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叔想來和大家科普一下全球知名品牌LOGO設計演變的故事
LOGO是一個品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可以有效的為廣大的用戶提供最佳的辨識性
為其品牌價值帶來決定性的作用
來看看這幾個知名品牌LOGO演變的故事吧..
1. APPLE 蘋果
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誌由羅·韋恩(RonWayne)用鋼筆畫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牛頓在蘋果樹下進行思考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也想要效仿牛頓致力於科技創新。但是這個logo圖形複雜並且不容易被記憶。
蘋果新logo設計者Rob Janoff提到,其實當時把蘋果咬掉一口單純的只是想把它看得更像一個蘋果而不是西紅柿。焦叔看完蘋果的logo演變過程,發現之後logo色彩越來越簡單,印證了一句話「Less is More」。
2. BMW 寶馬
BMW的藍白標誌代表著寶馬總部所在所在地德國巴伐利亞州旗的顏色。另一種說法是,BMW最初是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後來發展成為乘用車品牌,而「藍天白雲」就一直被保留下來。
焦叔認為BMW logo整體的改變不大,都有bmw字樣以及藍白圖案。目前的logo和1970年代的logo相比也是印證了簡單就好。
3. Starbucks 星巴克
第一版棕色的徽標是1971年由西雅圖年輕設計師泰瑞·赫克勒從一幅16世紀斯堪地那維亞的雙尾美人魚木雕圖案中得到靈感。第二版美人魚不再赤身裸體,從最初的坦胸露乳現肚臍,到後來用頭髮遮擋裸體。之後由於顧客們反映,過去美人魚的標誌形象具有攻擊性和「性」引誘的成分,猶如張開雙腿般的美人魚尾,十分不雅觀。於是1992年的logo版本就隱藏了那些可能讓人誤會的細節,到最新版本去掉了沉重的邊框。焦叔覺得還是1992年的版本好看點呢。
4. AUDI 奧迪
在1932年,有四家特別牛逼的公司合併了,分別是奧迪、霍希、漫遊者和DKW。之後出現了一個叫汽車聯盟股份公司的東西,這四個圈也就分別代表了這四家公司。1965年併入大眾汽車成為獨立子公司。1969年合併以轉子發動機著名的NSU車廠。到最後1985年更名為Audi,重新使用了四環logo。並且把這四個圈圈重新包裝定義成:設計、舒適、安全、運動。
5. NIKE 耐克
NIKE的logo是在1971年一名叫卡洛林·戴維森的學生設計的一個類似於飛動翅膀的Swoosl標誌,當時價值35美元。這是希臘勝利女神(因為Nike是勝利女神的名字)翅膀的羽毛,代表著速度、動感與輕柔。也有人說這個logo代表著簡潔有力,急如閃電,繼承著運動的速度與爆發。該nike圖標以標誌輪廓線作為背景,Nike則用小寫的斜體字表示。1978年,logo由框線變為實形,出現在標準字的下方,更加醒目突出。1985年,耐克圖標的標誌組合在方形中,形成正負效果。到現在,幾乎都是之用一個簡單的Swoosl表示Nike。焦叔認為從Nike logo的演變可以看出Nike真的在用心做品牌logo。
6. COCA COLA 可口可樂
1885年,美國喬治亞州的 John Stith Pemberton與合伙人羅賓遜Frank 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激發出命名的靈感,為了整齊劃一,將Kola的K改C,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於是第一個logo,簡單的Coca-Cola便誕生了。到了1990年,在原有基礎上,將商標加進了第一個 C 絲帶狀飄逸的尾巴。手書的斯賓塞體有著更為流暢的曲線以及優雅的飄帶,奠定了日後可口可樂引領時代的品牌特徵。到1950年,確定了斯賓塞字體為標準字體,紅色為標準色,成為廣告業界著名的「可樂紅」,現在其logo和瓶身設計都離不開紅色。焦叔發現經過近百年的變化,最新版本的logo居然和1990年的logo有著極高的相似度,果然還是不忘初心。
看完這些品牌logo的演變過程,焦叔只想說果然logo還是簡單的比較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會讓人更加有記憶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