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經常有類似這樣的留言,「XXX護膚品我用了XXX感覺,是不是不適合我呀?」「XXX能不能和XXX一起搭配呀」…涉及到具體產品,我們更多的是建議大家去專櫃試用,可與一些朋友深度交流後發現,有人即使靠櫃嘗試之後,仍無法確定一款護膚品或者搭配是不是適合自己。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判斷一個護膚品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幾個重點。
不能出現過敏症狀
說到「不能有過敏症狀」,可能很多朋友覺得我這是在說廢話。但大家不要忘了,現在網絡上對於很多護膚品都提出了一個「建立耐受性」的概念,這就導致有部分朋友即使出現了泛紅、蛻皮、疹子、起痘等應激過敏反應還堅持使用。
或許是我自己比較嬌氣,但我覺得一個成分再好,也不是說非它不可。比如我想抗炎,用不了黑蘭花,用lamer輪廓面膜也可以。護膚是一個享受自己逐漸變美的過程,沒必要給自己找罪受。耐受性沒建立起來反而爛臉的風險沒有必要承擔。
過敏症狀由於看得見,所以不用多加解釋都能理解,更多人的困惑是覺得護膚品沒啥用。其實這也是一種使用了不適合自己護膚品的表現,只不過症狀不明顯,沒引起人注意而已。護膚品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幫助皮膚維持水油平衡,比如幫助乾燥的皮膚補水保護,幫助油膩的皮膚控制出油等。
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水油平衡的產品非常難,這往往不是通過功效成分,而是通過質地來實現的。很多人買護膚品容易被各種炫酷的成分吸引,卻忽略了基礎質地對皮膚的影響。如果使用的產品對於自己來說偏厚重,容易出現暗沉的問題,而使用的產品偏輕薄,則會有乾燥、緊繃的不適感。
正確使用後有效果
這點比較適用於貴价護膚品,價格到了一定程度,大家的期望就不僅僅局限於保溼了。比如一個售價200元的美白精華用在自己臉上沒看到效果,大家或許可以接受,可當價格變成5000元的時候還一點效果都沒有,那無論是不是保溼都應該趕快換掉了。我們的年齡在增長,一直使用又貴又沒效的護膚品也等於是一種被動的「不護膚」。
總而言之,一款護膚品不過敏是基礎,還得質地合拍且有效果。不然真的不如把錢省下來吃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