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中,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父母的眼睛,寶寶長牙這件事也是如此。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慢慢長大,身體慢慢具備成年人的能力,就拿寶寶長牙來說,出牙早了媽媽十分驚訝,出牙晚了又擔心是不是發育出現問題。
寶寶具體應該什麼時候長牙,按什麼順序長牙,這都是媽媽們關心的問題,畢竟牙齒好壞不僅關係到咀嚼吃飯,也會影響顏值。
處於長牙年齡的寶寶,有時稍稍表現得不同於平常,媽媽也總是會往長牙方面聯想。那麼寶寶長牙前都可能出現哪些徵兆呢?
寶寶流口水咬東西,是在提醒媽媽「我要長牙」
小雯發現寶寶最近變得很「髒」,總是動不動就流口水,還會吃手指,餵奶的時候口水流了自己一身不說,還會咬自己。
為此她和婆婆開玩笑,這要不是自己親生的,恐怕早就嫌棄得不行了。婆婆笑著和她解釋:「這是好現象,說明我們寶寶要長牙了。」
小雯對此十分不解:「長牙就長牙,怎麼這麼多事呢?」
婆婆一邊給寶寶擦口水一邊說:「你長顆智齒都痛得打滾,我們寶寶這可是長滿口牙呢,有這些小徵兆不是壞事,正好能提醒我們。」
寶寶一般幾個月開始長出第一顆乳牙?
出牙速度受遺傳、環境、營養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據統計,大多數寶寶從6個月開始陸續長牙,但不絕對,通常在5個月~一周歲內開始長牙,都是正常的。
寶寶小牙萌出之前和長牙過程中,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出牙的不適,但情緒和行為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家長可以從一些較為明顯的特徵來判斷。
在寶寶長牙之前及時接收到這些信息,媽媽也能幫寶寶採取措施,儘量緩解出牙的不適,對剛出的小牙也能及時進行護理。
寶寶長牙前,通常會有這幾個「信號」
1. 咬東西
很多媽媽表示孩子在5、6個月時會在吃奶時把自己咬得生疼,如果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媽媽不要責怪他,這是因為寶寶牙齦不適。
他會頻繁吃手,咬媽媽,這種咬能緩解出牙前牙齦的痛癢感,媽媽可以給寶寶買質量合格的咬咬膠,或是把奶水擠到奶瓶裡防止咬痛自己。
2. 流口水
很多媽媽都犯愁,寶寶總是愛淌哈喇子,看起來一點也不乾淨,寶寶也只是在長牙前會這樣,媽媽勤用乾淨的手絹擦拭即可。
3. 發燒拉肚子
長牙會讓一些寶寶體溫升高,或是出現腹瀉症狀,通常情況下幾天內都會自愈,且不是特別嚴重。
如果體溫超過38度要及時就醫,同時腹瀉情況超過一天6次的話也要及時治療,多給寶寶補充水分,防止寶寶出現脫水情況。
4. 煩躁鬧覺
少數寶寶長牙前牙齦會有痛感,多數寶寶是發脹發癢的不適,這種不適感讓他們感到煩躁,通常睡眠質量也會因此受影響。
如果寶寶出現煩躁哭鬧的情緒變化,媽媽要理解寶寶這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要儘量安撫,不要與他發脾氣。
寶寶乳牙萌出時間周期表
6~8個月,長出上下四顆門牙;8~12個月,長出上下其餘4顆前齒;12~16個月,上下分別一顆乳磨牙;
16~20個月,開始長出犬牙;20~30個月,乳磨牙逐漸長出;30個月~2歲半,20顆乳牙基本長全。1周歲後尚未長出第一顆乳牙,被稱乳牙晚萌,此時需要帶寶寶及時就醫,以確定導致寶寶未出牙的具體癥結所在。
糖果媽媽叮囑:
當寶寶開始長牙後,媽媽就要開始為寶寶清潔口腔,以防止蛀牙,寶寶此時還不懂事,媽媽可以用專用指套來為他刷牙。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