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文旅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2020-12-23 14:5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23日指出,文旅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其中,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

資料圖:甘肅山丹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楊豔敏 攝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並答記者問。有記者提問,很多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的富集區,請問通過非遺助力脫貧攻堅方面有哪些舉措?現在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文旅部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

  第二,培養非遺扶貧的帶頭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文旅部在工作當中,將培育非遺扶貧帶頭人作為工作的重點,加大培訓,明確任務,持續推進,大力宣傳,以點帶面,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湧現出了一批帶貧成效明顯的非遺扶貧帶頭人,呈現出「培訓一個、帶動一片」的良好局面。

  第三,拓展非遺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通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關鍵節點。文旅部積極調動企業、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協同發力,幫助貧困地區銷售非遺的扶貧產品,帶動脫貧攻堅和就業增收。

  王晨陽介紹,文旅部在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等重要展會上設立非遺扶貧專區,支持各地利用傳統節日、節慶活動在A級景區、歷史文化街區等開展線下銷售活動,支持各大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多措並舉幫助非遺工坊和相關企業拓展銷售渠道,讓非遺扶貧產品銷得出去,讓貧困人民群眾切實從非遺扶貧中獲益。據統計,非遺購物節當天,各大平臺非遺產品下單數超過300萬筆,銷售非遺產品超過800萬件,成交金額近4億元。

  第四,加強宣傳推廣,不斷提升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文旅部通過開展非遺扶貧的主題傳播活動,支持「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的評選、宣傳,舉辦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論壇等活動,對各地非遺扶貧的先進典型進行各種的宣傳和深度報導,用事實和數字說話,用群眾的切身感受說話,體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注非遺扶貧的良好氛圍。這些宣傳活動對於深入挖掘非遺扶貧優秀實踐案例、宣傳推廣非遺扶貧工作的典型經驗、激發貧困地區的群眾的文化自信、廣泛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扶貧工作中來,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王晨陽說。

相關焦點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十三五」期間,文旅部共投入42.96億元,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遊發展基金,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 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在臨洮開班
    ,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非遺產品在網絡時代的銷售,12月8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委託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在臨洮縣舉辦了「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  周奉真說,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將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和積石山縣確立為全國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並支持甘肅省設立了臨夏磚雕和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2個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 南充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唐涼麵
    南充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唐涼麵 2020-09-20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丨華龍兩江評:「非遺+」打造脫貧金鑰匙 點亮小康新生活
    武隆將川江號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串聯起旅遊新格局,門票帶來的收入,再算上民宿、農家樂、採摘園等,當地百姓靠非遺幹上了新職業、吃上了旅遊飯。國家相關部門連續出臺文件,以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為重點,選取確定「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各地紛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以傳統工藝為重點,依託各類非遺項目,大力推動文化扶貧,引導困難群眾把「遺產」轉化成「財產」,打造一把開啟致富之門的「金鑰匙」。「非遺+文創」,點亮生活「新空間」。
  • 甘肅文旅一把手談非遺+扶貧
    「文旅助力精準扶貧一定要堅持傳承和創新並重,如果我們的非遺工坊如果還停留在『只繡鞋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6月13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在甘肅省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上表示,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一定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保留甘肅特色和鄉土氣息,也要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達到「國際範兒」的標準。陳衛中介紹甘肅省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成效 張勇 攝「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已成為甘肅文旅工作新業態和新亮點。」
  • 日照全力打造「非遺工坊」
    自2019年4月日照首家「非遺工坊」正式入駐東夷小鎮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全市及各區縣已陸續掛牌成立了60餘家「非遺工坊」。三莊鎮以石雕石刻為主題成立了影雕非遺工坊,黃墩鎮成立了皮影戲傳習所、草編非遺工坊、農民畫非遺工坊等,開發區立足黑陶工藝,設立了藝寶齋黑陶非遺工坊。值得一提的是,莒縣夏莊鎮先後設立「媽媽製造非遺工坊」「孟晏土陶非遺工坊」等在非遺文化傳承方面的先進做法,還曾被省文旅廳評為「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  「非遺工坊」的打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不變的初心。
  • 「非遺+扶貧」,傳統手工藝帶動產業,拉動就業
    昨天(8.28),國家文化和旅遊司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組,走進羌族草編研學體驗培訓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羌茶手工製作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扶貧車間、婦女靈活居家就業基地等,認真了解每一個非遺產品,認為北川依託豐富的非遺文化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通過做靚非遺節會、培養非遺人才、研發非遺產品、創建非遺基地,助力百姓脫貧增收、形成長效的脫貧機制上成效顯著。
  •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非遺產業的國際名片亮了
    「送孩子上學、照顧家裡的老人、做家務、幹農活……」每日圍著家忙、圍著地轉的他們,如今多了一份「活」,一份讓貧困戶擺脫了貧困,讓每家每戶都有了收入,讓自身價值得到了提升,讓富餘勞動力充分被利用,既可以照顧家又可以「改變」家的「活」——加工製作非遺文化產品。廣東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省,目前有人類非遺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47項,省級非遺項目701項。
  • 國家級貧困縣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
    內容提要:本文基於農業農村部農村固定觀察點1986-2011年微觀面板數據,使用雙重差分方法評估國家級貧困縣設立的減貧效果及收入分配效應。國家級貧困縣的具體扶貧項目包括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勞動力轉移、移民搬遷等,並依據不同時期的貧困特徵不斷調整和完善,如勞動力轉移政策,從1994年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勞務輸出,積極引導貧困地區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轉移」到2001年「加強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和引導勞動力健康有序流動」,並在2006年正式提出面向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項目「雨露計劃」,積極穩妥地擴大貧困地區的勞動力輸出。
  • 「西寧市」13家企業入選西寧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
    記者從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了解到,12月15日,西寧公示13家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扶貧工坊將擴大就業崗位,拓寬當地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西寧市積極培育壯大非遺產業,通過特色文化旅遊體驗、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生產等,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此次公示的13家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涵蓋民族手工藝行業刺繡、金銀銅器、雕刻雕塑、工藝品製作、創意產品等種類,扶貧工坊將凸顯文化和旅遊行業「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成效和作用,擴大就業崗位,為西寧脫貧攻堅提供產業支撐。
  • 貴州丹寨:扶貧工坊趕製銀飾迎苗年
    11月17日,工人在貴州省丹寨縣國春銀飾扶貧就業工坊趕製銀質碗。苗年臨近,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的國春銀飾扶貧就業工坊迎來銀飾的銷售旺季,銀飾手工藝人加班加點生產,供應節日市場。丹寨縣國春銀飾扶貧就業工坊是由苗族銀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領辦的一家扶貧企業,目前已吸納165名當地村民就業,幫助他們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11月17日,苗族銀飾製作傳承人王國春(中)在貴州省丹寨縣國春銀飾扶貧就業工坊向學生傳授銀飾製作技藝。
  • 臺上演著非遺劇種、臺下網紅直播帶貨 廣西非遺京城活起來
    一曲壯鄉風情的《等你來》打開了遙遠而神奇的八桂大地美景,隨後,包括「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活動開幕式,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演,廣西非遺手工技藝類商品、貧困縣區名優特產展陳,廣西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宣傳展示等活動一一展開。
  • 中國扶貧的「高校方案」
    「電子信息+教育」入選2019年教育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併入選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西安交通大學西行雪蓮同心雪域項目團隊已連續四年紮根西藏自治區國家級貧困縣區—山南地區桑日縣絨鄉卓吉村、扎巴村以及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德慶鄉德慶村、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2016年以來,通過調研藏區現狀,精準匹配藏區需求,利用綜合性大學平臺優勢,全方面服務藏區發展。
  • 高校扶貧工作特色及成效
    西安交通大學西行雪蓮同心雪域項目團隊已連續四年紮根西藏自治區國家級貧困縣區—山南地區桑日縣絨鄉卓吉村、扎巴村以及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德慶鄉德慶村、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2016年以來,通過調研藏區現狀,精準匹配藏區需求,利用綜合性大學平臺優勢,全方面服務藏區發展。
  • 綿陽多彩非遺即將「上線」 吃、學、遊、購、娛應有盡有……
    綿陽市將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演、非遺購物節等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提高人民群眾對非遺保護工作的參與感、認同感。 全市各縣(市、區)集中活動於6月11—14日期間分別組織開展,市級集中活動於6月13日在三臺潼川古城舉行。
  • 非遺賦彩美麗生活
    如今的非遺不再是單純的技藝傳承,一批特色鮮明、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正在幫助貧困戶學習傳統技藝,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這場直播在線推薦了20多款國貨非遺小吃和地方特產,還有絹扇、香包等各類工藝小件和非遺文創。李佳琦和尼格買提一邊試吃美食,一邊細緻描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讓觀看直播的網友們一邊留言「想吃」「想要」一邊火速下單,許多產品一上架就被「秒光」了。據統計,這場直播在各平臺總計吸引1000多萬網友在線觀看,共售出總價值超過1261萬元的非遺產品。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 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
  • 科技「造血」,讓這4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
    在科技扶貧上,中科院的特點是什麼?中科院為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提供了哪些扶貧科技支持?……1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獼猴桃新品種帶動近20萬農民脫貧致富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以數說話,介紹了中科院在科技扶貧方面所做的工作。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今年8月,清鎮市犁倭鎮非遺工坊「胡一刀雕刻工作室」黑砂陶手工藝培訓班、紅楓湖鎮非遺工坊「貴州熙筘裡民族手工藝坊」就業培訓班相繼開班。為期8天的黑砂陶手工藝培訓,主要根據學員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包括修胚、打磨、車模、編手鍊等,參訓的人員有20餘人;貴州熙筘裡民族手工藝坊就業培訓為期5天,培訓內容主要為蠟染、刺繡、縫紉等,參訓的學員有3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