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失效:《星球大戰》在中國糾結和失落的20年

2020-12-23 鍋哥的吃瓜時間

《星球大戰》系列自1977年問世以來,一直是票房記錄粉碎機,3部前傳、3部正傳總票房高達43.8億美元,前6部均進入影史百強票房榜,按照物價折算的話成績更是驚人,堪稱影史最成功的IP,沒有之一。

星戰系列票房榜(來源:IMDB)

從1999年開始,《星球大戰》系列才正式在院線與中國觀眾見面,與在歐美電影市場大殺四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忽冷忽熱、票房忽高忽低,具體來看:《前傳1:幽靈的威脅》3300萬元、《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4500萬元、《前傳3:西斯的復仇》7554萬元、《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8.25億、《外傳:俠盜一號》4.78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2.67億、《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1.06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1.43億。

仔細分析《星球大戰》在中國的20年票房曲線,前傳三部曲表現不錯,《星球大戰7》是巔峰狀態,之後急速下滑,再也難復當年之勇。

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不重視中國市場的緣故,恰恰相反,迪士尼在接管星戰系列後,對中國觀眾的營銷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俠盜一號》破天荒的啟用了兩名中國演員甄子丹、姜文,去年《星球大戰9》提前兩天開啟全球超前點映,這種誠意在好萊塢大片中非常少見,但依舊不見起色。

是這屆中國觀眾太難伺候了嗎?

其實,《星球大戰》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有諸多複雜因素,本文將從電影體系、粉絲基礎、文化差異、行業競爭四個維度來簡要分析原因。

01「勸退」新人:星戰引以為傲的複雜體系成為了接納新粉絲的掣肘

剛「入坑」的星戰影迷,第一個問題往往是:到底應該從哪部開始看?

按上映時間和故事內容來講,《星球大戰》系列是倒敘結構,導演兼編劇喬治·盧卡斯在1977年推出《星球大戰》(也就是《星球大戰》4:新希望》後,接著拍攝 《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這三部電影屬於正傳。事隔16年後,盧卡斯補完了三部前傳《星球大戰1:幽靈的威脅》、《星球大戰2:複製人的進攻》、《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

2012年,迪士尼就以40.5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將星戰這個IP牢牢掌握在手中。此後,迪士尼從2015年開始推出了後傳三部曲:《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至於兩部外傳:《俠盜一號》和《遊俠索羅》,可以看作是整個IP的衍生作品,屬於獨立劇情,但是沿用了整個系列的世界觀和相關的人物,類似於美劇《風騷律師》和《絕命毒師》的關係。

歷經42年的11部星戰電影建立起了一個非常龐雜的體系,喬治.盧卡斯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就把構築一個全新的宇宙模型和世界觀作為第一要務,產生了原力、光劍、絕地武士等一大批專屬概念,天行者與達斯維達、盧克與萊婭公主、漢.索羅的三角關係等複雜的人物代際關係,對於千禧年之後才接觸到這個系列的中國粉絲,要花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領會到電影的精髓。

並且,盧卡斯不滿足於拍一部純粹的科幻片,他在電影裡傾注了對現實社會中政治、宗教、人性的諸多思考。電影中銀河帝國大量影射了納粹德國,西斯大帝改共和制為帝制並屠戮異己絕地武士,這樣的陰謀與野心是契合於人類的現實與歷史的。並且,上世紀70年代正值冷戰時期,美蘇開展軍備競賽、蘇聯入侵阿富汗等,這些歷史事件與銀河帝國的故事相互照應。

宏大的時間觀、複雜的人文背景,給當下追求快節奏和爽快感的年輕觀眾提出了太高的門檻。迪士尼在重啟後傳時,顯然也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在劇情上很努力的想照顧一下新觀眾,然而這種「補課」顯然兩面不討好,老粉絲吐槽失去了原有的韻味給出差評,而路人們依舊看不懂,畢竟要把前6部電影的故事講得淺顯易懂又抓住精髓,實在太難了。

02生不逢時:錯過成為一代中國人流行文化良機

《星球大戰》曾有機會成為一代中國人的童年回憶,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上映時,我國還處於沒有改革開放的時期,自然無法引進。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如饑似渴的吸收外來事物,《星球大戰》原本有機會像《加裡森敢死隊》、《佐羅》一樣登陸內地,並且影響一代人,但是錯過了絕佳機會。根據美國《綜藝》雜誌報導,《星球大戰》於1983年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一次,但之後並沒有在內地大規模公映,其中原由不得而知。

到了80年代末,由於政治因素和國際環境,星戰再次被拒之於門外。一直到了1999年,《前傳1:幽靈的威脅》才與中國觀眾見面,而且比北美上映時間晚了半年。因此,當《星球大戰》出現在中國觀眾面前時,已是一個聽上去很有年代感、20年前就名留影史殿堂的老作品,讓觀眾產生了距離感。

2000年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剛剛起步,到了2004年開始國內電影市場規模開始高速發展,星戰系列的內容和創意已經走下坡路。簡單的說星戰紅的太早、來得太晚,「完美」錯開了國內電影發展的高峰,直接導致了星戰系列錯過了中生代、又在新生代中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觀眾緣和路人緣比它的晚輩漫威、DC、哈利波特們要差上一個層級。

03文化差異:偽科幻、希臘神話、太空牛仔組成的精神內核,中國觀眾代入感不強

對中國觀眾來說,對《星球大戰》的無感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因為它到處充斥著「偽科幻」,只是披著科幻的外衣。有影評人說科幻片不是中國觀眾喜愛的類型,其實這同樣是個偽命題,準確的說中國觀眾偏愛的是人文色彩濃厚的硬科幻和極具想像力的軟科幻,比如《阿凡達》、《侏羅紀公園》等。

《星球大戰的秘密》一書曾提到,《星球大戰》的不少設定是盧卡斯偷師於偶像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黑澤明電影中護送金條的田七和竹田變成了機器人R2D2和C-3PO,金條變成了死星圖紙,光劍決鬥則是日本劍道的復刻。對於歐美觀眾來說,這種中西融合充滿了新奇和趣味,對於看慣了刀光劍影、俠義故事的中國觀眾來說實在算不上新鮮。

中國觀眾喜歡吐槽星戰電影中的一些片段:「拿雷射槍的居然打不過拿劍的,太假了」、「開著殲星艦在外太空戰鬥的人物,最後居然用光劍笨拙地打鬥」。而高科技的未來背景設定下,銀河帝國居然是類似於羅馬帝國政治框架的帝制國家。而貫穿始終的原力成為了一種「玄學」,解釋不清的異常現象皆歸為原力,本質上和武俠片中的「內力」差不多。

星戰在歐美大受追捧的復古未來主義美學、太空歌劇風格,在國內並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此外,《星球大戰》頗有些中國武俠小說的神韻,但是它的精神內核依然是西部牛仔的太空版美國夢,中國主流觀眾實際很難與片中人物找到情感與文化上的共鳴。

04老去的前浪:患得患失的商業定位,被後浪們彎道超車

IP消耗、創新不足,以及2015年重啟後商業定位不明確,讓《星球大戰》這個科幻屆的前浪,逐漸力不從心,在慘烈的商業競爭中被後浪們彎道超車。

在中國,《星球大戰》並沒有國民IP的情懷加成,因此,在90年代中後期這個空窗期,《終結者》、《異形》等後起之秀贏得了中國影迷的心,千禧年前後的星戰前傳三部曲則被《黑客帝國》、《指環王》等後輩佔到先機,甚至超越。

迪士尼對重啟星戰IP寄予厚望,然而諷刺的是後傳三部曲中,從情節到鏡頭向正傳高度致敬的《星戰7》反而獲得最大成功,抱著創新野心的《星戰8》、《星戰9》都被粉絲和市場用腳投票,狠狠教育了一番。

星戰的歷史包袱重,過去的輝煌也成為了束縛。相比之下,漫威一開始的基礎更差,因為第一部《綠巨人》在國內恐怕除了鐵桿粉絲並沒有什麼人買帳,但是凱文·費奇並不糾結,吃準了商業片的套路,從《鋼鐵俠》開始,「超能力英雄的個人救贖+頂級特效+全明星陣容」這套組合拳大獲成功,加上每年一到兩部的單片上映,漫威十多年的精妙規劃足以讓星戰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拍片計劃相形見絀。

說到底,星戰未能及時放下身段,像漫威那樣走大眾娛樂風格,又或者像DC嘗試探討更深層的人文關懷,在顛覆和致敬之間左右搖擺,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星球大戰》的正傳和前傳是科幻電影劃時代之作,歷史地位毋庸置疑。在中國市場遇冷只能說明一件事:20年來一直在錯誤的時間、用錯誤的方式,與錯判的對手爭奪觀眾,再偉大的IP也有失落的時候。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故事講給所有觀眾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將於1月9日零時在中國大陸上映。
  • 樂高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同步新品酷炫來襲
    樂高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同步新品酷炫來襲2015-12-10 14:15:3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暌違10年,全球影迷期盼已久的《星球大戰》系列新作——《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將於12月18日北美公映,震撼回歸。中國內地也將於2016年1月9日強勢登陸大熒幕。
  • 原力到底是什麼?從《道德經》看《星球大戰》的哲學本源
    自1977上映以來 ,《星球大戰》毫無疑問成為了科幻電影的領頭羊,43年來星戰更被廣大影迷讚譽為「太空歌劇」。其實這部左右世界電影史的鴻篇巨製,並非我們想像那樣直觀和普世。宏大世界觀的背後,所隱藏的「哲學」辯思,更讓《星球大戰》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 星球大戰1—8全系列上線!願原力與你同在
    自從1977年首部《星球大戰》誕生至今,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星戰」系列的骨灰級地位從未動搖。 後來5月4日就成了全球公認的「星球大戰日」,原力節。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四位宅男在臨近5月4日播出的一集中,他們為了慶祝星球大戰日,計劃當天連看《星球大戰》6部。
  • 全球首部《星球大戰:白銀誓約》今日上線,全新的星球全新的原力
    大家好我是冬日暖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全球首部《星球大戰:白銀誓約》今日上線,全新的星球全新的原力!看網文這麼多年,這本《星球大戰:白銀誓約》是我看到的,第一本經典IP本土化的小說。相信作為八零後的我們,對於《星球大戰》一點都不陌生吧,這部讓人驚豔的電影,和《生化危機》都是我們當年百看不厭的電影。相較於《生化危機》,這個《星球大戰》的映射出來的是保家衛國守衛領土的血性。
  • 願原力與你同在!集眾家之長的《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
    在2019年的11月15日,由重生娛樂(Respawn Entertainment)負責開發,EA(Electronic Arts)負責發行的《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正式揭開了面紗。沒想到1980年上映的《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與1983年上映的《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卻引來了開發商,這幾部星戰IP的作品均誕生於1983-1984年。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千年隼號新照 真實程度驚人
    雖然《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下稱《星球大戰7》)要等到2015年12月才能與觀眾見面,但最近《福布斯》雜誌讓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千年隼號飛船,它幾乎可以算是「宇宙上最著名的飛船」。
  • 創勢原力,決勝球場 -- adidas X STAR WARS路人王3v3星球大戰
    上海2019年11月8日 /美通社/ -- #創勢原力# adidas X STAR WARS路人王3V3星球大戰在11月的上海築起一座籃球勢能場,這裡雲集了來自路人王的籃球高手、籃球愛好者以及星球大戰的死忠,享受籃球與電影帶來的雙重驚喜與快樂。
  • 《星球大戰9》史詩結束
    ***除了電影之外,《星球大戰》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起伏變化和發展。在迪斯尼收購盧卡斯之後,承諾將每年產生《星球大戰》一個。自2016年以來,《星球大戰》被交替顯示。第一部三部曲《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實現商業化成功,全球票房20.58億美元,成功位列前五。
  • (原創)《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原力是種什麼力?讀完之後你就擁有這種無窮無盡的力量了.
    但《星球大戰》就是改編自《西遊記》你信不信?就是盧克、索羅、喬巴卡護送銀河帝國高僧「莉亞公主」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凡是紅的都是和中國有關的,特別是火得一塌糊塗的,炸藥、機關槍、火箭的源頭都在中國,美國在中國的幫助下登上了月球,英法聯軍在中國的幫助下火燒了圓明園。
  • 演繹原力的黑暗面!3125C 首個星球大戰膠囊系列
    在正邪相峙的星球大戰宇宙中,有一些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來自原力的黑暗面。
  • 閱文集團推出《星球大戰:白銀誓約》網文 原力世界迎來新氣象
    原標題:閱文集團推出《星球大戰:白銀誓約》網文,原力世界迎來新氣象   說起《星球大戰》,這個徵服了全世界的系列電影,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給這個五十年大IP一個重新開啟的機會
    作為一個星球大戰粉絲,已經很難說清當初為什麼喜歡上這個系列電影,仿佛記得的,大概只有看到每一部片頭都出現的那句話時的悸動:活到這個年紀,情義和氣節都磨得差不多了,要是再沒有一點念想,和死人有什麼區別?星球大戰大概就代表著一種念想,代表著在某一段時間裡,我心中的星辰大海。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新時代的序章「上」
    距上部星球大戰逾十四年,迪士尼從佐治.魯卡斯手中收購星戰系列版權,擁有Pixar和Marvel後再掌控一大電影版圖。承筆者前年評論所言,二零一五年重製、續作不斷,幾乎壟斷半個好萊塢。今年這三套電影不約而同地向系列首部作品致敬,包括《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未來戰士:創世智能》 (Terminator Genisys)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但以《原力覺醒》創新地將新舊交接,揭開系列電影新時代的序章。
  • 國外網友用FaceApp製作《星球大戰:原力釋放》弒星者老年臉
    去年年底的《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讓「星戰」遊戲在全球又火了一把,但是別忘了另外一位遊戲原創角色「弒星者」在《星球大戰:原力釋放》兩部作品發售之後,也是大熱。這兩張使用FaceApp製作的「老年弒星者」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作為「弒星者」演員的山姆·威特沃老年版看起來和年輕時的變化也不是很大。製作者HegoDamaskEU在推特中寫道:幾個月前,無聊的時候做了這兩個老年「弒星者」,我感覺還挺漂亮的。
  • 星球大戰之先共和國時代的原力使用者-誇人
    和別的古文明不同,誇人已被確認為是一個來自銀河系外的種族。但他們究竟來自哪裡尚不得而知。可能他們和遇戰瘋人是老鄉,更有可能他們來自一個完全陌生的恆星系……總之,誇人移居銀河系之前的歷史無人知曉。大約在雅文戰役前10萬年左右,誇人來到了銀河系。由於科技發達,他們迅速成為當時銀河系的統治種族之一。他們最主要的科技成就便是「無限門」(Infinity Gate)。
  • 星球大戰 原力與你同在!(下)Star Wars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 雜談《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隨著《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一部中國內地同步北美上映的影片,2019年12月20日正式上映。與老三部對比,主題依然是絕地武士代表的光明與法西斯代表的黑暗之間進行不斷的對抗。亦正亦邪的他選擇一邊追捕叛軍及絕地武士蕾,一邊希望同蕾聯手,共同通過原力登上巔峰。從影評的角度來說,《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整套劇情故事方面相對還是比較陳舊的,影片質量上也不算是特別高。按照之前的一些經典邏輯來進行鋪設之後,從而在劇情中的亮點和驚訝感上就會更少一點。
  • 導演談"星球大戰"核心元素:少男少女的愛情 可以天馬行空
    由盧卡斯影業製作、迪士尼影業發行、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3D 電影巨製《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將於明天在北美公映,並將於1月9日登陸國內影院,日前,該片發布由「星球大戰中國大使」、亞洲超人氣偶像鹿晗主演的原力宣傳片,為影片預熱。
  • 模玩圖鑑(星球大戰*尤達大師)
    登場作品(遊戲) 《星球大戰》、《靈魂能力4》電影《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1999年5月19日在美國上映,1999年11月5日中國上映《星球大戰2:複製人的進攻》電影於2002年5月16日上映《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於2005年5月上映《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上映時間1980年5月21日 《星球大戰6:絕地大反擊》上映時間1983年5月25日《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時間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