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受訪者供圖
天津北方網訊:學習成績和課外生活衝突嗎?天津市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六年一班學生楊依晨,用行動寫出了一個大大的「不」字!
今年12歲的楊依晨,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舞蹈書法樣樣精通,還是朗誦主持的一把好手。在家長們眼裡,她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同學們眼裡,她是「神奇的存在」;在老師們眼裡,她是「好幫手好助手」。
10月27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在北京聯合發布36名「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楊依晨榜上有名,當時,距她12歲生日還有6天。
「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寵辱不驚的楊依晨,並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將下一個新「目標」當成了自己的生日願望:「新的起點,新的希望。告別小學生活後,我將繼續為夢想而努力,更加腳踏實地迎接中學生活,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好少年。」
奮發努力的好少年:
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很多父母眼裡,楊依晨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天津市優秀少先隊員、天津市優秀學生、和平區十佳少先隊員、教育部關工委「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我為祖國點讚」天津市特等獎、天津市文藝展演朗誦舞蹈一等獎、第八屆全國少年兒童書法大賽硬筆二等獎……一個個榮譽,既見證了她的光榮與夢想,更見證了她的辛勤和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楊依晨的媽媽陳衝感慨地說,「她從小就有個習慣,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小到背完一篇文章、攻克一道難題,大到成為優秀學生、獲得比賽獎項。正是在不斷努力和堅持下,通過樹立了一個個小目標,又完成了一個個小目標,才成就了今天的依晨。」
陳衝回憶,有一天放學回來,孩子既得寫作業,又得練書法,還得背稿子,轉天還要考試,這個每天晚上9點半準時上床睡覺的孩子,為了節約時間,就把圓周率貼在牆上,一邊洗澡一邊背誦。
這樣的節奏,對時常參加社會活動、成績又名列前茅的楊依晨來說,幾乎成了常態。「有時候活動多了,她就主動在演出間隙、來迴路上,把能寫的寫了,能背的背了,總之,就是儘量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幹更多的事兒。沒想到這樣一來,腦子反倒越用越好,學習效率也越來越高。」陳衝說。
被問及是否覺得「壓力大、吃不消」時,小姑娘靦腆地笑笑:「對我來說,壓力就是動力。每次困難多時,我就會跟自己說要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6年來,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德育主任劉陽一步步見證了楊依晨的成長:「她每天都很樂觀積極,這麼忙,也毫不吝惜地幫同學解題。有時一道題特別難,很多同學都有疑問,她講解不過來,就跟老師倡議發動班級同學成立一個互助小組。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慢慢的,在班級裡形成了『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孩子們不僅在成績上有很大進步,也學會了使命和擔當,這對未來的成長非常有益。」
勇做夢想的小主人:
同學眼中「神奇的存在」
這樣一位陽光下的新時代好少年,背後必將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劉陽回憶道:「依晨是一個內心很強大的孩子,這麼多年,從沒叫過一句苦、掉過一滴淚。她是學校舞蹈隊的靈魂人物,排練時,即便自己已經跳得很好了,依舊反覆排練,每一遍都像在臺上一樣盡善盡美。不僅如此,她還利用中間休息時間指導別人,甚至幫著同學排練編舞。」
別看楊依晨不太愛說話,可因為心中有夢,眼中總是有光:「因為很喜歡,舞臺上燈光一打下來,就感覺一下子來了勁頭兒。」
她對舞臺的嚮往,陳衝深有體會:「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梅地亞大劇院參加一個群演,跳完後,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她自己還待在臺上不下來,一個人靜靜地看著舞臺,開心地說『如果有一天,這個舞臺能屬於我一個人多好啊,我得努力了。』」
正是因為這份執著和熱愛,讓她逐漸成了舞臺上最亮的星。
同年級同學禹涵中是楊依晨的「老搭檔」了,兩人時常一起參加主持朗誦活動。在他眼裡,楊依晨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有一次我們一起參加一個主旨演講,歐陽自遠院士也參加了,當時她高燒39℃多,在臺下直打蔫,可一到臺上,就跟沒事人似的,發揮得特別好。」當時,禹涵中就在心裡給楊依晨點了個大大的「贊」。
有一次排練,家長老師們在商量文藝展演的服裝,沒想到只有這一會兒工夫,楊依晨就在角落裡寫起了作業,在她的感染下,禹涵中也默默掏出了作業本:「她平時學校的、區裡的、市裡的,甚至全國的活動都很多,每天就像趕場一樣,所以非常珍惜時間。別看她那麼優秀,可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不驕傲,不張揚,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熱心公益的小使者:
「不僅不高冷,還很熱心」
說起對楊依晨的第一印象,同班同學張洪赫的第一印象是「高冷」。可時間久了卻發現,她不僅不「高冷」,還很熱心。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大地。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寒假裡,得知張洪赫的父母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作為大隊委,楊依晨多次組織同學們與小赫視頻連線。
「其實起初也有點牴觸,怕別人知道我家裡的事,更怕別人同情我。」張洪赫說,「但看著同學們隔三差五就跟我視頻聊天,心裡慢慢開始暖和起來,而且也沒那麼焦慮緊張了。這樣的談心,一直延續到開學。『網友』終於見面了,戴著口罩也捂不住我們的熱情。」
作為學校少先隊大隊委,楊依晨還通過學校公眾號率先向全校少先隊員發出「特殊時期我能行 爭做防範疫情小勇士」的倡議,用自己的聲音和實際行動號召全體少先隊員勇敢面對疫情,一起抗擊疫情,當天閱讀量就達到3000餘次。
「那時候大部分孩子還很恐慌,可她不僅沒有慌張,反倒自己主動站出來,發倡議書、為武漢災區捐款、為社區值守人員送防護品、錄製《戰·役2020網絡元宵晚會》……不斷用自己的力量踐行一個少先隊員的初心和使命。我很感動,也很驕傲。」劉陽說。
希望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信心是一把愈燒愈旺的火。楊依晨深知奉獻是一種信念,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追求。多年來,她不僅參加紅領巾公益崗、紅領巾愛心義賣,還多次慰問養老院、福利院,關愛自閉症兒童等。
「習爺爺的教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早已在我心裡生根發芽。」她說,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胸前的紅領巾時刻提醒著我,要刻苦學習,全力奔跑,不斷追求,勇於挑戰,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津雲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