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時期,在汶川、在舟曲、在玉樹遭遇自然災害時,人們都看慣了這個熟悉的場面,即在每一個救災的現場,都有解放軍指戰員的身影,他們是共和國衝不破越不過的堅固長城,地震來襲時,他們是震不倒壓不彎的鋼鐵脊梁。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民解放軍又是義無反顧、衝鋒在前。作為服役多年的筆者,每天以特殊的情感關注著人民軍隊在這次全國抗擊疫情保衛戰中的壯舉,常常為指戰員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勇挑重擔,守護著群眾的平安健康畫面為之感動而飽含熱淚。
牢記宗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我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始終是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人民軍隊的唯一服務宗旨。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民軍隊再次展現出「定海神針」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供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連日來,報紙上、廣播中、電視裡、網絡等媒體,一個個抗擊疫情的「最美逆行者」不斷刷屏,充分展現了人民軍隊是人民群眾守護神的使命擔當,展現了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魚水深情,這對廣大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阻擊戰產生了極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許多人民群眾感慨地說,解放軍官兵來了,部隊的醫生護士來了,我們戰勝疫情就更有信心了。
為了人民的利益義無反顧衝鋒在前
疫情如火,號令如山。任務下達、選調人員時,軍隊醫務工作者表現出了非凡的戰鬥勇氣,這些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和他們在除夕夜前夕告別親人逆行奔赴重災疫區的身影,匯聚成勇氣和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特殊時期最美麗、最感人的場景,讓人飽含欽佩的深情淚水。
在醫護保障方面,人民解放軍先後派出3批共4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全軍63所定點收治醫院開設收治床位近3千張,1萬餘名醫護人員投入一線救治。被患者親切地稱為「可以託付生命的人」。 各軍隊醫院積極參與地方醫療救治,加強疫情監測報告,提出科學防控建議。駐鄂部隊成立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從2月2日起開始擔負武漢市生活物資的網點運輸保障任務,平均每天出動200多人次、車輛百餘臺,運送果蔬、大米、雜糧等生活物資240多噸。
發揮雙擁工作優勢,軍民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偉力源泉在人民,人民戰爭靠人民。為打贏這場戰疫,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於發揮雙擁工作優勢,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發揮雙擁工作的優勢作用,聯繫軍地、凝聚軍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勠力同心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國軍民迅速建立起來的聯防聯控機制,用堅實的臂膀扛起了抗擊疫情的重任,匯聚起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武警部隊平均每天動用1000多名兵力、100餘臺車輛,協助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擔負醫療物資調運卸載、防疫洗消和警戒值守等任務。各省軍區(警備區)出動民兵配合地方完成外來人員管理、場所消毒、警戒執勤、物資運輸、防疫宣傳等任務。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軍民團結作戰、並肩作戰,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退役軍人自發,用自己的專長支援武漢,他們有的駕駛汽車運來物資、有的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工地上晝夜施工不領取報酬。被譽為山東的「沂蒙新紅嫂」,她們用3天3夜趕做了20噸餃子,從臨沂出發,連夜趕赴抗疫一線慰問官兵。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中明確提出,對於派到湖北抗擊疫情一線軍隊醫護人員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入託的實際需求等,堅持特事特辦,優先予以照顧解決。連月來,各地廣大軍民用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和感人事跡用書寫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中國抗疫故事」,譜寫了「軍民魚水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