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護士節,是為了紀念護理學的開創人南丁格爾所設立的。而護士這個中國名詞是由中國護士先驅人物鍾茂芳由1914年提出的。經歷了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執業註冊護士由接近500萬人。
護士的培養在我國其實各個層次都有,從中專到博士不等。基本上各個城市都有中專衛校,各個省份都有護理學的大專,絕大部分的醫學院都有護理的本科,部分醫學院會有護士的碩士點和博士點。由於護士的需求量大,很多三甲醫院也招收大專護士,這也是能進三甲醫院的少數大專醫療職業,醫技崗位目前已經本科起步了。
雖然護士被譽為白衣天使,但是教育的問題依然擺在那裡。首先就是護理專業的分數比較低。在醫學院,護理分數線幾乎是醫學院最低分數線,而且護理急需的男生報名比較少,甚至一個班只有一兩個人。要知道在護理市場,男護士是覺得的稀缺人才,這次去湖北的就有很多男性護士。
其次護理的大專與本科的工作性質差距不大。在醫院本科護理可能只是比大專護理工資高個幾百塊錢。畢竟醫院的需求量大,必須要大量的護士才能充實隊伍。但是幹的活,領的工資都差不多。即使是升職稱,也沒有多大的差距。而且現在專升本的護士也慢慢增多,這方面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因此成績不好的女孩子選擇大專護理其實是一條不錯的選擇!而高學歷的碩博護士,大多已經轉到教育戰線,培養護理人才或者科研了!很少從事臨床工作。
除了教育,還有就是護士面臨的工作問題。護士的工作又苦又累,還有上不完的夜班。社會認同感也比較低。雖然也是在救死扶傷,但是護理的工作技術性小於醫生,因此社會認同感較低,其次多幹一些苦活累活雜活,工資也比醫生低一個檔次。一樣要面對醫患矛盾的問題。而且夜班也很辛苦,這也是很多小護士逃離護理的原因!
但是經歷過今年的這次疫情,大家對醫療群體的認識和尊重感也上升了一個層次。在湖北的四萬多援助醫療團隊中,護士就有2.8萬名,佔比接近70%。中央也發出了全社會都要理解和支持護士的號召。在醫療的戰線上,護士們雖然大多是女性,但是她們依然不懼危險,守護著人類健康。他們用實踐行動踐行了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崇高精神!白衣天使們,你們辛苦了!
其實總的來說,護理專業肯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且男生護理一直也是稀缺職業。一個大專,本科的學歷足以能夠讓自己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如果還想往前走,碩士博士護士也不是什麼難題,留校任教,專職科研都是高學歷護士的出路,而且現在還有外語護士等等一系列高端人才系列。希望未來的小護士們能夠努力學習,勇立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