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紓困,以新機制釋放新動能——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解讀

2020-12-2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姜奇平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大力推進「上雲用數賦智」服務,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當前形勢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創新性舉措。這一行動背後的思路,涉及經濟結構轉型中一些根本性轉變,以及所涉及的深層次矛盾的創新性的解決。核心與亮點,是抓住了數字經濟中資本結構轉型這一牛鼻子。

  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特點是把解決企業短期脫困與長期的現代化結合起來。新意在於「企業蛻變脫困」這一新思路。企業脫困,是短期急迫的要求,無論應對供應鏈上去全球化的挑戰,還是疫情帶來的訂單壓力,都不是恢復原有產能與動能所能解決的;企業必須「蛻變」,也就是通過轉型謀取新的發展,通過數位化實現體系結構上的轉變,在經濟的周期性變化中以新陳代謝的方式,通過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前,數位化正步入深水區,面臨「用」變轉向「體」變。對企業來說,數位化應用是用變,已有多年實踐基礎,但數位化轉型仍在起步,企業普遍面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上雲用數賦智」結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來抓數位化轉型,難點與要害,都在於從應用期的技術導入這個淺水區,轉向轉型期的資本深化這個深水區。數位化賦能,要從技術賦能,激發外生動力,深化為資本賦能,激發內生動力。以企業從舊動能變新動能,實現經濟從低質量變高質量。

  「上雲用數賦智」樹立了一種數位化的新範式。以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為體變的抓手,實現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轉型。其核心,是系統地實現生產要素從舊體向新體的動能轉換。在此基礎上,輔以平臺生態為主要內容的共享發展新機制,形成了新動能與新機制的有機結合。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關於推進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開展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紓困行動實施方案》通過數位化,將轉型與紓困結合起來,探索一條以轉型帶動發展的新路,以期構建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這一宏大構想一旦實現,將從資源配置到機制設計,深刻改變現有中國經濟的面貌。下面從新動能與新機制兩個方面談談對「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的理解。

  一、以數據作為新要素,實現新動能在資源配置上的體系化

  「上雲用數賦智」設想中,在資源配置方面,有一條隱含的主線,體現在「用數」中的「數」(數據)上,即以數據為主線將新動能加以落地。其中蘊含著這樣的想法,以數據為資本(生產要素),建立新的資源配置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中央文件中,體現了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新特徵。「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中首次出現了「通用性資產」這一新概念。明確了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是通用性資產。」行動」中出現了多個新概念,例如「中臺」、「通用軟體」、「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數位化生產資料」,都是通用性資產的具體存在形式。

  通用性資產與專用資產的最大區別,以物質投入為特徵的舊動能不能「多次復用」,而數據要素作為新動能可以「多次復用」。「行動」提到,「通過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中小企業多次復用」,這是一種新的投入方式。不可「多次復用」的要素體系,一次M2投入,只能形成一次固定資產作為生產資料,相當於孫悟空單打獨鬥;可以「多次復用」的數據要素體系,一次M2投入,可以攣生出多次固定資產,作為虛擬生產資料,相當於孫悟空吹汗毛,吹出無數孫悟空的分身,在中小企業資金缺乏條件下提供資產充裕性。例如,阿里「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將流通業的生產資料(店鋪和櫃檯)虛擬化、攣生化為具有同樣功能的數據分身(虛擬店鋪和櫃檯),分發給1500萬中小企業「多次復用」,可以大量替代M2,減少中小企業對固定資產的重複投入,通過新動能,實現對資產的高效、綠色的利用。

  「行動」提出利用可以「多次復用」的「數位化生產資料」,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產。將數位化的重心,從以往的企業自我技術裝備,轉向企業增進資產動能,對於避免貨幣政策失靈,量化寬鬆總是落入房地產空轉,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紓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將作為新動能的數據,從概念落地為可以釋放巨大能量的現實資本力量,需要在實體上逐層落實。為此,「行動」從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三個層面展開了以資產轉型為特色的新動能布局。核心是要將數據作為替代性的生產要素,灌注於整個體系中。將數位化從技術層深化到資產層。

  實體經濟中的供應鏈是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行動」提出通過數位化轉型,形成數據供應鏈,系統地以數字攣生方式替代和加強傳統供應鏈,使產業體系從物質投入驅動轉向數據驅動以實現現代化。「行動」將數據生產要素的數位化引領作用,具體化為,以數據流這一新要素,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等傳統生產要素,以此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位化供應鏈體系,降低以實體方式實現同類功能產生的物質成本,極大提高專業化與多樣化效率,實現高質量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當前,率先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企業與擁有數位化供應鏈優勢的地區(如浙江)抵禦疫情衝擊能力明顯超過滯後者一個數量級,充分說明了這一思路的現實可行與必要。

  在「行動」中,建立數字供應鏈體系包含「設備數位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數位化-工廠數位化-企業數位化-產業鏈數位化-數位化生態」等豐富的新實體內容,它們共同組成一個有層次的數字生態結構。有助於中國經濟在紓困中實現轉型,在轉型中實現紓困,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窗口。

  二、以共享為新機制,為釋放新動能提供系統化的機制保障

  「上雲用數賦智」設想中,在機制設計方面,有一條隱含的主線,體現在「上雲」的「雲」中,實際是共享模式。雲模式與共享模式,都是指新業態中基礎業務免費,而增值服務收費這樣一種模式(又稱「以租代買」)。例如「行動」中提出「推動雲服務基礎上的輕重資產分離合作」,意思就是雲上的重資產(數位化生產資料)由平臺「免費」提供,而輕資產運作(因而節省了固定資產投入)的中小企業以服務年費等形式的租金補償平臺投入。

  「行動」提及「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支持企業通過開放分享資源」、「數位化生產資料共享」,「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建立共享平臺」等等。這裡的「共享」不是指提供公共品,而是特指雲服務。二者同是共享使用,但區別在於,公共品的回報是稅,主體是政府;而雲服務的回報是費(如產品免費,而服務收費),主體是平臺。」行動」設計的機制是政府-平臺-中小企業聯動機制,其中政府與平臺的關係是「政府補平臺,平臺做服務」。而平臺的收費機制,明確支持的是「平臺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從增值服務中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這是一種準公共品機制,或「公共產品-私人產品」混合機制。前一半「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與公共品相同,但「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是私人產品機制(為的是解決搭便車問題)。而奧妙全在於「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它既非公共品(公共品不收費),亦非私人產品(私人物品收租金無論效果如何——具體指中小企業賺不賺錢——都要收取)。因此這裡以租代買的租,是一種特殊租金,是介於公共品與私人物品之間的創新機制(最初在蘋果商城中實行)。意思是,只有租數位化生產資料(如開發工具)的效果好(賺錢)才收租金(等同於提供私人物品);效果不好(不賺錢)就真的免費了(等同於提供公共品)。

  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理解計劃中「政府-平臺」聯動的真實意思,其中政府作用有兩個層次,政府一是提供完全的公共品,如公共服務,例如,「加大對共性開發平臺、開源社區、共性解決方案、基礎軟硬體支持力度」,「推動形成公共、開放、中立的開源創新生態」,「引導各方參與提出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等。二是提供平臺中公共部分服務(即使用也不收費,相當於讓平臺替政府提供公共品那一部分)的補貼,即「政府補平臺」。例如:「以專項資金、金融扶持形式鼓勵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虛擬數位化生產資料等服務,加強數位化生產資料共享」。又如,「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依託自身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最終用戶智能數據分析服務。」這適合平臺——例如百度、騰訊等企業——為社會提供公共或公益服務。

  「平臺做服務」是政府對平臺的建議,是「鼓勵」而不是強制。這裡的服務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同,是充分發揮市場基礎作用與網絡引領作用,但具有網絡溢出效應的商業服務。鼓勵的方向是開放(資產通用)而非封閉(資產專用)。具體來說,就是「推進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開放,促進產業數據中臺應用,向中小企業分享中臺業務資源。推進企業核心資源開放。」 這裡說的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即應用基礎設施)、中臺(通用數據資產)、企業核心資源(數位化生產資料),在數字攣生中,都有通用、專用兩種選擇,鼓勵的是共享,即開放、通用。為了解消企業開放後擔心被搭便車的顧慮,提出「支持平臺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從增值服務中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可以說體貼細緻到家了。

  「行動」還提出了「支持產業以鏈群合約打造生態圈」的制度創新之舉。「鏈群合約」是針對利益與效率邊界,從以擁有權為邊界的企業,打破為以使用權為利益共同體邊界的生態、供應鏈、虛擬企業後,組織的治理結構。其特點是從不完全合約,轉型到完全合約。諾貝爾獎獲得者哈特去年在上海曾對鏈群合約大加讚賞。

  「行動」隱含的另一制度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共享發展的利益分配特點,這就是通過一次分配公平提高內需,從供給側根本上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設想,提出「結合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鼓勵數位化生產資料分享,降低靈活就業門檻,激發多樣性紅利,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各類增值應用開發平臺、共享用工平臺、靈活就業保障平臺。支持企業通過開放分享資源,為小微企業主、創客提供企業內創業機會。廣泛開闢工資外收入機會,鼓勵對創造性勞動給予合理分成,促進一次分配公平,進一步激活內需」。其中,「激發多樣性紅利」,意思是推動中國經濟從勞動力紅利轉向創新紅利,以越過中等收入陷阱,為人們展示了共享發展可能具有的與效率不矛盾的分配優化效應。

  「上雲用數賦智"概括起來說,「上雲」內含系統的機制設計創新思路,「用數」包含著系統的資源配置創新思路,合在一起,要達到的是「賦智」這一效果,高質量發展必須靠賦智來實現。賦智的經濟學含義從數據固定成本均攤角度看,就是實現規模經濟且範圍經濟。它打開了人們的思路,走出轉型就無法紓困,紓困就無法轉型的困境,讓人們看到通過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希望與可能。

相關焦點

  • 發改委「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啟動 「京東新動力計劃」發布
    作為其智能技術領域的合作夥伴,京東智聯雲正式發布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京東新動力計劃」,針對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痛點,提供免費和優惠的開放產品、技術、服務和資源。這是繼面向大中型企業發布「京東新動能計劃」之後,京東智聯雲在後疫情時代,助力企業緩解疫情衝擊,為企業注入數位化轉型新活力的又一舉措。
  • 中國電信持續推進雲改數轉「上雲用數」賦智能源業
    此前,中國電信還與國家電網合作,建成國內最大規模 5G SA 智能電網、與多家煤炭企業合作,「5G+智慧煤炭」有效賦能煤炭產業鏈。作為5G和雲網融合的建設者、領導者,中國電信加快推進5G建設,大力推動雲網融合,為垂直行業注智賦能,全力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
  • 線上線下業態進一步深度融合 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快普及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這一舉措為中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增強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路徑。近年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在中國蓬勃興起。智能製造、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等業態的發展不僅增添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也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捷舒適的服務。
  • 紅蜻蜓探路轉型新動能 構建數智未來
    近期,在以「數智未來,全速重構」為主題的2020年雲棲大會上,老牌鞋企紅蜻蜓(603116)董事長錢金波受邀分享了他所領導的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路。作為最早接入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的中國企業之一,紅蜻蜓在數位化轉型、新零售場景落地已做出諸多探索。公開資料顯示,自2017年以來,紅蜻蜓便確立數位化轉型戰略,開始著手切入新零售業務。
  • 雲網助力 數智轉型丨2020雲棲大會百城匯·唯一網絡專場盛大召開
    9月17日,由阿里巴巴和唯一網絡(南興股份全資子公司)攜手舉辦,以「雲網助力 數智轉型」為主題的2020雲棲大會百城匯·廈門站專場活動盛大召開,全國35個城市,線下近百個站點同步聯動,處處洋溢著數智中國的勃勃生機!
  • 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發起「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忽米網首批加入...
    來源標題: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發起「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忽米網首批加入聯合倡議 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和轉型發展,引領創造新需求,
  • 數位化轉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雙重挑戰---「中國產業數字...
    在此基礎上,報告還創新性探討了利用科技平臺促進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做法。最後,報告提出了推進產業數位化的短期突破口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總體而言,報告無論是對產業數位化的研究人員還是實踐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我國推進產業數位化的進程中具有一定的裡程碑作用。  一、報告是對近期黨中央一系列數位化轉型精神的全面解讀。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構建創新生態 厚植髮展新動能創新創造是最大的新動能,培育新動能要依靠創新創造。3月27日,全省科學技術大會隆重召開,「創新為上」再次為山西省轉型發展奠定「科技硬核」基調。聚焦「六新」蹚新路 激發發展新動能「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既是山西率先蹚出轉型新路的方向目標,也是路徑要求和任務舉措。在「六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是全省轉型發展的基礎所在、支撐所在、希望所在,也是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
  • 用友聯袂雲投集團舉辦數位化轉型論壇 推動雲南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高峰論壇,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如何把握歷史機遇,通過數位化轉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構築國際競爭新優勢,並加快推進雲南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全面推動雲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用友網絡董事長王文京在致辭中指出,用友將持續加大雲南本地投資積極推進雲南本地企業與政府數位化產品與服務企業的業務合作,共同促進雲南數字產業的發展。以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與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王文京強調指出:「當代的商業走向數智商業、全球經濟走向數字經濟,企業數位化、智能化正在成為各行各業推進商業創新的最重要途徑。」
  • 數智轉型這一年,自己定義未來的美的令人生畏
    美的工業網際網路對內承載著強化產業運營能力的責任;對外,一方面要輸出更多to B的能力,向需求側亟待轉型升級的製造企業賦能,另一方面則是美的產業網際網路化的最重要準備之一。今年8月,美的集團的業務調整為五大板塊,增加了壓縮機和電機業務為主的機電事業群和數位化創新兩塊新內容,釋放出發力B端的明顯信號。
  •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數智服務成就「用戶之友」
    現在,通過構建和運營全球領先的商業創新平臺推進企業數智化,服務企業商業創新成了王文京的目標。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推進基於數智化的商業創新,包括產品與業務創新、組織與管理變革,有沒有數智化,企業的競爭力會完全不同。在王文京看來,數智化賦能將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 國家發改委: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部分學校先行先...
    ,先後出臺實施「網際網路+」行動和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湧現的線上服務新模式發展為契機,打破傳統業態按區域、按行業治理的慣性思維,探索觸髮式監管機制,建立包容審慎的新業態新模式治理規則。  ——加快轉型升級,拓展融合深度。深入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數位化轉型,著力提升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和平臺「賦能」水平,推進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增強轉型能力供給,促進企業聯動轉型、跨界合作,培育數位化新生態,提高轉型效益。
  • 王文京:數智化不止是企業發展的機遇,更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須
    深耕企業服務領域32年的用友,準確把握企業和產業需求,探索出了數智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優質路徑——用友商業創新平臺YonBIP。作為用友3.0戰略發展階段的核心,YonBIP定位為數智商業應用的基礎設施、企業服務產業的共創平臺。
  • 「數智引擎 虞見未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智科技成果發布會在...
    12月15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紹興市上虞區科學技術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上虞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共同舉辦了「數智引擎 虞見未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智科技成果發布會」,全面展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數字媒體等數智高科技成果,充分發揮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上虞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助力上虞企業產業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動能
  • 升級全渠道運營能效,餐道數字「新基建」上線數智高峰論壇
    升級全渠道運營能效,餐道數字「新基建」上線數智高峰論壇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5 17:25:51
  • 工信部釋放2021「新基建」重磅信號 京東加速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來源:金融界網近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工信部部署加快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著力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等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在2021年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八項工作的提出,再一次凸顯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進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 萬盛經開區:按下發展「快進鍵」 釋放轉型新動能
    今年1—11月,萬盛經開區煤電化工產業新籤約項目4個,投產項目2個,實現產值23.58億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推動萬盛經開區轉型發展的一大動力源泉。「老大哥」如日中天,「新生代」風生水起,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凸顯,釋放出萬盛經開區煤電化工產業的強大動能。平臺建設助力企業崛起一個個現代化設備比比皆是,一座座綠色廠房雄偉壯觀,一片片工業「海洋」耀眼奪目……走進煤電化產業園區,宏偉現代的工業氣息撲面而來,項目建設的強勁動脈隨處可見。這裡,儼然成為了煤電化工產業繁榮發展的樂園。
  • 沙坪垻:打造「智造重鎮」 重振「工業強區」雄風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今年以來,沙坪垻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沉著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帶來的挑戰,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拓展工業發展空間,全力推動先進位造業提質增效
  • 《人民日報》要聞版採訪浪潮等企業和專家,透露了產業數位化哪些新...
    2020年12月10日《人民日報》第02版平臺賦能、協同行動、精準對接——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意見的出臺將怎樣加快數位化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