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之行,提得突然,走得也不太順當。
原本說寒假不再出行的,但一次與朋友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大家又紛紛流露出想要出去的念頭,當然是希望我能去給做個翻譯。權宜之下,我說可以,但時間要短,就越南吧。米粒不想去越南,她是我最重要的遊伴,不能沒有了她。我說:「那北海道?」她立即表示:去。
阻力就來自米粒的家屬,很開明的一個人吧,就是不讓去日本,可能是抗日神劇天天看,仇恨一天天加深了吧。怎麼講道理也沒用,我說:如果米粒不去,我們就都不去了吧。米粒的家屬可是講義氣的人,在道與義的掙扎之後,他還是選擇了義,所以,我們要謝謝他。
接下來就是制定行程,17年春節實在來得太早,我們學校放假也晚,還得留出我春節回家看父母的時間,最後定了1.18-25。18是我們放假的第一天,而25號晚上回來北京後,第二天清早,我就得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去哪裡,怎麼走主要是米粒的事,日本雖然離我們那麼近,跟我國又有那麼多的歷史糾葛,但我其實對日本的了解並不比對亞洲其他國家了解更多。偶然地看到一個去北海道的攝影團發的幾張鶴的片子,我就提議一定要去鶴居村。又看到有人在網上發的洞爺湖的片子,其中有一張打動了我,又提議說洞爺也要去。我們的時間又短,最後確定去札幌(機場、購物)、小樽(文藝小清新)、洞爺(湖景)、釧路(火車溼原號、中轉)、鶴居村(鶴),括號裡是去的原因。
我們的行程最後是這樣的:
日期
行程
住宿
交通
1.18
北京-羽田-新千歲-小樽
小樽微笑酒店
飛機+JR
1.19
小樽-札幌
札幌東橫酒店
JR
1.20
札幌-洞爺
洞爺湖畔亭酒店
JR
1.21
洞爺-南千歲-釧路
釧路皇冠山丘酒店
JR
1.22
釧路
鶴居村農場旅館
阿寒BUS
1.23
鶴居村
鶴居村農場旅館阿寒BUS
1.24
鶴居村-釧路-札幌
札幌Hotel Mystays阿寒BUS+JR
1.25
札幌-南千歲-羽田-北京
北京JR+飛機
這個行程並不太合理,但是也是無奈。看看北海道的地圖便知道了。通常沒人這麼走,人家都是把北海道分成道北線與道東線,時間短只走一條線路。我起初看地圖上長長的一條從洞爺到鶴居村的線,也沒什麼感覺,以為日本不就是個彈丸之地麼,北海道又是彈丸中很小的一部分,應當沒太遠的距離吧。但實踐的結果是,當我在從洞爺到釧路的漫長的火車車程中不斷地要走到兩節車廂之間去透氣的時候,我就在想:說日本是彈丸之地,這是誰想出來的詞呢?也太有革命的浪漫主義勁頭了。
我和米粒一致認為,如果行程有改進的地方,那便是放棄洞爺湖,冬天的鶴居村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那是我們此行的精華。而洞爺湖的風光相對單調,想較於我們國內的湖光山色再配以人文景觀,那是遜色太多了。
此行的費用,食、住、行,每人大約在7200人民幣左右,不包括各自的購物。日本的費用是比較貴的,但同時也是物有所值,食物美味、風景獨特、交通便利、生活舒適、環境安全。
作為與幾個愛好攝影的小夥伴的一起出行,總還是得先看看在所經之地留下的影像吧。
從札幌到北海道的JR上看到的海(手機)
札幌.北海道大學
札幌.北海道大學
札幌.北海道大學
鶴居村的伊藤丹頂鶴聖地
從釧路到札幌的JR上看到的海(手機)
這是此行我自己最喜歡的我的幾張攝影,它是我看到的,也符合我內心對寧靜的嚮往。我發到朋友圈以後,喜歡的朋友也很多,有評論說是像浮世繪的,有說像東山魁夷的,還有說像宮崎峻、新海誠的。我感覺朋友們對日本的了解,比我多得多了。我只是聽說過這些名人,他們的作品還真是沒看過,也不了解。我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日本這個地方產生的作品,應當含有相同的氣質,我一個過路人的作品,也多少反映出了日本的某種氣質吧。
朋友的評論,促使我去解這些藝術或藝術家,回國後我首先查了一些資料,對浮世繪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這種藝術影響了印象派,而印象派又是我最喜歡的繪畫流派。接下來,也許我要看看宮崎峻的動畫。所以,旅行對我的意義,有三分之一在旅行之前,三分之一在旅行中,三分之一在旅行之後。
在旅行之前,通過百度,頭一次日本歷史在我頭腦中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脈絡,尤其對日本的戰國三傑中的織田信長比較有興趣,因為人有趣,長得帥。看了一些關於他的文學與影視作品。重看了黒澤民的《亂》、《影子武士》,因為有了對歷史的了解,再看感覺就不一樣了。還看了端川康城的《雪國》,沒看完。日本的文學作品總是那樣慢悠悠的,讓我沒耐心看下去,基於同樣的原因,日本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我也是看的電影而不是文字。我看的這些,其實與北海道之行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這些閱讀或觀看的過程,讓我很享受。假如不是準備去日本旅行,這其中大部分的作品,我可能一輩子也只能是聽說過沒看過。
真正的關於去北海道旅行要注意什麼,我倒沒花功夫,就是臨出發前,關心了一下要帶什麼衣服鞋子。所有的帖子都說北海道不如想像中的冷,所以,衣服就跟在北京冬天穿的差不多,一件中長款的羽絨服裡面一件毛衣。鞋本來是想穿女兒送我的UGG的,那鞋不防水,我可捨不得那鞋給泡壞了,就在17號那天去戶外店買了雙防水的靴子,聽老闆的建議,又買了件可以用充電寶加熱的背心。事實證明,這兩樣裝備的添置是極明智的。
事實上,從12月的下旬開始,我本人的身體隨著北京跨年的嚴重霧霾陷入了糟糕的境地,除了一般性的感冒發燒,還有前所未有的嚴重的咳嗽、胸悶、積痰。藥物沒少吃,但看上去只是種心理安慰,並無效果。長時間的生病後,我悲哀地發現,在一個嚴重空氣汙染的環境裡,想讓自己的呼吸系統正常似乎是不太可能了,也許只有到一個空氣乾淨的地方,才能讓它逐漸恢復吧。
我看了下空氣地圖,在北京陷入一片赤紅的時候,日本全境幾乎都是綠色的。我也沒想到,數月偶然提出的北海道之旅,竟然除旅行之外,又兼具了療養的功能。
帶著這樣雙重的期盼,我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