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薦|產業地產從勾地到勾業務,從賣地到賣服務

2020-12-21 騰訊網

文章來源:產城觀察網

01

產業地產勾地困境

近期,開發商「產業板塊」裁員調整持續增加,筆者得知某地產企業對於產業板塊部門總員工數量70%將被調整分流。這些被調整的企業產業部門有個共同的特徵,業務的核心還是為地產「勾地」。

開發商對於產業勾地板塊的調整絕不是在近期,開發商產業勾地板塊大發展是在2015年後,到2017年年末基本達到最高峰,其背後關鍵是PPP的支持,在PPP框架下廉價的政府擔保資金與地產上行周期疊加,使得勾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反觀如今,很多城市勾地案例很多,部分案例被寫成PPT,做成課件,操盤手培訓講課賺的錢完全不亞於當初勾地獲得的獎金,但其實這些案例當初的勾地背景環境已經不復存在,案例參考意義也只能局限於流程思路,實際可複製性非常有限,同時冷靜的觀察如今產業勾地市場(此處不考慮商業勾地、不考慮勾非住宅用地):

(1)產業勾地,一二線城市帶住宅無地可勾,偶有城市可勾,但拿地成本與正常獲地基本沒區別,只能實現拿地節奏把控,並不能實現成本下降。

(2)產業勾地,三四線城市帶住宅有地勾而這則存在幾方面問題:

1.地方政府對於產業的要價越來越高;

2.合作的產業不願意去三四線,去了也很難發展,最終政府還是不滿意;

3.萬畝乃至千畝「囤地」已經成為歷史,政府基本會分期供地,就算能政府滿意,如何順利控制拿到2期土地亦是問題;

4.企業就算勾到了「千畝」,主要利潤來源於區域逐步成熟,三道紅線下就算前期土地與開發費用,對企業的壓力也很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某集團總裁也曾直言,「如果產業板塊以勾地為核心,其角色就是正常拿地的補充品,沒有規模不可能稱的上戰略」。我們反向思考,究其根本:對於政府來說,勾地目標太大了,很容易被查到、被舉報。

02

勾地正在轉向勾業務

1.產業需要支點

地產作為支點邏輯上是可行的

產業發展是需要支點的,過去我國以改革開放為支點,釋放改革紅利,國內產業發展享受了前期的低勞動力成本與全球化的紅利,未來我國需要將產業走向高價值端,就需要基礎技術的完善與先進技術的突破。

地產與產業結合支持新片區開發,為區域導入產業與人口,產業帶動地,地產反哺產業實現創新升級,是理想中的產業+地產的邏輯。地產作為中國的核心資產,以地產收益。

2.從勾地走向勾業務絕非首創

從勾地走向勾業務絕非首創。早期,以中交建、中鐵建為代表的企業,幫助區域修築交通基礎設施、大片區土地整理等,從基礎設施建設來說很多高速、基建其實是虧錢的,對應的則是獲取其他工程類業務作為補償、其他經營類業務作為補償,從來都是政企合作的慣用手法。近年來,以中建八局青浦重固PPP為例,PPP綜合收益控制在5%以下,而裝修、為控股的下上遊裝飾企業提供訂單等「建設期收益」都是明證。住宅開發目標太大,收到約束必然大,以產業爭取其他業務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新支點業務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契合市場痛點的,有與企業匹配的市場規模,長期可持續的業務;

Ps.有匹配的市場規模也意味著,千億企業有千億企業的玩法、百億企業則有百億企業的玩法。從長期來看,玩法分化將是趨勢。

(2)政府資源範圍內能推動的,可以給到類似特許經營的地位,確保利潤率;

(3)業務資產相對輕,減少前期投入與對企業負債的影響;

(4)業務具備可資本化特徵,未來實現中長期退出;

(5)適合開發商資源整合基因的,與開發商原有技術融合,不設太高門檻。

如今比較成熟包括多條賽道:

(1)老舊廠房改造運營:以誕生錦和商業與德必文創兩家上市公司,還在籌備的包括華南的同創,適合百億級的企業。

(2)老舊小區改造運營:以浙江省未來社區為代表,未來政府的社區管理與社區運營服務分離,劃撥運營經費通過競標確定運營商,在運營中還有大量EPC業務中介、商業二房東延伸,適合百億-千億級的企業。

(3)帶資本老舊商業改造:以高和資本、新宜資本為代表,現階段逐步布局的包括遠洋、華潤等,適合千億以上的企業。

(4)輕重結合的科技園區運營管理:以億達中國、金地威新為代表,一方面探索重資產業務投融管退完整閉環,另一方面進行輕資產服務領域的探索,最終實現重資產投資併購+輕資產代管+資本投資的全方位科技園區投資閉環。

總結來看,從政策導向來看,三道紅線的根本是抑制無質量的規模發展,而支持有質量的高效增長,一條路徑是,效仿日本房地產市場,以產品質量、服務作為競爭,是可能存在小而美的企業,但最終其實離不來大魚吃小魚的,而另一條路徑則是通過勾業務的方式進行轉型,未來將是具備非常強屬地化特徵的區域運營類企業。

03

從賣地到賣服務

筆者理解,未來對於產業+地產,政府更為鼓勵是產業與地產分離,政府將土地出讓給產業類企業,而地產商則承擔一個代建的角色,關鍵是這個過程中主體一定是產業企業,而非地產企業。比如京東,近期熱傳的京東勾地的案例,依託物流需求、旗下企業生產需求、自身研發需求等,其實京東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是大地主,土地儲備完全不小於一些小型房企。

在爭取新支點的過程中,關鍵還是運營服務能力,有了服務能力可以真正的在獲取項目上獲得競爭力,這比勾地設置條件可靠譜的多。運營服務的關鍵還是源自於經驗積累與資源連結。

同時服務是服務企業新業務發展的關鍵,獨佔性是有的,但不能依賴於獨佔性,以金地威新為例,深度分析企業頂層邏輯,金地威新園區開發+園區管理服務+資本投資的體系,與張江的產業投資孵化體系是完全兩回事,張江更多的是1+1+1依託於張江區域良好的資源「摘果子」,而金地則是1&1&1,服務、投資、園區開發不是獨立的主體,目標是打造為收益互補的共同體。開發賺的錢可以補到投資,投資賺錢的錢也可以抵充前期開發高拿地成本,使得一些算不過來帳的項目1&1&1思路下能去做,而運營服務則作為兩者的橋接,真正的為區域創造增量價值。

04

房企布局產業地產

絕不應該困死於產業園區開發運營

縱觀房企發展歷史,工業地產開發往往存在與城市化早期,如日本三井住有等知名地產企業,其工業地產開發業務亦存在於企業發展早期。

未來房地產市場一定走向服務運營,連結資本化。傳統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只是服務運營的一個重要平臺,且筆者認為未來產業升級思路一定不是局限於以傳統的產業園區運營服務觸發的,而是更宏觀的維度,將消費、資本、服務,通過網際網路連結在一起而產生的蝶變。

END

點「在看」變好看

相關焦點

  • 產業地產 勾地套路大全【收藏版】
    還是兩個建議: 1、自己幹活扛到底後賣地 勾地方自己幹活幹全套,做到土地可以掛牌為止,然後對外招商賣住宅部分,商務條件都是明的,對外詢價等同於二次招拍掛,對勾地方的利潤是最大化的。
  • 產業勾地,我信你個大頭鬼
    產業勾地的概念早就出現過,萬達、華夏一直幹的是這麼個事情,本來這事還沒有多火,畢竟以前地產好做,快速拿地擴規模才是王道。直到這幾年地貨比越來越高,地產利潤越來越低,高地價成為了吞噬利潤的最敏感變量。
  • 【轉載】被玩兒「壞了」的勾地
    100強的想衝刺50強,50強的想銷售過千億、兩千億,區域房企想全國化布局,總的來說,就是缺地。 為了拿地,地產大佬們的思路也不盡相同。以恆大為代表的房企,著重玩收購併購,儘可能把市場上存量的土地,都搜羅一遍,榨乾最後有價值的項目。這兩年勾地項目也是發展的主要方向,招拍掛市場偶爾才能看到恆大的身影。
  • 勾地項目的前融
    目錄 一、開發商勾地與產業資源方勾地 二、產業勾地方、開發商與前融機構的勾地項目合作模式 三、勾地項目的土地保證金與土地款融資方案
  • 關於勾地你不得不知道的理論經驗,值得收藏
    一、強IP類所謂強IP,就是開發商帶著引領城市升級換代的功能性的主題地產去勾地,迎合了地方政府對城市發展、產業升級及服務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所以開發商的能力與地方政府的需求有極強的契合點,從而實現雙贏勾地。
  • 「筆記」勾地技巧總結
    (二)勾地的開發模式實務中用以勾地的名義包括產業園區、康養文旅、教育、混合商業等。勾地開發模式對政企雙方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開發商角度。開發商可以確保拿地的成本把控,並且可以保障產業園區正常、快速地進入運營狀態。
  • 「直播預告」新形勢下的頂級玩法,帶你玩轉如何「產業+勾地」?
    產業的轉型升級,為產業地產帶來了巨大的需求、新的蛋糕和想像空間;各地房企各顯神通,通過多種拿地方式,千方百計降低拿地成本;城市更新、舊城改造、配套設施升級,迫使傳統地產行業向產業地產方向融合發展;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傳統地產在融資、獲取土地資源方面更多重重阻力……這一切的一切背後,是機遇也是挑戰?!
  • 勾地系列——勾地洽談的各個階段
    從全周期來看,勾地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項目信息獲取及選址,項目洽談,土地上市流程,土地掛牌獲取。 三、土地上市流程 勾地的項目談好了,也不一定能馬上掛牌,這是因為勾的地很有可能還是毛地,需要拆遷、農轉用、調整控規等等,把土地熟化也需要時間。就算土地已經是淨地了而且已經有了建設用地指標,政府內部走各項手續也起碼要1-2個月的時間(申請規劃指標、定界、收儲、確權、評估地價、出供地方案等)。
  • 勾地的八種模式
    經諮詢國土局,政府表示融創已勾地,不建議我司參與,如參加需提前到當地政府進行溝通。 2、 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地塊:競得土地後競得人須持《成交確認書》與海鹽縣城市開發建設辦公室籤訂《浙江省海鹽濱海國際度假區投資履約監管協議》後才能和海鹽縣國土局籤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 勾地,得有點真本事才行
    但是光靠基建推動經濟發展,這條路是有盡頭的,路總有修完的那一天,借的錢總歸是要還的,而且越到後面的基建,經濟屬性越來越差,就越不掙錢。 自從90年代分稅制改革以來,賣地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高,2010年-2018年,地方賣地收入在地方基金性收入中的比例,一直是高於80%的。
  • 勾地項目的五種死法!
    勾地是現在很多房開擴充土地儲備的重要渠道,為此很多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勾地部門 勾地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核心在於有無很好的抓手,而勾地的抓手就是跟政府平等對話的籌碼 新城的吾悅廣場之所以能夠在三四線吃得開正是在於抓住了三四線政府對於商業
  • 拿地江湖2020:地市「兇猛」、勾地漸難 政府企業都在賭預期
    最終,5宗宅地收金55.85億元,其中空港新城、灃西新城、秦漢新城3宗地塊溢價率超100%,中交、港中旅、悅達地產、陝西高瓴置業等成功拿地。其中,一住宅用地由陝西高瓴置業有限公司以10億元競得,折合樓面價5530元/平方米,溢價率142.54%,算上配建幼兒園、社區綜合服務用房等建設成本,最終溢價率超過200%。
  • 克而瑞、中指院、中原地產等賣地排行榜背後的秘密
    摘要:這個事真的得看細節(歡迎關注槓桿遊戲)撰文|杆姐&編輯|雯雯又到了盤點年度賣地情況的時候。克而瑞、中指院、中原地產等機構,都有發布相關數據和排名。大家非常關注各大城市賣地情況,金額、排名、樓面價、溢價情況。這一方面是出於人性的渴求、看熱鬧;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在盤算自己生活、或想投資的城市,未來房價會因此如何走?這些數據、排名,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樓市、房價有什麼影響。槓桿地產覺得市面上的看法有不少謬誤,很大程度上會誤導購房者。今天我寫篇小文,供大家批評。
  • 勾地的投拓,放古代,一等一的說客
    而今天各大房企的投拓們,也是憑藉著自己過人的雄辯之才,遊說於政府之間,勾得一塊塊好地 ——勾地.古語新說 最近一段時間,芽哥群裡經常有關於勾地的討論。看來大家對勾地的熱情都很高。 勾地這個詞,咋眼一看,不像是個好詞。其實這個詞最早源於香港,是個正兒八經的官方用語。
  • 萬科產業勾地重慶新橋地塊,成功且低價,它是怎麼做到的?
    二、萬科勾地1、勾地單位:傳言是萬科是勾地單位,假設按照公告執行,付完土地款再交地,那麼就涉及幾種可能;第一、全款支付完馬上開工,10.4億的土地款對萬科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因此萬科本次並沒有依靠大量商業自持或者產業等勾地,而是劍走偏鋒,差異化拿地。
  • 一線|清查風暴中的西鹹「汽車新城」:寶能比鄰恆大,建廠勾地開發
    日前,財聯社記者赴兩家基地進行實地探訪時看到,先到秦漢新城的寶能在「邊建廠邊賣房」之路上已行進甚遠,廠區周邊以「汽車小鎮」、 「汽車智慧谷」等名義開發的地產項目正蓄勢待發;圖〡寶能汽車小鎮的戶外宣傳而半年前剛開工的恆大汽車陝西項目正一邊加緊施工,另一邊也已完成「勾地」所需的相關布局,正在靜候「裝箱」。
  • 勾地最前沿那些事
    勾地這詞看似粗俗,可幹的都是「技術活」,首先要搞定規劃,後面還要分攤好土地整理成本,土地整理過程中也有著無數的藝術,且聽探姐娓娓道來。一級開發(棚改)模式經過若干年的折騰,從以前的企業為主體,到政府購買服務,再到儲備機構為主體委託專業單位實施。主要流程都是前期手續—徵地—拆遷—大市政—入市的流程。
  • 商業地產思維提升酒店投資價值 喆啡率先推出「一店一策劃」服務
    生活方式酒店已成為酒店業發展的趨勢與潮流,通過在酒店內為用戶打造方方面面的生活場景,將生活方式的元素融入到酒店的功能化設計以及服務中,實現「酒店+X」的沉浸式空間,讓住客獲得更多特色的住宿體驗。
  • 中原地產:前11月50城累計賣地超3.67萬億 同比漲20.8% 刷新歷史記錄
    這只是土地市場的縮影,整體看2020年土地市場持續高位允許,房企拿地積極性高。土地市場在2020年快速復甦,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30日,房企積極拿地趨勢開始出現。累計數據看,已經有上海、杭州、廣州3個2000億賣地城市,另外還有北京、南京等8個千億賣地城市。全國累計看,超過30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均刷新歷史記錄。
  • 50大城市賣地3.95萬億同比漲18.7% 4城市賣地超2000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 土地市場快速復甦,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1日,50大城市賣地3.95萬億,同比上漲18.7%,累計已有上海、杭州、廣州、南京4個2000億城市,另外還有北京、南京等9個千億賣地城市,全國累計已有超過31個城市賣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