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放大鏡,89歲老人給醫生寫下476字的感謝信

2020-12-17 北青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韓黎雯 記者 李偉豪 )「今天上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醫生的朋友圈,贏得網友紛紛留言和點讚。事情起因於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為感謝救治他的醫護團隊,手寫了476字的感謝信,而這封信是老人拿著放大鏡一筆一划寫出來的。

△ 老人寫的感謝信

寫信的老人名叫黃廷幹,今年89歲高齡了,是一名退休老教師。在這封476字的感謝信中,老人反覆強調醫院科室護理團隊為他提供的周到暖心的服務,以及自己的病痛得到緩解後的喜悅心情,他對醫生下班後還到其床邊詢問的貼心舉動,記憶尤為深刻。

在信中,老人寫道:「我深感她們工作的認真負責,一位護士反覆演示如何採收大小便,直到我能熟練地掌握整個操作過程為止。我好幾次發現有幾位護士在夜間來我們六室查房,看到我睡的床護欄沒升起,便輕輕地抬起。」

△ 老人信中提到的南南護士

「今天上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神經內科醫生在朋友圈曬出了這封感謝信,一時間贏得網友紛紛留言和點讚。「這才是最好的醫患關係,點讚!」「將心比心,滿滿的信任和關愛!」

「老人家是我們門診收住院的一位病人,能讓老人家有此感受,我真心很開心。」該院神經內科一病區副主任韓獻軍說,「聽護士長說,這封信是老人在放大鏡下一筆一划寫出來的,真的很感動。」

△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站

現代快報記者從醫院了解到,老人因頭暈入院,根據磁共振、頭頸部CTA、查血等檢查結果,醫生給老人進行了抗血小板、調脂穩定斑塊、改善循環等治療,並予以指導飲食生活習慣上的注意事項。老人非常配合,對醫護人員的治療也比較滿意。

「對於這位老人信中所提到的一些細節,不過是我們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真的是微不足道。」神經內科一病區護士長姜娟表示,老人的家屬送來感謝信,告知這封信是老人在放大鏡下一筆一划寫的,當時真的非常感動,這封信折射著愛和理解,也讓所有醫護人員感到溫馨。

1月2日,現代快報記者聯繫上了寫感謝信的老人黃廷幹。他說,自己的眼神不好,看東西很模糊,這封信是藉助幾十倍的放大鏡才寫出來的,寫了好幾天才寫完,「這些醫護人員真的讓我很感動,要不然我也不會費那麼大勁寫這封信。」

(通訊員供圖)

責任編輯:張琳(EN049)

相關焦點

  • 這封千字感謝信 是九旬老人拿著放大鏡一筆筆寫成的……
    近日,一封病人的感謝信讓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格外暖心。原來,這封信是由一位90歲高齡、罹患眼疾的老人,拿著放大鏡一字一句寫成的。"感謝神經內科一病區的醫護工作者,首先感謝韓主任,很快了解病情,工作效率之快,我衷心感謝"。
  • 老人拿放大鏡給醫護人員寫下這封感謝信……
    近日,一封病人的感謝信讓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格外暖心。這封信由一位近90歲高齡、罹患眼疾的老人,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筆一字一句落成。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副主任韓獻軍在朋友圈曬出這封患者感謝信後,瞬間收穫100多個點讚。寫感謝信的老人叫黃廷幹,2019年12月20日,老人因頭暈來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韓獻軍是其主診醫生。後來在查房時,韓獻軍無意中看到了老人這封感謝信。
  • 89歲老人手寫感謝信致敬醫護人員,一筆一划帶著溫度
    近日,湖南省直中醫醫院的一名醫生收到一位老人的感謝信。事情起因於一位年近鮐背之年的老人,為了感謝醫護人員對他的幫助,親手寫下兩封逾800字的感謝信。寫信的老人叫郭炯凡,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了,是一名株洲市鐵路技校的退休老校長。
  • 經偵大隊長千裡幫人,受害人寫下千字感謝信並奔波千裡送錦旗
    原標題:經偵大隊長千裡幫人,受害人寫下千字感謝信並奔波千裡送錦旗「請問警察同志,劉祥所長是在這裡上班嗎?」。武陵公安分局永安派出所值班民警仔細看到一女子,她身材瘦小,衣著樸實,背上背著雙肩包,左手拿著行李箱,右手拿著一面捲起來的錦旗,還提著一個小袋子。民警仔細打量後,認真地回答著這名陌生女子「是的,劉祥同志是我們永安派出所所長,請問您找她有什麼事情?」接著這名女子詳細向民警講述了發生在2019年的一件事。
  • 醫生治癒八旬老太心疾,「幾十年未拿筆」的她寫下感謝信
    為此,她前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經過醫院心律失常專科主任謝雙倫教授的治療,陳婆婆終於告別了從前痛苦的生活,八十大壽前,曾「幾十年未拿筆」的她親手為謝雙倫主任寫下了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喪子後又患上心疾 八旬老人為治療要「隔天抽血」「去年痛失大兒,使得我心臟問題更加嚴重,還落了個房顫的毛病。」
  • 女子拆開藥盒,悄悄寫下感謝信,支援武漢的北京護士讀完瞬間淚目
    和冠欣 攝在北京醫療隊支援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前幾天,醫護人員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患者甘阿姨在手邊無信紙可用的情況下,把滿腔的感謝之言全都寫在了藥盒的背面。呼喚鄭雲輝護士的,是70多歲的患者甘阿姨,她是北京醫療隊首批接診的患者之一。甘阿姨示意小鄭把自己扶起來,接著,她把一個拆開攤平的藥盒緩緩遞到了她手上。「我知道你們一直很辛苦。」甘阿姨一邊慢慢說著,一邊用手捂緊了自己的口罩,她生怕把病毒傳染給鄭雲輝。接過藥盒的那一剎那,鄭雲輝也是一臉疑惑。
  • 維修放大鏡應該怎麼去選擇?放大鏡為什麼有不同的倍率?
    低倍放大鏡:這個倍數範圍內的放大鏡很常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放大鏡倍數,最多用於輔助閱讀和瀏覽。在維修中,適合輔助線路焊接和觀察電路板表面。中倍放大鏡:這類放大鏡就有點講究了,如果是普通雙凸放大鏡,其鏡片面積一般都比較小(這是光學原理所限制的)日常應用於老人讀書讀報、日常觀察等。高倍放大鏡:高倍率放大鏡一般不用來閱讀,而是用於各種材料的表面細查,這類放大鏡由於倍率大,使用時眼睛需要緊貼鏡片。
  • 邛崍市民解除留觀後寫下感謝信:感受到了滿滿的關懷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雷倢)近日,一名解除留觀的邛崍市民小肖用心寫下了一封感謝信,信裡真實記錄了那些走在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的關心和付出。小肖在感謝信中說,「無論什麼事情,在自己親身經歷,真切感受之後的所獲得的,是無論多少報導,多少傾聽,都無法比擬的。」
  • 七旬老人寫來感謝信,他說:現在吃穿不愁,好啊!
    日前,松滋市扶貧辦收到了彭松濤寄來的感謝信。薄薄的兩張紙,飽含這位72歲的老人,對扶貧工作的認可與感激。提起脫貧歷程,彭松濤眼角溼潤了。「早年我們兩個老人勉強過日子,現在吃穿不愁,好啊!」彭松濤家住老城鎮木馬口村,11年前,老伴去世,之後便與嶽母一起生活。年近百歲的嶽母一直身患重病,兩年前更是癱瘓在床。彭松濤患有坐骨神經痛,平日只能以收廢品、打零工維持生活。
  • 17年前的救命恩人因連軸手術無緣相見 患者寫下這封感謝信
    楊先生出院前一晚寫下滿紙心裡話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呂惠)「我想在病房再等等,說不定這次就能見到17年前為我手術的陶涼院長。」上周,65歲的楊先生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複查時,向住院病區的主治醫生石磊透露心聲。但遺憾的是,為了挽救病危患者的生命,陶涼出差回漢後直接進了手術室連軸轉,楊先生未能如願。臨出院前,楊先生拿出紙筆寫下了心裡話。昨日,陶涼才終於抽空回到了辦公室,看到這封患者寫給他的信,不禁感慨「太溫暖了」。
  • 暖新聞|86歲被幫扶對象給志願者捐「巨款」,感謝信「落款」令人動容
    揚子晚報網6月22日訊(記者 陳詠)記者22日從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了解到一則暖新聞:19日,當地一位86歲高齡的被幫扶對象,顫顫巍巍地捐給街道「凌萬兵志願者工作室」5000元現金,並留下一封一筆一划寫下的工整感謝信。
  • 50頂絨線帽、50封感謝信 81歲老人感動醫務人員朋友圈
    「50頂帽子、50封手寫感謝信,這份禮物太情深意重了。」9月26日下午,四川省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腎病內科副護士長羅平指著陪伴椅上病人家屬送來的禮物說。這是前一天上午,81歲的病人家屬郭奶奶拄著拐杖專程冒雨送來的,「趕在天涼之前送來,表達我對醫務人員的謝意。
  • 85歲「學霸」老人寫全英文信感謝醫生
    夏爺爺正在給主治醫生譚世威念自己寫的感謝信「Hope you have a good health and a happy family.(祝你身體健康家庭幸福。)」6日上午,武漢市第一醫院盤龍康復醫學中心85歲的中風病人夏爺爺拉住了正在查房的主治醫生譚世威,給他大聲誦讀了自己寫的全英文感謝信,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驚喜不已。8日說起此事,譚世威稱:「這是我當醫生8年來收到的最好禮物。」夏爺爺年輕時當過坦克兵,為了掌握更多技能自學了英語。
  • 89歲老人銀行辦理業務,只會用繁體字寫名字被拒,多次嘗試仍失敗
    12月29日,一名89的老人前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辦理取款業務被拒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議論。據了解這名老人認識一些字,也會寫自己的名字,只是沒有達到銀行的規範而被拒絕,老年人的需要請認真對待,中國未來二十年三分之一的老人,這是多麼大的一個群體,辦事不再這麼難。
  • 放大鏡傷眼睛!
    如果常年就一副老花鏡打天下,那可要注意了。眼科專家提醒,花眼狀況會隨年齡緩慢加深,最好3年左右檢查一下視力,並更換合適的老花鏡,否則會加重視疲勞。 一般情況下,人眼的調節能力在 40 歲後逐漸下降,隨年齡的增長緩慢加深。
  • 駕駛員撿到特殊紀念意義布背包,乘客送來大紅感謝信
    駕駛員撿到特殊紀念意義布背包,乘客送來大紅感謝信揚子晚報網7月15日訊(通訊員 管偉 記者 徐媛園)7月13日下午的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邁著緩慢的步伐走進了龍江新城市廣場公交站休息室。她滿是皺紋的手上拿著一卷很大的紅紙,她顫抖地說著:「謝謝你們公交駕駛員呀,你們都是大好人!」工作人員接過這張用紅紙寫下的大大的感謝信後才知道了前因後果。老人6月22日下午從海口乘火車來到了南京火車站,當時乘66路公交車準備回家。因為長途乘車疲勞導致把自己一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布背包忘在了公交車上。到達鎮江路下車後發現自己的包丟失,老奶奶心急如焚。
  • 眉山市中醫醫院:一封洋溢著春天般溫暖的感謝信
    近日,在眉山市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站外,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大爺向醫護人員深深鞠躬,並念叨著他給醫院寫的感謝信, 在這寒風瑟瑟的冬日清晨,老大爺聲情並茂地朗讀,給護士站增添了融融暖意。今年90歲的朱大爺,此前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入院治療。由於大爺年事已高,主管醫生孫躍平很是上心,與家屬不斷溝通,並在完善相關檢查後,與科主任陸光兵討論最終治療方案。
  • 放大鏡代替老花鏡,這個方法到底可不可行?
    用放大鏡代替老花鏡只能是臨時的,老花鏡不在的時候可以用放大鏡幫幫忙。    如果長期拿放大鏡代替老花鏡,這是不可取的。畢竟放大鏡沒有準確度數。——王寧利醫生    其實放大鏡和老花鏡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材質、設計來說都是不可代替的。
  • 武漢直擊|武漢71歲患者給河南醫療隊的一封感謝信:謝謝你們給了我...
    2月9日,武漢一名71歲的患者,用發自肺腑的真情、用催人淚下的話語、用最真實的心靈感受,給河南醫療隊寫出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到,在醫療隊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讓我這個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感受到了社會的愛,感受到了國家的關懷,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照顧」,「謝謝你們給了我生的希望」,信的全文如下:你們好!
  • 懷柔耄耋老人手寫感謝信送給居委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近日,家住懷柔區龍山街道麗湖馨居,已近90高齡的李宗碧老人,受老伴兒張永年之託,把一份特殊的「禮物」送到了居委會,感謝居委會工作人員曹仲芳在疫情防控期間幫著買菜買奶。「禮物」是一封用毛筆書寫的感謝信,出自張永年之手,老人雖近90,但筆力勁道,信上的字格外瀟灑。在信中老人這樣寫道:我系空巢家庭,前些天眼看即將斷菜、斷奶,欲去超市購買,因自己年事九十,且又患慢性心衰,不能負重,老伴也因腰椎手術不能負重,面對運物重,道遠,易感場所幾次欲行又止,總也未能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