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但和我通電話卻越來越困難,這是淮安8歲男孩惠亦辰在看完爸爸援鄂日記後在自己的日記奔上寫下的一句話,因為他的爸爸——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援助武漢副主任醫師惠亮亮博士在武漢「疫」線真的很忙,從1月28日離開淮安馳援武漢後,他不但擔任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淮安黨小組組長、淮安援鄂醫療隊危重症救治組組長,還負責淮安援鄂醫療隊的隊務宣傳,協助隊務後勤工作。對於8歲的兒子惠亦辰來說,他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爸爸最新出爐的援鄂日記,從中尋找爸爸的身影。而他的爸爸惠亮亮3月3日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衛健委授予「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惠亮亮手寫的請戰書
8歲的兒子: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
今晚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爸爸的手機一直響著,但沒有接,我一點也不生氣,因為爸爸在武漢一線的工作可真忙,每天通個電話都不能保證,現在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讀爸爸的「援鄂戰疫日記」,在一篇篇日記中尋找爸爸的身影。這是惠亮亮8歲兒子惠亦辰在自己日記中所寫的一段話。
圖惠亮亮:惠亮亮與妻兒。
8歲的惠亦辰在爸爸惠亮亮的日記中尋找到爸爸的身影了嗎?整裝出徵的爸爸、馬不停蹄的爸爸、抗擊病魔的爸爸、不覺得累的爸爸、依然忙碌的爸爸、特別興奮的爸爸……,在看完爸爸並不是每天都寫的日記後,惠亦辰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總結出爸爸當天的模樣。在「特別興奮的爸爸」中,惠亦辰寫到,爸爸今天特別開心、興奮,感覺比我考了一百分還要高興,因為有一位病人康復出院,明天還將有病人康復出院。我相信,爸爸和戰友們治癒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惠亮亮去武漢前的工作照。
他平時學習、工作都很忙,兒子也習慣他早出晚歸,此次跟隨醫療隊馳援武漢離家前幾天,兒子並不是太想他。惠亮亮的妻子陳莉告訴記者,但是時間久了,兒子會不停地問她:「爸爸去哪兒啦」,她也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他:「爸爸去武漢『疫線』與其他同事一起抗病魔去了」。有一次,兒子打電話給爸爸,沒有接通,他委屈地哭了,為了安撫他,她就把丈夫發給她的援鄂日記給兒子看,沒有想到,兒子看完爸爸的日記後,突然好像變得懂事起來。此後的日子裡,每當打不通爸爸的電話,兒子也不會生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急不可待的等著看爸爸新鮮出爐的「援鄂日記」。
41歲的爸爸:兒子得知病人出院比他考100還開心
看完爸爸的援鄂日記,兒子也會寫個「觀後感」日記。惠亮亮妻子陳莉告訴記者,然後她再將兒子的「觀後感」整理一下通過手機發給丈夫,在看完兒子的「觀後感」後,惠亮亮說,他突然覺得兒子「長大」了。
惠亮亮在武漢住地
惠亮亮清楚的記得,在一篇援鄂日記中他寫到:「截至2月19日,我們所在的病區累計治癒了32位新冠肺炎患者」,看完日記,兒子後在他自己的日記中說,看到這個消息他比自己考100分還開心,因為這意味著爸爸越來越安全,回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惠亮亮說,他當時有淚奔的感覺,他真的想一下子飛到兒子身邊,狠狠地親親他。
惠亮亮在武漢與患者在一起。
結婚十多年,他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外地讀研、讀博、進修,努力提高自身醫術水平。惠亮亮妻子陳莉告訴記者,對於家庭,無論是在外求學、進修,還是平時忙於工作,她和兒子的生日他一次都沒有忘記過,反而他自己的生日,是時不時的忘記。2月17日,是惠亮亮41歲的生日,陳莉與兒子特意趁他還沒上班時一大早打通了他的電話,給他送上生日的祝福。
「不是家人的祝福電話,我還真的不知道當天是我41歲的生日」,惠亮亮告訴記者,往年,媽媽總會在他生日那天的早上給他做一碗麵條,按老家的規矩,這寓意「平安長壽」。那天,媽媽與妻、兒叮囑他早上一定要吃麵條。惠亮亮說,在這特殊的時間和地點,這份叮囑尤其暖心,聽家人的話,他打開一桶方便麵,這個生日,他吃的是「長壽泡麵」。
生死時速:他們是為每一個中國家庭而戰
從2月1日正式進駐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作為淮安援鄂醫療組危重症救治組組長,惠亮亮負責整個病區所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他說,這裡的危重症患者往往病程多變、病症錯綜複雜,每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
2月14號一早,病區就來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氣喘、意志模糊,有慢阻肺病史,情況危急。惠亮亮告訴記者,幾乎在同時,他們團隊幾個人分頭為病人戴上呼吸機面罩、快速開放靜脈通道、採動脈血查血氣分析……隨著對症藥物的使用,半個小時不到,病人的生命體徵就平穩了,這樣的「生死時速」每天都在上演。
我真的很想家人,惠亮亮說,前些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邊思考著新冠病毒可怕的傳染力,一邊想到年邁的父母、年幼的稚子,偶爾也會不安甚至恐懼,但是一到天亮,想到還有危重的病人在等待著他們去救治,一股勇氣就會湧上心頭,大疫當前,他們在為每一個中國人而戰,為每一個中國家庭而戰,也是為他們自己的父母妻兒而戰。
對家人,惠亮亮說,他會發照片,讓他們看到他穿著防護服保護好自己,但他不會跟家人說防護服一穿上就開始全身冒汗;他會跟家人說出於感控需要,住地不開空調,他們用電熱毯和熱水袋取暖,但他不會說上班前四五個小時他就不喝水以減少排尿;他會給家人看他才理的有趣的光頭,但他不會跟家人說,他們是如何眼睜睜看著一位患者在他們全力搶救下去世,組裡好幾位「戰友」無奈落淚……。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惠亮亮說,他特別認同這句話,他說作為一名普通的醫護工作者,治病救人乃是日常,來到武漢也只是做了職業範圍所賦予的使命。前方戰「疫」還在繼續,但他堅信勝利就在不遠處。
通訊員 王樹文 王玉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鼎兆
連結:8歲兒子看完爸爸援鄂日記後寫的日記摘選
DAY1-整裝出徵的爸爸:年初四的凌晨,爸爸都來不及和我告別,匆匆吻別了睡夢中的我,和戰友們奔赴抗疫一線——武漢.
DAY3—馬不停蹄的爸爸;一整天爸爸都緊鑼密鼓的忙著培訓、演練、消殺、物資採購、進駐推進會等工作,所有的工作結束已經夜間11點了,但爸爸和戰友們沒覺得疲憊,都對接下來的任務信心滿滿。
DAY6-抗擊病魔的爸爸:爸爸早早的到達醫院,在指定的清潔區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和戰友們並肩作戰,在臨床一線勇敢的抗擊病魔。
DAY9-不覺得累的爸爸:今天有位病人連聲的對爸爸和戰友們說「謝謝你們哦、謝謝你們哦」,爸爸和戰友們無微不至的照顧關懷嬴得病人的感謝,爸爸說聽到病人的感謝,再辛苦也不覺得累。
DAY-12—依然忙碌的爸爸:今天是元霄節,爸爸和戰友們與往日一樣,依然在隔離病房忙碌著、戰鬥著,當他們下班換下溼嗒嗒的衣服走出醫院大門時,已經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度過了一個別樣元霄節。
DAY16-特別興奮的爸爸:爸爸今天特別開心、興奮,感覺比我考了一百分還要高興,因為每一位病人康復出院,明天還將有病人康復出院。我相信,爸爸和戰友們治癒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和我通電話越來越困難。我知道很多人都誇讚在疫情一線工作叔叔和阿姨們是「最美英雄」,不怕病魔,衝鋒在前,為我們築起生命的防線。爸爸你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所有去武漢的叔叔、阿姨們,我為你們加油,你們一定可以打敗這場疫情,平安凱旋!
8歲兒子惠亦辰看完爸爸的援鄂日記所寫的「觀後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