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用手環的價格,現在可以買智能手錶?】】】
眾所周知,「摩爾定律」是消費電子行業常年以來自我標榜的一則鐵律。它既可以用於形容相關產品在技術上發展神速、不斷更新的活力,也常常被廠商用作「新品性價比一定更高」的佐證。
照理來說,得益於新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隨著普及而逐漸攤薄的研發與生產成本,「新產品的性價比一定更高」本是必然成立的事實。但有的時候,由於新品裡的技術更迭步伐太大、或是因為產業鏈上的成本因素突然增加,也會出現新品性價比反而倒退的情況。比如說就在2020年前半年,大家就曾經一同經歷過5G高端機型集體漲價的局面。在各大品牌爭相比拼「高端化」,以及上遊零部件缺貨漲價兩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0年第一批的5G旗艦機型,價格相比2019年底可是真漲了不少。
好在隨著整個行業重新復歸穩定發展的軌道,當時間來到2020年底的時候,如今5G手機已經可以做到相當高的性價比。比如就在前不久,Redmi剛剛發布的Note 9 Pro,就將「1億像素+5G+新硬體平臺」的價格做到了1500元檔位,不僅生生打了許多旗艦機型的臉,更是徹底革了去年首發1億像素中端機型小米CC9 Pro的命。
不過我們今天要評測的並不是Redmi Note 9 Pro,而是與它同場亮相的一個「小玩意」——Redmi首款智能手錶產品Redmi Wacth。有意思的是,無論從外形還是從命名上來看,Redmi Watch都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年前與小米CC9 Pro聯袂登場的小米手錶。後者時至今日售價依然在千元以上,而Redmi Watch卻一登場就打出了299元的亮眼超低價。那麼問題就來了,它是否也能為智能手錶行業帶來體驗與性價比層面上的革命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外觀:35g超輕量無負擔,細節取捨足夠用心】】】
說實在的,以往我們體驗智能手錶的時候,第一印象是看手錶本身造型美不美,做工精不精緻。但Redmi Watch著實是個例外,因為其此次最大的外觀特點甚至不需要打開包裝盒就能感受到——沒錯,那就是輕。
Redmi Watch有多輕呢?按照官方說法,它連著標配的錶帶一起總共才只有35g。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我們三易生活同事日常佩戴的某款售價3000+,做工無可挑剔的旗艦智能手錶重量為53.8g,其佩戴感受就已經是非常舒適了,然而Redmi Watch還是輕易地超過了這位「行業大佬」。
事實上由於現在正處於冬季,當我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再戴上Redmi Watch的時候,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到,衣服的(鬆緊)袖口在手腕上的「存在感」,甚至比手錶還要明顯許多。換句話說,只要不是故意勒太緊,就會幾乎感覺不到Redmi Watch的存在。
說實在的,如果大家與我們一樣,有過五年以上智能手錶的使用經驗,可能就能明白「佩戴舒適無感」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因為不管我們購買智能手錶是為了不漏接電話、還是為了監控身體狀況,它所能夠起到作用的前提都是「持續佩戴」。這首先就要求智能手錶必須得戴起來舒服,特別是如果你經歷過,為家中長輩好意購買了一塊智能手錶,結果對方卻以「戴著不舒服」為理由,不願意長期佩戴的話,顯然就一定能夠理解為什麼我們如此看重Redmi Watch這次的輕量化屬性。
除此之外,雖說Redmi Watch這一次真的很輕、複合材質的表身論「高級感」比不上各種不鏽鋼甚至鈦金屬的旗艦級競品,但這可並不意味著設計師在Redmi Watch上沒有用心。論做工,Redmi Watch一樣也有3D弧面玻璃的屏幕蓋板,有整機的5ATM防水,甚至所標配的矽膠錶帶也與很多高價產品一樣的預彎折設計,可以更好地貼合手腕,讓佩戴更舒適。而論配置,1.4英寸的彩色屏幕、NFC、小愛語音,以及心率計的組合,說實在的也確實是誠意滿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體驗:新版APP功能大有改進,充電體驗有驚喜】】】
說完了外觀和佩戴,讓我們正式進入Redmi Watch的體驗環節。首先必須要提到一點的是,如果大家此前有使用過小米或者Redmi的智能設備,那麼最好是將此前的使用經驗全部忘掉,因為就在前不久小米方面剛剛大幅更新了「小米穿戴」APP,新版軟體界面完全改頭換面的設計,即使是我們這樣的智能手錶老玩家,也感受到了久違的新鮮感。
與幾個月前我們測試小米手錶Color時所使用的舊版APP相比,新的小米穿戴APP淡化了設備管理,將絕大部分的顯示區域都用作了健康方面的數據展現和功能互動上。
比如說,它會督促你邁開腿運動,也會推送一些健身相關的科普文章。
又比如說,它也會給出一些健康生活習慣的建議,甚至還有相關的激勵計劃。
說實在的,如果大家有用過各品牌的智能手錶就會發現,大多數海外品牌的智能手錶配套APP會更偏重「設備管理」一些,通常都是首頁直接顯示手錶的桌面,然後再配上一系列詳細的設置選項,這會讓有經驗的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設備「功能很全」、「很智能」,但對於小白或老年用戶來說,可能會反而產生恐懼感。
小米穿戴APP提供的Redmi Watch在線錶盤商店
而目前國內品牌主流的這種「把手錶配套APP做成健康應用」的處理方法,雖然表面上來看是淡化了設備的「智能屬性」,但卻有可能讓部分消費者養成長期佩戴、勤於鍛鍊、經常關注手錶上的健康統計信息的良好使用習慣和用戶黏性。
更何況這些APP裡的各種「鍛鍊計劃」、「健康習慣」、「生活提醒」,實際上也是在變相展示智能手錶所擁有的運動狀態識別、自動運動統計、自動心率測量、甚至於防水、長續航等等功能特性。說得直白點,當我們在「小米穿戴」裡看到這些推薦計劃的時候,它實際上也就等於在告訴你,這款售價僅有299元的Redmi Watch,內置傳感器是可以勝任這些運動監測需求的。
當然,哪怕你不是健身愛好者,通過小米穿戴的這種場景式引導,也會很容易地發現,手頭的Redmi Watch還內置了可以用來刷門卡、刷公交卡的NFC模組。至於像我們這樣家裡裝了幾十個小米智能設備的人來說,Redmi Watch內置的小愛同學,自然也就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實用性。畢竟對著手錶輕輕說上一句,就能開關淨化器/啟動掃地機器人/調節空調溫度的感覺,還是相當讓人上癮的。
對了,關於Redmi Watch的充電體驗,我們也有必要特別提一下。首先,作為一款低功耗取向的智能手錶,Redmi Watch自稱續航長達15天。而在我們的實測當中,充滿電,開啟心率持續監控的情況下,兩天一夜的佩戴之後電量顯示剩餘93%,基本可以肯定官方公布的續航時間是沒有吹牛的。但即便如此,我們卻依然有著將Redmi Watch放上充電座的衝動。
為什麼?自然是因為Redmi Watch的充電體驗很好玩。如大家所見,Redmi Watch使用的是符合它這個價位段的觸點式充電底座。但與一般充電底座只是簡單地把手機往上一放不同,Redmi Watch的充電座被設計成了必須側向擺放的形式。
如此一來,在將手錶卡進去之後就會發現,配合專門設計的充電界面,整個Redmi Watch+充電底座自然形成了一個類似「小鬧鐘」的造型。同時,自動調暗的屏幕除了能讓充電速度更快之外,其實也起到了在夜間充電時不至於「晃眼」的作用——別說,還真有幾分帶屏鬧鐘的那種味道。也算是從又一個細節上,展示了Redmi Watch設計師的細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總結:價格美麗功能主流,或將成為送長輩神器】】】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起售價僅299元的智能手錶產品,Redmi Watch的整體性價比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要大屏有大屏、要運動有運動、要心率有心率,要NFC有NFC的它,論功能性上已經足以和500元甚至更高級別的主流智能手錶相媲美了。更不要說小愛同學的加入,對於習慣了小米智能家居生態的用戶來說更是吸引力十足。
不過正如我們在Redmi Watch外觀部分所講的那樣,在我們三易生活看來,這樣一款價格親民、佩戴極為輕便、同時還有著15天長續航表現的腕上智能設備,除了本身可以為追求高性價比的科技愛好者帶去實惠外。其更為重要的一點意義就在於,它或許能夠讓小白用戶和老年人更好地接受「智能手錶」的存在,養成佩戴智能手錶的習慣,從而對自身的健康帶來好處,同時促進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進一步普及。
從這一點來說,Redmi Watch毫無疑問是一款相當「國民化」,也相當符合「Redmi」名號的智能手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