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9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藉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算法,選取高頻芳香中藥和藥對,分別從傳統薰香、現代香氛等方面,研發可適用於百姓日常清潔養護和防禦外邪的中藥芳香健康產品,有力探索中醫香療在新冠防疫中的作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芳香產品在工博會展示,成為工博會觀眾關注的一個焦點。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在結合各地出臺的防治診療方案及中藥方劑,積極組織項目研發團隊開展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的中藥芳香健康產品,現已探索草本抑菌、草本保衛兩類配方,涉及消字號清潔類產品、妝字號養護類產品。已申請發明專利10餘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項,授權軟體著作權3項,在發揮中藥抑菌、抗病毒、培元固本、提高免疫等方面進行有效應用。
疫情期間,上海中醫藥大學湧現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這次工博會是中醫藥在疫情期間、在大健康領域一次科研成果的展示,分成「中醫抗疫、中醫防疫、醫養結合、創新中醫」四個部分集中展出。在疫情治療中效果顯著的中成藥,是校企合作的一個典型成果,相關藥品入選2020年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方案。充分挖掘傳統中醫寶庫,在疫情防護以及日常生活中,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為背景,孵化出一批個性化中藥智能製造技術、中醫經方AI輔助決策系統、中醫香療系列產品等成果,滿足廣大群眾的健康需求。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上海中醫藥大學學校第一時間成立以書記、校長為雙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校-院-班」三級防控網絡,制定校防控工作方案,實施「零報告、日報告」制度,在學生生活園區形成與復旦大學等5校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發揮中醫藥特色,應急啟動疫情防治科研攻關,2個項目獲國家應急攻關項目資助,共投入科研經費445萬元;發表科研文章44篇;張衛東教授和張煒教授分別成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公關組和國家中管局新冠防治專家組成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提出的「新冠肺炎氣陰兩虛型」和「新冠後肺纖維化的防治」被納入上海和國家中醫藥防治方案。積極組織專家參與新冠患者救治,並組建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派出5批次227人次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接管雷神山兩個重症病區,收治201人,中醫藥治療率100%,實現了零死亡、零復陽、醫務人員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