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之舞 Kalanchoe beharensis 為景天科伽藍菜屬多肉植物,又名貝哈伽藍,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南部。葉片、嫩枝、花梗、花萼等器官外表具有絨毛。樹高可達3m,主幹直立深褐色,幹上有堅硬的鈍刺狀葉痕。對生葉片三角形或長橢圓形,葉緣波浪狀或有缺刻,葉兩面布滿絨毛,毛銀白色至紅褐色,亦有無毛的亮葉品種。葉長可達20~30cm、寬約10~20cm.葉形、大小、顏色因為品種不同而有很多變化。圓錐花序自葉腋伸出,花鐘型,花冠4裂,花淺紅色有深紅色脈紋,花徑約1.5cm.開花期春季。花朵著生處易生長高芽,可作為繁殖使用。
景天科的植物中,仙女之舞算是數一數二的高,有植株長到3m的紀錄,堅硬木質化的枝幹讓她列入灌木之流,比起絕大多數低矮,甚至趴在地面的景天科多肉植物而言,這是泰坦巨人等級的大傢伙。會喜歡的人,大概是看中她的造型別具風格,如果配上個穩重的盆子,擺在比較簡單的背景前會很有味道。仙女之舞的葉片是欣賞的重點,看起來雖然不甚起眼,但摸起來令人意外,因為葉片的絨毛有著非常像羊毛氈的觸感。因為品種不同,毛的長短、顏色也有差異,粗得像羊毛軍毯,細的會像絨布;顏色上,銀色的比較少見,大多是葉面有點淺黃,葉緣褐色的種,葉有全葉褐色甚至變深成巧克力的種,比較罕見。仙女之舞的品種非常多,市面上流通的就有4~5個,其中葉片長肉牙的獠牙仙女之舞Kalanchoe beharensis 'Fang' 與葉片緊縮迷你的馬爾他十字仙女之舞Kalanchoe beharensis 'Maltese Cross' 是比較值得收藏的品種。下面兩圖分別是獠牙仙女之舞和馬爾他十字仙女之舞。
仙女之舞是種強健的多肉植物,基本可以適應露地栽培,只要排水好、陽光可以直射的土地都可以種。盆植則需要注意介質與盆的重量,要能支撐日益長高的植株。居家種以屋頂或庭院比較好,種陽臺要注意莖幹容易向陽光長,而逐漸讓植株傾斜。園藝作業時要注意老枝幹上的葉痕,因為這葉痕相當硬,不小心會刮到皮膚。
仙女之舞的繁殖方式
仙女之舞繁殖採用播種、枝插、葉插與高芽種植,一般用葉插比較多,可以切下葉片,然用在葉緣切上幾刀,可以促進從切口長出新芽來。仙女之舞如果開花,花謝後在開花位置長出一堆高芽,這些高芽很容易掉,有機會掉到土上就可以長出新植株,這也是植物演化出來的有效繁殖策略,只是仙女之舞種到開花可遇不可求,而且開花未必是好事,因為開過花的植株會衰弱不少,畢竟生小孩會用掉非常多的養分,即使是仙女也是要坐月子的吧!
仙女之舞小貼士
像仙女之舞這個多肉植物中的女巨人,動則可以長到1m以上,2m高度的也很常見,而且一身灰噗噗髒兮兮的樣子,也比較像被欺負的在廚房生火煮飯搞得一身蓬頭垢面的灰姑娘。不知道當初取名的日本人是用什麼邏輯來取的,反正高興取了就這麼用下來。雖然名不符實,但至少讓人印象深刻,見過聽過就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