紀越大,你的機會窗口就越小,你跳出這個死循環的勢能也就越弱。
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沒背景、沒資源的孩子,更不能拖,更不能等。
一方面拖太久,你的精氣神就會被逐漸消磨掉,你就越來越拼不動;
另一方面等你年紀漸長,你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結婚、生子、為父母養老,你尋求自我改變的能力和動力都會大大減弱。
如果你不在當打之年儘快完成積累,那麼年紀越大你的機會就越少,跟同齡人的差距也就越大。
就像前幾天,一個 86年的程式設計師朋友跟我聊天:
本來他每月稅後3W+,媳婦月入2W,在北京已經有了一套小兩居,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可是前一段時間,他的妻子懷上了二胎。他的負擔就大起來了:
一方面他身上還背著房貸,
另一方面還要撫養女兒、贍養父母,
再者老二馬上要出生,要花錢的地方只會越來越多。
他掰著指頭給我算了一筆帳:
每個月房貸1W,大女兒每月幼兒園 5000,各種輔導班 4000,再加上一家 5 口的吃穿用度,每個月要花費三萬左右,還不算未來的奶粉錢,他的工資已經不太夠了。
而且他媳婦是一個銷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提成,等到孩子出生,這一部分收入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說:
以前我不上進,覺得每天癱著打遊戲挺好的,看著我的同學、朋友每天累死累活的,雖然賺的都比我多,但我一點也不羨慕。現在我有點後悔了,可惜有點晚了。
確實,像他這個年紀的程式設計師,很多時候寫代碼拼不過年輕人,精力和體力也都跟不上了,再加工資又都相對比較高,對很多公司不那麼划算了。
他肩上的擔子卻更重了,此時想拼,卻拼不動了。
這就是我為什麼說「拼命,要趁早」,等你年紀大了既沒有拼的動力和能力,也很難有拼的機會了。
但是就像《孫子兵法》裡說的「兵貴速,不貴久」。
你越是處於不利狀態,就越要及時做出改變,否則你留在原地的代價就越大。
03
想要逆襲,就要敬畏知識
隨著年紀漸長,我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認識的越來越深刻。無論是用時間賺錢,還是用錢賺錢,有知識和沒有知識都有著很大的差距。
有知識的人用時間賺錢比沒知識的人不僅會輕鬆點,單位時間的價值也更高;
而在用錢賺錢上面差別就更大了,有相關知識的人要比沒有知識的小白更容易在投資市場賺到錢。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敬畏知識。
越是各種條件、資源普通的年輕人,就應該越敬畏知識,就越應該認識到知識才是你逆襲的根本動能。
當然我說的知識,還不僅僅是教育和學歷,更多的是指各種有效經驗,就是在各行各業被驗證過有效的經驗,經過你的獨立思考,可以幫助你在現有情境下解決問題。
有很多人在面臨一個重要選擇時,對知識或者常識缺乏敬畏,往往一拍腦袋就想當然的開始;
也有很多人在面臨一個重要選擇的時候,由於知識或者常識的缺乏,遲遲不敢做出選擇而錯過良機。
比如小編的一個朋友,他原本是做銷售的,可是為了上班自由一點,就開了一個便利店。
按照他的理解:便利店是小本經營,只要開在人流量多的地方,就很容易賺錢。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便利店這個業務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反而有點壞:
低門檻:誰都能開,導致競爭比較激烈,如果選址出了問題人流量就會非常少;
相對成本高:便利店涉及到租金、水電、裝修、人力等等,光每平方米的租金就高達140 元,還要承擔各種貨物積壓、變質的成本;
相對利潤低:由於客單價相對比較低,導致總體利潤相對比較低。
這就是一個虧損無下限,盈利有上限的業務,是一個典型的看起來好實際上壞的業務。所以盈利十分艱難。
而他也確實沒有盈利,過去的四年都在賠錢。假如他在前期進行了調查、學習、諮詢,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當然,你要非說他是一個輸家,其實也並非如此,至少他通過自己實際的開店獲取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也是一種知識,只是這獲取知識的代價有點高而已。
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害怕失敗,連嘗試都不敢嘗試的人。
想想多年前的萬元戶,由於知識或者常識的缺乏,不敢買房不敢買地,在原本佔有優勢的情況下,讓自己悄無聲息的成為了輸家。
如果對房地產有所了解,對國家政策有一定的解讀,我想即使不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能成為跟著風跑的人。又怎麼會淪落為輸家呢?
所以,膽量還建立在有知識的前提之下。許多人提起金融,都說金融賺錢,但你讓他去做就不敢了,為什麼?
知識的缺乏。
因此,想靠工作賺更多的錢,你要學習知識讓自己更有價值;想靠錢賺更多錢,你更要學習知識讓自己更懂得投資。
關於學習,我可以提供3條建議:
01
鎖定目標學習
對於現在這個社會,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什麼都去學便等於什麼都學不精。
與其什麼都學個半吊子,不如錨定方向,鎖定目標。
美團創始人王興,一心想創業,在經歷了那麼多次失敗之後仍然堅定創業,隨著知識不斷的豐富,經驗不斷的充實,他最終還是創業成功了。
02
學習專業人士
你要做的事情不是獨自拍腦袋,也不是照本宣科,有時候我們要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尋求前人經驗、知識的幫助。
畢竟一些在你眼中非常難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很多專業人士已經解決過的問題,可以輕易解決。
這也是為何小編經常會給大家推薦一些外匯成功人士的經驗心得的同時也會有失敗者的感悟。
成功者學習其經驗,失敗者避免踩其坑。
03
最有價值的經驗來於自己
最有價值的經驗來自於你自己,是說你應該通過不斷的復盤,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收益,然後看有什麼可以精益求精。
沒有什麼比自己踩過的坑,更有價值的經驗了。
因此小編一直讓從事外匯交易的朋友要經常復盤,只有通過不斷的復盤才能找到自己交易中的問題所在,這樣才便於對症下藥。
04
想要逆襲,儲蓄、投資兩手抓
有人說,對於普通家庭的投資來說,致富要先靠儲蓄,後靠投資。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是這麼認為的,覺得自己錢不多即使花心思去做投資也會因為本金少而賺不到什麼錢。
這些人他們往往會在心裡算著這樣一筆帳:
如果按照投資年化收益 8%來計算:
100W 的收益是8W,一年的收益可以頂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10W 的收益是8000,可以略微改變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
1W 的收益是800,幾頓烤串就可以吃沒了。
算著這筆帳的人,就會覺得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儲蓄上面,等到本金多了之後再去投資。
是不是說到很多人心坎裡了?那你有算過這麼多年儲蓄了多少錢嗎?你有想過你資金大的時候你就能保證投資能穩定收益嗎?
投資是要經歷一段過程的,很少有人能一上來就能穩定賺錢的,因為投資有風險,虧損也是常有的。所以我們再來算一筆帳:
若經驗不足投資虧損,年虧損20%來計算:
1W的虧損是2000,雖然虧損讓人不愉快,但這樣的虧損無關痛癢;
10W的虧損是2W,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100W的虧損就是20W,已經完全達到一個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了,影響較大。
如此一看,你還覺得先儲蓄再投資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嗎?
除非你能保證你的投資穩賺不賠,否則多年來只知道儲蓄而不知道投資的你,一開始就以大資金去投資,那麼只會放大你的虧損而已。
所以先儲蓄再投資除了讓你栽的跟頭更大,並沒有什麼好處。那麼怎樣才是最合理的呢?
其實,對於普通家庭的投資而言,要致富就得儲蓄和投資兩手抓,為什麼這麼說呢?
1
投資要趁早
因為投資並非投機更非賭博,投資還是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學習的。
所以等你儲蓄到一定程度的資金之後再投資,這時候的你在鑽研和學習上會覺得不如之前那麼輕鬆的。
2
投資要經歷經驗積累的過程
投資經驗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在實際市場中通過實戰來積累的。
而本金少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投資,這時即使虧損,也能減少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同時也能以少量的虧損來讓自己在投資市場積累經驗。
3
儲蓄擴大本金池,放大收益
當你熬過經驗積累的階段能夠有穩定的盈利時,這時候再看看我們算的第一筆帳,你就會發現儲蓄和投資兩手抓的好處了。
前期用一部分的錢投資積累經驗,另一部分錢拿來儲蓄了。
後期用儲蓄的錢來擴大自己的資金池,將收益放大。
所以最合理的逆襲路徑,在沒錢的時候趁早學習相關的知識,在有一定錢的時候一部分投資一部分儲蓄,在投資能穩定獲利的時候,拿出儲蓄擴大本金池,放大收益。
05
最後幾點建議
最後,很多人錯誤把投資當做投機,想著一夜暴富。而投資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定要有耐心,做到「撼大摧堅,必徐徐圖之」。
畢竟就連巴菲特,90%的財富也才是 50 歲以後才賺到的,前期也一樣是辛苦的學習知識、積累經驗、積累本金,才有了後來的氣象。
關於儲蓄和投資,我可以提供這幾點建議:
1
理清自己的收支情況,制定相應財務規劃
任何目標的達成,都有賴於目標貼合實際、執行路徑清晰、強悍的執行。
你應該理清自己的收支情況,明確有哪些收入、支出、負債,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屬於自己的財務目標,並制定寬鬆可量化的執行方案。
只有在了解自身情況之後的合理規劃,才能讓你確保自己每個月攢下一部分錢儲蓄,一部分錢用於投資。
2
強制儲蓄
一定要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不要因為今天看到一個什麼想買的東西了,就輕易打破自己制定的儲蓄投資規劃。
試想一下:
即使一年只能餘下3W,那麼也能儲蓄2W,1W用來投資,那麼20年下來你也可以存下40W來。
而這20年裡你的投資經驗將是極其豐富的,相信只要你不斷學習、不斷復盤,你肯定能創造輝煌。
因此按照收入狀況強制儲蓄是很重要的。
3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類型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類型,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有人說,投資房地產賺錢:這個時候你要考慮你的資金是否充足,你要考慮所要投資的房子的城市狀況區域狀況,你要考慮你需要錢的時候房子能否迅速變現;
有人說,股市開始甦醒了:這個時候你依舊要考慮自己的資金狀況,比如你只有1W元,這時候你覺得茅臺股漲得很好,想趁勢賺一波呢,但茅臺現在的股價就是996一股,股市交易一手100股就得接近10W。
樓市需要資金龐大、流動性還差;股市資金的限制很多優質股高不可攀。因此不是別人說好的,就真的適合你。
前期的投資,我們賺錢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學習成長,為以後賺取更多的錢打下基礎,所以我們要選擇一個即使投入的是小資金也能和大資金一樣去交易的投資市場。
只有這樣,我們積累的投資經驗才能在用大資金進行投資的時候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大家接觸過外匯的朋友都知道外匯交易是以保證金來進行的槓桿交易,可以讓大家的小資金通過槓桿參與到市場的交易中來。
另外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大小選擇合適的倉位大小,大資金的可以選擇1標準手甚至更多,而小資金的則可以選擇0.1手甚至0.01手。
因此不會存在像股票那樣,想買而因為資金不足買不了的情況。
在外匯交易中小資金也可以像大資金一樣去操作,你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的風險比、交易策略進行交易,不斷進行測試,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4
務必堅持學習投資知識
想做好交易,不學習是不行的。我們需要分析市場基本面,研究盤面,復盤自己交易中的功過。
只有這樣,交易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我們才能早日實現人生逆襲。
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好的外匯學習平臺,不妨關注小編,小編將定期與大家分享外匯類原創、乾貨文章。
5
送大家投行圈一句流行的話:
最可怕的是用賭博、押寶的心態和精力,運營關係身家性命的資金。
希望大家謹記。
■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希望本文能夠讓外匯交易者處於迷茫中朋友走出困惑,老規矩,還沒看明白的先收藏!歡迎留言與小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