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店大創的商品在7-11 便利店主戰場從寫字樓街到住宅街
便利店最近,嘗新的時候都從容地從實驗證明開始。因此,筆者每日傍晚都會檢查Twitter,Inshe等社交軟體,搜索最新潮流逐漸成為每日任務。18日傍晚,看見了一個【7-11裡販賣大創的商品】這樣讓人懷疑自己眼睛的投稿,深夜從橫濱的住宅開車到平冢看看。
窺探了一下住宅地街道的7-11平冢出繩店,確實5個大創的貨架並排著。進到店裡檢查了一下經營的商品,廚房用具、文具等等眾多日用雜貨已經替換成大創的商品,大致看了下大約300到350件商品擺著一起。洗碗用的海綿買五個100元日元,黑墨水筆3支100元已經成為了百元店裡理所當然的風景,在基本按照各商品定價的便利店裡大放異彩,難怪見到不少奔著窺探賣場而來的客人。
銷售額不振的便利店日用品賣場煥發生機
即使這樣做但為何,7-11 要上架賣大創的商品呢?背景就是日用品類的販賣不振。15年前我在LAWSON裡日用品擔當買手時,便利店日用品佔了銷售額的6到8%,但是最近掉至不足3%,成為了銷售額不振的賣場。並且,因新冠病毒影響,遠程工作不斷繼續,商業街的店面正苦苦掙扎、住宅區的店面好賣的這有一個不平衡的狀況下,便利店正在探求如何從緊急購買的店面轉變成日常用的店面。
一直以來便利店都在進行午飯的冷凍食品、冷藏飯菜、快餐櫃檯的充實化,謀劃向住宅區的滲透,但是這股潮流因新冠疫情而加速,於是各個鏈條都達成共識,認為日用品也要準備的時期來了。
過去全家曾經,母公司是纖維的伊藤忠,澤田社長是優衣庫出身,自己開發大阪原創品牌「ConvenienceWear」的衣料物品,收益也得到確保,正在嘗試售賣實驗。
LAWSON也正和無印良品合作,摸索新的日用品賣場。其中,業界頂尖的7-11就和大創合作就應該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新興的吸引力商業材料
筆者覺得比較可能的是,因為百元店陳列商品,對賣場帶來了意外性。具體來說,不髒手地吃像土豆泥這樣的容器裝的零食的【土豆泥杯和夾子】、【醬油噴霧器】、【洗面臺的垃圾保護】等所謂的創意商品。因為一直以來日用品賣場裡只有招牌商品,走走賣場的人會很多,這樣的創意商品可能會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商品。說起來,除了粗點心,百元可以買到的商品很少的便利店,不就是利用了不用在意錢包,【總之試試這個】的心理產生作用嗎?
百元店的商品的基本利潤率是30~40%,假設加上從7-11給大創的佣金的加盟費來推測,比起僅僅上架銷量不好的招牌品,店主創造從大創豐富的商品群之中購買某物就可獲得銷量的賣場會更加活躍吧。另一方面,大創可以盤活7-11的2萬1038家店鋪數(2020年11月末截至)的話,即使不是全部店面都展開,在提高購買力、加快和製造商的談判優勢也是有好處的。
7-11的其他店也是否可以採用同樣的實驗,雖然現在說不清楚,但便利店盟主和10元店的盟主的便籤的關鍵一定會成為消費者的視線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