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兒子看爸爸的援鄂日記: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和我通話卻越來越...

2020-12-07 騰訊網

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但和我通電話卻越來越困難,這是淮安8歲男孩惠亦辰在看完爸爸援鄂日記後在自己的日記奔上寫下的一句話,因為他的爸爸——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援助武漢副主任醫師惠亮亮博士在武漢「疫」線真的很忙,從1月28日離開淮安馳援武漢後,他不但擔任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淮安黨小組組長、淮安援鄂醫療隊危重症救治組組長,還負責淮安援鄂醫療隊的隊務宣傳,協助隊務後勤工作。對於8歲的兒子惠亦辰來說,他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爸爸最新出爐的援鄂日記,從中尋找爸爸的身影。而他的爸爸惠亮亮3月3日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衛健委授予「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惠亮亮手寫的請戰書

8歲的兒子: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

今晚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爸爸的手機一直響著,但沒有接,我一點也不生氣,因為爸爸在武漢一線的工作可真忙,每天通個電話都不能保證,現在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讀爸爸的「援鄂戰疫日記」,在一篇篇日記中尋找爸爸的身影。這是惠亮亮8歲兒子惠亦辰在自己日記中所寫的一段話。

圖惠亮亮:惠亮亮與妻兒。

8歲的惠亦辰在爸爸惠亮亮的日記中尋找到爸爸的身影了嗎?整裝出徵的爸爸、馬不停蹄的爸爸、抗擊病魔的爸爸、不覺得累的爸爸、依然忙碌的爸爸、特別興奮的爸爸……,在看完爸爸並不是每天都寫的日記後,惠亦辰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總結出爸爸當天的模樣。在「特別興奮的爸爸」中,惠亦辰寫到,爸爸今天特別開心、興奮,感覺比我考了一百分還要高興,因為有一位病人康復出院,明天還將有病人康復出院。我相信,爸爸和戰友們治癒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惠亮亮去武漢前的工作照。

他平時學習、工作都很忙,兒子也習慣他早出晚歸,此次跟隨醫療隊馳援武漢離家前幾天,兒子並不是太想他。惠亮亮的妻子陳莉告訴記者,但是時間久了,兒子會不停地問她:「爸爸去哪兒啦」,她也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他:「爸爸去武漢『疫線』與其他同事一起抗病魔去了」。有一次,兒子打電話給爸爸,沒有接通,他委屈地哭了,為了安撫他,她就把丈夫發給她的援鄂日記給兒子看,沒有想到,兒子看完爸爸的日記後,突然好像變得懂事起來。此後的日子裡,每當打不通爸爸的電話,兒子也不會生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急不可待的等著看爸爸新鮮出爐的「援鄂日記」。

41歲的爸爸:兒子得知病人出院比他考100還開心

看完爸爸的援鄂日記,兒子也會寫個「觀後感」日記。惠亮亮妻子陳莉告訴記者,然後她再將兒子的「觀後感」整理一下通過手機發給丈夫,在看完兒子的「觀後感」後,惠亮亮說,他突然覺得兒子「長大」了。

惠亮亮在武漢住地

惠亮亮清楚的記得,在一篇援鄂日記中他寫到:「截至2月19日,我們所在的病區累計治癒了32位新冠肺炎患者」,看完日記,兒子後在他自己的日記中說,看到這個消息他比自己考100分還開心,因為這意味著爸爸越來越安全,回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惠亮亮說,他當時有淚奔的感覺,他真的想一下子飛到兒子身邊,狠狠地親親他。

惠亮亮在武漢與患者在一起。

結婚十多年,他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外地讀研、讀博、進修,努力提高自身醫術水平。惠亮亮妻子陳莉告訴記者,對於家庭,無論是在外求學、進修,還是平時忙於工作,她和兒子的生日他一次都沒有忘記過,反而他自己的生日,是時不時的忘記。2月17日,是惠亮亮41歲的生日,陳莉與兒子特意趁他還沒上班時一大早打通了他的電話,給他送上生日的祝福。

「不是家人的祝福電話,我還真的不知道當天是我41歲的生日」,惠亮亮告訴記者,往年,媽媽總會在他生日那天的早上給他做一碗麵條,按老家的規矩,這寓意「平安長壽」。那天,媽媽與妻、兒叮囑他早上一定要吃麵條。惠亮亮說,在這特殊的時間和地點,這份叮囑尤其暖心,聽家人的話,他打開一桶方便麵,這個生日,他吃的是「長壽泡麵」。

生死時速:他們是為每一個中國家庭而戰

從2月1日正式進駐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作為淮安援鄂醫療組危重症救治組組長,惠亮亮負責整個病區所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他說,這裡的危重症患者往往病程多變、病症錯綜複雜,每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

2月14號一早,病區就來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氣喘、意志模糊,有慢阻肺病史,情況危急。惠亮亮告訴記者,幾乎在同時,他們團隊幾個人分頭為病人戴上呼吸機面罩、快速開放靜脈通道、採動脈血查血氣分析……隨著對症藥物的使用,半個小時不到,病人的生命體徵就平穩了,這樣的「生死時速」每天都在上演。

我真的很想家人,惠亮亮說,前些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邊思考著新冠病毒可怕的傳染力,一邊想到年邁的父母、年幼的稚子,偶爾也會不安甚至恐懼,但是一到天亮,想到還有危重的病人在等待著他們去救治,一股勇氣就會湧上心頭,大疫當前,他們在為每一個中國人而戰,為每一個中國家庭而戰,也是為他們自己的父母妻兒而戰。

對家人,惠亮亮說,他會發照片,讓他們看到他穿著防護服保護好自己,但他不會跟家人說防護服一穿上就開始全身冒汗;他會跟家人說出於感控需要,住地不開空調,他們用電熱毯和熱水袋取暖,但他不會說上班前四五個小時他就不喝水以減少排尿;他會給家人看他才理的有趣的光頭,但他不會跟家人說,他們是如何眼睜睜看著一位患者在他們全力搶救下去世,組裡好幾位「戰友」無奈落淚……。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惠亮亮說,他特別認同這句話,他說作為一名普通的醫護工作者,治病救人乃是日常,來到武漢也只是做了職業範圍所賦予的使命。前方戰「疫」還在繼續,但他堅信勝利就在不遠處。

通訊員 王樹文 王玉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鼎兆

連結:8歲兒子看完爸爸援鄂日記後寫的日記摘選

DAY1-整裝出徵的爸爸:年初四的凌晨,爸爸都來不及和我告別,匆匆吻別了睡夢中的我,和戰友們奔赴抗疫一線——武漢.

DAY3—馬不停蹄的爸爸;一整天爸爸都緊鑼密鼓的忙著培訓、演練、消殺、物資採購、進駐推進會等工作,所有的工作結束已經夜間11點了,但爸爸和戰友們沒覺得疲憊,都對接下來的任務信心滿滿。

DAY6-抗擊病魔的爸爸:爸爸早早的到達醫院,在指定的清潔區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和戰友們並肩作戰,在臨床一線勇敢的抗擊病魔。

DAY9-不覺得累的爸爸:今天有位病人連聲的對爸爸和戰友們說「謝謝你們哦、謝謝你們哦」,爸爸和戰友們無微不至的照顧關懷嬴得病人的感謝,爸爸說聽到病人的感謝,再辛苦也不覺得累。

DAY-12—依然忙碌的爸爸:今天是元霄節,爸爸和戰友們與往日一樣,依然在隔離病房忙碌著、戰鬥著,當他們下班換下溼嗒嗒的衣服走出醫院大門時,已經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度過了一個別樣元霄節。

DAY16-特別興奮的爸爸:爸爸今天特別開心、興奮,感覺比我考了一百分還要高興,因為每一位病人康復出院,明天還將有病人康復出院。我相信,爸爸和戰友們治癒的病人會越來越多!

「日記」中的爸爸越來越忙,和我通電話越來越困難。我知道很多人都誇讚在疫情一線工作叔叔和阿姨們是「最美英雄」,不怕病魔,衝鋒在前,為我們築起生命的防線。爸爸你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所有去武漢的叔叔、阿姨們,我為你們加油,你們一定可以打敗這場疫情,平安凱旋!

8歲兒子惠亦辰看完爸爸的援鄂日記所寫的「觀後感」日記

相關焦點

  • 一篇寫給「逆行」父親的疫情日記
    可我清晰地記得,作為父親,他在填寫學校發的表格時,在我的電話號碼那欄他翻了手機通訊錄才一邊抄著一邊填上了……」這是為全力抗擊疫情的「最美逆行者」而寫的一篇日記,作者是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政法委員、淮河派出所所長張才伍正在上高三的女兒。日記中,看似是女兒對警察父親的「抱怨」,其實,滿滿都是「小棉襖」對爸爸的關心和愛。
  • 醫生爸爸成「光頭強」 兒子說:他是我眼中的superman
    元月19日開始,石首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強醫生奮戰在最前線,已有很長時間沒有陪伴兒子。2月23日,12歲的王子燁因為思念父親王強,給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讓王強醫生特別欣慰,發現孩子更懂事了!日記全文:我叫王子燁,是石首實驗小學一名普通的學生,我的爸爸是一名醫生,曾經我不止一次向媽媽抱怨,我討厭醫生這個職業,因為我的爸爸總是沒時間陪我,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就是我心中的superman!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個原本祥和的寒假。
  • 小艾的從警日記:經歷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明白黨員二字分量有多重
    有著寫日記習慣的他這樣說:「寫日記不僅可以練習書法,陶冶心性,還可以記錄成長。」筆者以「小艾」入黨為線索,串連起他不同時期的幾篇日記並稍作加工。接下來,就為大家展現一段出身軍人家庭、投身公安事業的人民警察的心路歷程。小艾日記爸爸一生都帶著軍人的榮耀,從軍隊到武裝部到公安,退伍不褪色的他一直是我的榜樣。
  • 軍娃日記:祝福爸爸的「超能陸戰隊」早日打贏戰「疫」
    大家好我是一名軍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大白」爸爸的故事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都在火速馳援武漢我的爸爸作為一名軍醫,也去了前線。出發前的一天晚上,我跟爸爸說:「你們醫院是不是準備去援助武漢?我看新聞裡說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染,你別去了,太危險!」爸爸卻說:「軍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就是要上前線的,我還是醫生,現在武漢病人很多,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看著你堅定的眼神,我沉默了,我的心裡很害怕。但我相信爸爸,你很棒。
  • 國慶8天日記怎麼寫?小學生國慶節日記精選
    原標題:國慶8天日記怎麼寫?小學生國慶節日記精選     國慶就要到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插滿了五星紅旗,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歡笑不斷,全國人民都喜慶的迎來祖國的68歲生日,有的小朋友們選擇國慶節出遊,有的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但是這幾天的日記怎麼寫呢?你們會嗎?
  • 日本爸爸的閨女日記火了:去託兒所挺老實 在家卻像猩猩
    近日,日本一位爸爸寫的家長日記,因為幽默的筆調和過於真實的描寫,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據日本富士電視臺15日報導,日本的一位網友PIN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有關育兒過程的照片和趣聞,她近日分享的一則孩子爸爸寫的家長日記,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已經獲贊超25萬次。
  • 都說男孩隨媽,5歲兒子越來越像爸爸,媽媽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孩子隨誰,這是寶寶出生後,親朋好友,包括孩子爸爸媽媽比較熱衷討論的一件事,我在產科病房裡第一眼看到自己孩子時,心裡有些酸檸檬,孩子一看就是他媽媽親生的,肯定錯不了,具體是不是我的,這個還真看不出。隨著孩子慢慢成長,五官漸漸張開,容貌悄然間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3歲、6歲這兩個階段,孩子的變化最大。孩子剛出生時像媽媽,長著長著有可能和爸爸越來越像,同一個孩子,奶奶看著孩子會像爸爸,姥姥則看著孩子更像媽媽。比如,林志穎的三個兒子,我們看後都在感慨林志穎的基因太強大了,Kimi參加《爸爸去哪兒》時和林志穎特別像,幾年過去後,再看父子兩個,反而沒有那麼像了。
  • 43條微博日記,寫給我的「安」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新聞辦幹部何文凱帶著八歲的女兒,匆匆送別即將奔赴一線戰場的妻子唐麗安。「爸爸,媽媽會不會被那個病毒傳染?」女兒擔心地問。「不會的,你媽媽很能幹,能保護好自己。」何文凱安慰女兒道。「媽媽為什麼一定要去?」女兒又問。「武漢有好多人生病了,醫生護士不夠用。你媽媽優秀,所以被選上去醫治他們。」
  • 媽媽爸爸日記:「媽媽在」的100天
    成長中,媽媽、爸爸記錄著點點滴滴,有幸福有煩惱,但他們都相信自己的小種子,總有一天會燦爛綻放、絢爛無比。人民網教育頻道推出《媽媽爸爸日記》專欄,歡迎您投稿一起分享育兒心得。 謝謝你這一百天裡帶給媽媽的驚喜和感動,你讓媽媽重新認識了家庭的意義。 前幾天降溫,媽媽在給你餵奶的時候,習慣性地喜歡把你的小腳丫放在手上暖一暖,在這樣的季節,這小小的動作,一瞬間變得溫暖又煽情。你的腳小小的軟軟的,放在媽媽的手心,大小剛剛好。媽媽想,有一天,小腳丫會長大,會變成大腳丫,媽媽的手也會變得不再光滑不再溫暖。想到這,餵奶這小小的事情,也讓媽媽溼了眼眶。
  • 夫妻倆奮戰抗疫一線,新洲「日記哥」每天一篇日記向妻子報平安
    楚天都市報2月29日訊(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陶火應)聽到女兒說「想爸爸了」,那一夜他輾轉難眠。他把心裡的內疚寫在日記裡。自掏腰包,購買了一批消毒用品,心疼但卻驕傲。他把這份驕傲也寫在日記裡。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每天寫日記記錄工作生活點滴,已經成為杜量的習慣。
  • 56歲單身大叔的深情日記曝光,看哭了
    老婆,今天兒子和女兒都跟我說想媽媽了。我嘴上在安慰他們,可心裡卻在滴血,你知道嗎?周末了,我和孩子們儘量忙起來,這樣才能不想你。前一刻,兒子的爆炸頭還惹得我和女兒哈哈大笑,下一秒,我就蹲在沙發上哭得不能自已,最近常常這樣。
  • 杭州ICU醫生武漢17天日記曝光!爸爸為什麼去那裡?給兩個女兒的回答...
    每天的心情日記,透露了ICU裡外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和護士鼓勵他,但是配合不了,準備第二次插管。後來想了想,冷靜了一下,告訴患者,我專業的重症醫生,您聽我的,平靜下來,我給你接回高流量。他點點頭,我給了一支蘇芬太尼(維持24小時的量),半個小時他安靜了,慢慢睡著了。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只有在日記本裡,她才是她人生的主角
    和不少是由家中老人帶大的孩子一樣,奶奶貫穿了我迄今為止的所有記憶,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最重的存在。 但從小到大,在我的世界裡,「奶奶」是瑞華永恆的代號。 我對「奶奶」之外的她沒有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想不起來她的名字。 但是在這個日記本裡,她是那樣的鮮活。
  • 爸爸的疫情防控生活!濟寧四年級學生日記裡有故事
    「爸爸每天早出晚歸,他最早的一次到家是在晚上9點半……」這是濟寧高新區一位四年級學生劉舒提寫的一篇日記,記錄了爸爸的疫情日常生活。「最近有一種致命的傳染病,叫新冠肺炎。我的爸爸正衝鋒在一線。一說第一線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白衣天使,但還有許多職位也在默默付出,我的爸爸就在其中一位。」這是劉舒提寫的一篇日記,她的爸爸是濟寧高新區柳行街道廣安家園社區主任劉濤。她並不了解爸爸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只是看到他每天早出晚歸,累得坐在沙發上就會睡著,她十分心疼。
  • 吳尊久違曬子女,女兒綠衣粉褲穿搭清新,兒子眉眼和爸爸越來越像
    3年前吳尊帶著一雙兒女錄製綜藝《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這對高顏值姐弟收穫了不少人的喜愛。那時候的NeiNei才7歲,眉清目秀乖巧可人;還有4歲的Max,長得白白嫩嫩、小小的個頭特別軟萌可愛。
  • 馳援武漢,是送給爸爸最好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早上8點出發,上午9到下午3點的班,下午4點半離開病區,5點半左右回到駐地,洗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澡,把洗澡前消毒泡好的衣服洗完,7:20吃了今天的第二頓飯,收拾好下一次的戰鬥裝備,也收拾好心情。一天沒有帶手機,回來微信消息提醒已經是「99+」,和組織、家人、愛人、朋友、親人報個平安,開始了這一天的日記,我想這大概是每個抗戰隊員的日常吧。
  • 擁抱我的小女孩丨諮詢師陳惠珍覺察日記隨筆
    凝視著杯中緩緩流淌的紅酒,她再一次掉進那個無比熟悉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她的視線有些模糊,那是淚珠擋住了她部分的視線;她的思維有些朦朧,那是酒精麻痺了她部分的神經。小女孩大概8、9歲的樣子,齊耳的短髮,五官長得很秀氣,身子有些瘦削。三月份的小城天氣還是有些涼,小女孩穿著一件已略為發白的白色碎花衣裳,有些單薄。她蜷縮地坐在長凳上,神色有些落寞,似乎在等人。
  • 「這是我媽媽,我媽媽漂亮吧?」13歲小男孩的日記看哭無數人!
    剛得知媽媽患癌,當時年僅8歲的羅錦誼的第一反應是哭,拉著媽媽要上醫院。但之後小錦誼卻開始主動要求去醫院看望媽媽,「爸爸白天陪你,我晚上陪你。我可以自己來看你,我現在不害怕了!」漫畫書、小紙條、小書信、自己的日記……凡是能讓媽媽開心的東西,小錦誼都帶去媽媽的病床前。
  • 10歲男孩撿破爛攢下41元救父,手術費需要60萬元,爸爸幸福的哭了
    在生活中,一些困難的孩子似乎忘記了自己還是需要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的,他們早早的擔負起家裡的重擔和責任,對父母的體諒,學會了懂事,懂得感恩。困難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懂得生活的艱難,事事都懂得珍惜。圖中這位10歲的江西小男孩叫莫雙熠,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常年在外打工的父親被查出來患有白血病,命運多舛的家庭就這樣陷入了困境,小男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來家裡的所有重擔,每天靠撿拾廢品為父親攢錢治病。
  • 郭富城三歲大女兒近照曝光,越來越漂亮超像爸爸,經紀人小美忍不住...
    近日,港媒報導指「天王嫂」方媛的事業心越來越強,她開始不甘心做家庭主婦,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意,不需要依賴郭富城。 其實,方媛的選擇沒錯,就像很多普通家庭那樣,父母都要上班,孩子就交給長輩或者保姆負責照顧,又不是說爸爸媽媽當甩手掌柜,只是工作時間不能陪孩子而已,下班之後一樣為孩子忙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