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黃昏欲望休,
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唐朝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詩文漫讀:高樓上的黃昏,欲登樓上去,卻又猶豫。等有樓梯靜靜的躺在那裡,天邊月色如鉤。
芭蕉不展開葉子,丁香打了結,
每個生靈都有自己的心思,在這春風裡各自憂愁。
初衣解詩:今天我不是來解讀這首唯美小詩的意境的。因為在上一篇裡,我曾經做過了關於整首詩的解讀。但是今天將這一首詩再次拿出來是為什麼呢?是因為5月初,農曆的立夏,這是春夏相交的日子。雖然詩裡說開到荼蘼花事了,實際大自然自有自己的樂趣,荼蘼花和野薔薇正一茬一茬的開,隨之而來的是紫楝花,虞美人,冬青花,鳶尾花,萱草花,野草閒花遍地。
而古詩詞裡最常用的丁香花,也在這個季節打著花苞,一叢叢一簇簇或白或紫,搖曳在細雨微風裡。
李商隱的這首詩,說的是春暮夏初的寂寞。
其中寫了「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說的是在黃昏裡,芭蕉捲曲著心,而丁香打的結,它們仿佛像人一樣,有著無邊的哀愁。
那麼丁香結是什麼呢?如果說,瑞香花打結,那是大家都知道的,瑞香花枝條柔韌,先花後葉,許多人就將以柔韌的枝條,打成結狀。這個好理解。那麼丁香,那怎麼打結呢?
原來秘密就出在丁香未開的花上。丁香花長條,未開之時,四瓣小花瓣緊緊攢在一起,仿佛是一個小十字,丁香花未開的時候,整個花枝上都是這樣的未開的小拳頭,花色紫或者白,又秀氣又可愛。仿佛心有千千結。
我目前沒有查到,古代人結繩打結是不是有一種十字結,因為酷像丁香,故而又叫做丁香結。但是據說繩索的有一種打法是從國外流傳過來的,就叫丁香結,是固定木頭的一種結法,很眼熟的是,它中間也是十字的。
目前初一所能查到的丁香結,就是出自李商隱的這首詩,芭蕉不展心,丁香心如結,在他之後的唐人尹鶚,直接說了,「寸心恰似丁香結」,再之後就是著名的南唐後主他爹的詩「丁香空結雨中愁」。如果沒有前證,李商隱就是「丁香結」的始作俑者。
丁香結為什麼跟愁聯繫到一起呢?也是因為這首詩,「同向春風各自愁」,丁香開了花,自然就開了結,但至少在這首詩裡,春風還來不及催開芭蕉葉子和丁香花朵。於是這含苞待放的丁香,就成了愁的代名詞了。
這也說得通,小女孩小少男的心內,總有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些煩惱,就是一個一個的未開的小丁香花,心有千千結。不過真正到人生的大愁大恨來的時候,只怕欲語還休了。
所以丁香結和憂愁,是特指青春的哀愁。
等到王國維來寫丁香的時候,是他的前妻莫夫人新喪,在這五月天裡,他覺得是,」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這種悲涼,是那些愁多無從起,沒入月如雪。
但作為草本的丁香,如果剝離了在傳統文人的精神寓意,卻也有它自在勃發的一面。比如5月份開花,花期大概能夠延續4,5個月,氣味芬芳,花色淡雅,是極好的庭院植物。
作為中藥用的丁香,溫脾胃,治口氣,治療牙疼。不但沒有愁,還樂於奉獻。
丁香仿佛是一個清清素素的小佳人,獨自在陽光風雨下,點綴著初夏美麗的風光。關於那些詩人的哀婉,她大約也就是無奈的笑了一下,沒準花間細細的私語,那些文化人的腦袋,迴路清奇,他們都想的是些啥?
不過李商隱的詩的確寫得好,因為這首詩裡寫的是他自己的哀愁。「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初衣勝雪創作品,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