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總跑大魚太可惜?弄清跑魚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確調整

2020-12-21 小飛的釣魚閣

我既喜歡玩野釣也喜歡玩黑坑,但就釣大魚來說,黑坑和野釣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兩種玩法都有樂趣,但野釣的那種刺激感更強烈。尤其是跑魚的時候,野釣來說絕對能夠遺憾好幾天,而對於那些未露頭就跑掉的「傢伙」 ,更能讓人充滿無限遐想。黑坑跑大魚也有遺憾,但遺憾的重點只在於可能今天上不了岸了,而且這一感覺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你會馬上調整心態、集中精力進行下一桿。

總體來說自然水域的大魚還是偏少,可能需要用幾個小時去守,資源差的地方則需要連續養窩多天大魚才會進窩。咱們沒有辦法改變當地的資源,能做的只有努力釣好每一桿,不放跑每一天咬鉤的大魚。恰好前兩天也有釣友在問,為什麼釣個兩三斤重的魚都總是搞不定,那我就藉此文好好地和大家聊聊跑魚的問題。

想解決跑魚問題,首先你得了解「魚是怎麼跑的」

但凡沒有放進魚護裡的魚,咱們都可以稱之為「跑魚」了,你要想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魚會跑、怎麼跑的,然後再對症下藥,做出正確的調整。

跑魚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1、鉤住了魚,但未拉出水面,掙扎了幾下,魚鉤便脫落了

2、浮漂一頓、一起竿,鉤中了魚,但魚迅速往前衝,咱們因無法豎起魚竿,導致了拔河,最後斷線、斷鉤

3、鉤住了魚,也順利起竿,但魚猛地發力鑽入深水導致拔河切線跑魚

4、在遛魚過程中,魚鑽到水草叢、繞在了木樁上,咱們無法正確處理導致跑魚

5、魚出水,用抄網去接,魚突然反抗,導致跑魚

綜上所述,跑魚大概分為脫鉤和斷線(包括斷鉤),這裡面有一部分是無法避免的情況,比如魚太大、我們控制不住,然後它鑽草叢裡去了,這個沒有很好的辦法,除非你提前考慮到這點別坐障礙物多的位置。第二第三條雖都為拔河導致的切線跑魚,但應對方法完全不同。下面咱們根據不同的跑魚情況來逐一給出對策。

鉤住了魚,但未拉出水面,掙扎了幾下,魚鉤便脫落了

注意了各位,這類情況又可以進行細分,咱們一般判斷魚的大小除了用肉眼觀察,就是憑手感,對於那些沒有出水的魚,只能感受它掙扎的力道再結合經驗來判斷大小,當然老手可能根據漂相也能知道一二。但是對於那些只是「刺一下就跑」的魚,由於幾乎沒有什麼遛魚過程,所以判斷起來是很難的。這種感覺相信大部分釣友都體驗過,即浮漂一頂一頓,咱們做出刺魚動作後,只感覺鉤子鉤中了什麼「重物」,但一瞬間又脫鉤了,整個過程也就兩秒。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不是大魚,如果鉤中以後沒有明顯的魚兒遊動掙扎的感覺,有一種情況是掛到了障礙物,只是掛住又脫了。如果你斷定了那是條魚,可短短一兩秒又脫鉤,也無法完全確定為大魚,因為假如是矛到了魚身,魚快速掙扎也會出現鉤住大魚的假象。

另一種是,鉤住了魚,還遛了好一會兒,時間長到你已經能判定這是條大魚了,此時再脫鉤我認為就兩種情況,一是矛到魚身,由於魚兒反覆地嘗試不同姿態的擺脫,導致魚鉤從身上脫鉤;其二是鉤子太小,只能扎一點皮,尤其是像大鯉魚,嘴大唇厚,你用小鉤子無法完全刺穿,只能鉤住一點點皮,就算魚不用力,你拉的猛一點都有可能脫落。

前面說的所有的情況,只要你遇到了,那麼解決辦法就兩種,一是換大一二號的魚鉤,感覺魚鉤沒問題那就把浮漂往上推,釣得鈍點,不確定的口不抓,排除一切蹭線、試探等假信號,保證魚鉤完全吃進去了再提竿。

起竿中魚,魚迅速往前衝,咱們因無法豎起魚竿,導致了拔河,最後斷線、斷鉤

這種情況是釣大魚時最容易發生的,也是咱們討論的最多的。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各位在魚線不是極端粗的情況下,使用了太硬的魚竿、拋了滿竿或起竿太猛。魚竿硬本身就不太容易彎曲,當魚吃餌、浮漂下沉,咱們猛地起竿,硬竿不會過多地卸掉你猛烈刺魚的那股力量,所以力量直接反應到魚嘴上,魚受到驚嚇就會本能地往遠離岸邊的方向跑,這時的力量很大,但也由於竿子硬相對就更不容易彎曲,所以咱們就豎不起竿,只能眼看魚把線拉斷或脫鉤。

對於這種情況,解決辦法有很多種:

首先就是最容易想到的,加粗魚線和魚鉤,因為只要你的魚線魚鉤足夠結實,能遠遠超過魚的衝擊力,那麼就不管魚竿什麼事了,即使魚竿被拉平也斷不了。但實際上一味加粗魚線不是啥好辦法,因為你不知道咬鉤的魚究竟多大,魚線到底多粗算粗呢,無從得知,另一點魚也很聰明,你把鉤線放太大了,它可能就不咬了。另外的一些辦法就是使用稍微軟一點的魚竿,光軟還不夠腰力得好,也就是你的魚竿要有很好的「彈性」,這在遛大魚時是非常有幫助的。其次儘量不要拋滿竿,咱們可以拋七八分滿,也可以在拋滿竿後回拉二三十公分。如果實在改不掉這個毛病,就把主線加長,主線越長越難拋滿竿,即使拋滿竿對遛魚也是有幫助的。

後一點就是起竿要「溫柔」點,不要總想著起竿太輕魚鉤刺不牢,只要你鉤子大小合適、鉤尖沒有問題,一般都是可以刺穿的,而且魚在感受到拉力後肯定迅速會擺頭,這時你只要別鬆勁,基本就穩了。

鉤住了魚,也順利起竿,但魚猛地發力鑽入深水導致拔河切線跑魚

同樣是拔河導致的跑魚,為什麼還要分兩點說呢?因為這在人為操作上不是一碼事。前面說的是起竿瞬間魚就往外衝的,咱們釣者很難反應過來,可以說是魚往外衝的力量壓住了魚竿,但如果你已經順利起竿,在魚二次發力時再給它拔河跑了,那就是你力量不夠或某些地方疏忽了才給了魚機會。

剛開始咱們人坐在釣箱/釣椅上,中魚以後只要等把魚竿豎起就應當立即起身離開釣位給接下來的遛魚騰出地方。魚前期發的幾波力,該讓的讓,讓也得讓它「負重前行」,不該讓的別讓,比如它要往障礙物鑽、它在大石頭邊上來回蹭、它往深水扎。在起竿瞬間包括對抗的時候,我們就要根據魚掙扎的力道來估算體型,再結合咱魚線粗細、魚鉤大小看能不能硬剛,像釣個兩三斤重的魚,你用0.8以上的線那基本沒什麼問題,只要起竿不秒切,就可以硬剛。如果線太細,不敢硬頂咋辦?在魚衝出去的時候咱們人擒著杆子慢慢跟過去,然後迅速左右擺動魚竿,看能不能讓魚改變方向。等到魚稍微緩和一點的時候,一定要迅速後退收線,預防它下一波發力。有些釣友,在魚休息的時候他只是傻乎乎地抱著魚竿站在那,等魚開始衝刺就慌了神,硬拔怕斷線,由著它去又拔河~

魚出水,用抄網去接,魚突然反抗,導致跑魚

第四點就不說了,因為沒啥好辦法,要麼就是不要去坐障礙物,要麼就是中魚後硬拔強行將魚帶離障礙區。咱們來說說魚出水後的操作吧,理論上來說是不建議讓魚早出水的,因為越早讓它出水,它的體力就越豐富,一旦出水看見亮光就會猛烈擺頭、衝擊,這一波可不太扛得住。另外,只要魚不翻肚,基本就是還有體力,不要太早的下抄網,有些魚特別會「裝死」,你看它不行了,拿著網兜去接,可剛接觸到網兜還沒等進去,它就給你來個「神龍擺尾」,然後另一個魚鉤就扎在了抄網上,線就斷了。這個錯誤,我到現在也還是要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頂住魚的兩三波衝擊後,明顯感覺它遊速下降、體力不支,然後上頂魚竿將魚挑出水面,此時要做好它擺頭衝刺的準備,所以魚竿不要強硬地屏住。第一次出水後它肯定會發力企圖再鑽回去,不管這個力多大,咱們都滿足它,然後遛一會兒再嘗試把它頂出水面,這第二次它在水面滯留的時間理論上要長點,但還是會鑽回去,咱們一樣滿足他。這樣重複幾次後,魚的體力就會很快消耗,等到他翻了肚子再也扎不回去的時候就可以動手抄了。

但是!以上只是理想狀態,野釣環境複雜,很多時候不會給你那麼好的遛魚空間,可能水底有亂石要磨線、左右兩側又有雜草樹枝搗亂,這種請況下就等不到魚完全翻肚子再去抄了。我建議最好是讓邊上的釣友幫忙,但必須讓他聽你指揮,說實話我見過太多好心辦壞事的,亂抄把魚給抄跑了,咱還不好埋怨~如果要再快點消耗魚的體力,那就在它第一次出水時就用力繃著釣竿,讓它很難扎回去,就算勉強扎回去了,第二次出水再操作一次,這樣的方式卸力比較快,但弊端是容易切線,各位自己看著辦吧。

最後總結:

每次跑魚都要先查找原因,是脫鉤跑魚還是斷線跑魚,脫鉤是因為鉤子太小還是矛到了魚身?斷線是因為線細、因為魚確實太大還是自己起竿太猛?只有分析出根本原因咱們才能對症下藥,做出最有效的調整,而不是每次斷了線就只知道換粗線,當然換了粗線可能表面看著是解決問題了,能釣起魚了,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加粗幾個號之後錯過了多少魚口。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跑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注意細節和技巧,跟跑魚說:再見!
    ③線組搭配不合理:造成跑魚現象的發生,往往就是因為我們選擇的線組不合理了,很多人都想著用細線組釣大魚,這樣才夠刺激,才能體驗自己有本事,想法是好的,可是真遇到大魚了,那就只能切線跑魚了,因為你線組選擇太小了,大魚力量是非常大的,線組承受能力達到的極限,線組就會斷,線一斷,魚肯定就跑了,所以線組搭配不合理,也是很容易造成跑魚的。
  • 野釣用大力馬子線,也能超靈敏,再也不用擔心切線跑魚了
    本人用大力馬子線釣魚有一年多了,基本都是野釣,有時候釣小白條也用大力馬子線,因為我沒有尼龍線,先說下大力馬子線的優點和缺點。缺點主要有以下三點1:大力馬子線非常容易打結,如果打結在鉤柄上面一點,就必須得換線,用多了就知道如何避免了,避免打結就是在拋竿時,手握上鉤拋出去,提竿時不要太用力,儘量溫柔一點,提竿力度控制能刺中魚就行了,熟練這個方法可以減少百分之80打結2:大力馬子線抓口不清晰
  • 小魚驚跑,大魚快到?別誤解,小魚驚跑後大魚進窩的概率恰恰更低
    今天我們不妨專門討論這個話題:驚跑小魚的到底是不是大魚首先來談談什麼是小魚驚跑。所謂驚跑意指小魚被到驚嚇、突然加速向四處逃竄的意思。具體表現為:底層小魚偶爾有跳出水面逃逸現象,上層魚突然打水並加快速向四週遊弋,就好比我們向水中扔了一塊石塊把魚嚇跑一樣。
  • 輕鬆學臺釣:臺釣線組的正確搭配技巧,線組得當,多上魚少跑魚
    浮漂座用前後2顆,總4顆來固定住,這個太空豆的作用除了固定住浮漂座,還有定位的作用。因為野釣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水底不平的情況,所以很多釣友喜歡釣一個區間。調漂的時候通過上下2顆太空豆確定下最靈和最鈍釣目,浮漂座在這區間移動都可以正常垂釣。當然,這個太空豆還有標記水深的作用。用2顆太空豆把鉛皮固定住,這個需要注意下,太空豆大小一定要合適,不能松,不然提竿鉛皮就會亂跑。
  • 敵強我「放」,敵弱我「收」正確使用失手繩,減少大魚逃跑機率
    釣魚人常遇到的遺憾事:當我們把釣組的性能和本身的技術發揮到極致時,由於魚太大最後還是切線跑魚。我們在野釣時偶然遇到大魚最後由於沒掛失手繩而跑魚肯定是懊悔不已,但是養成隨時掛失手繩的習慣就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雖說有時候就算使用了它也會跑魚,我想那是我們沒有掌握好它的使用方法而已。
  • 野釣大小通殺是你釣不好魚的罪魁禍首,被忽悠了多年,該想明白了
    「大小通殺」在線組的使用上,釣小魚有點粗,釣大魚又有點細,這很可能是你釣不好魚的主要原因,罪魁禍首。被忽悠多年,也釣了這麼多年魚,該想明白了。「大小通殺」是很多釣友在初學釣魚時,拿上釣竿一個小馬扎,沒那麼多講究,頂著新手光環就是幹,很可能那時兼顧了小魚,也幸運的釣到了大魚,確實大小通殺了一把。
  • 5分鐘教你選對魚鉤鉤型,跑魚問題迎刃而解
    全世界魚鉤的鉤型有上千種,國內主流釣魚的鉤型也有好幾十種,比較熱門的像袖鉤、海夕、伊勢尼、伊豆、千又、新關東等等,那野釣或者黑坑如何正確選魚鉤呢?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關鍵看以下四個方面。
  • 「世界上最大的魚」—脫鉤魚,至今沒人見過,只因為這三個原因
    什麼是脫鉤魚?脫鉤魚並不是真的特指某一種魚,它是所有跑掉的魚的代名詞。一般跑魚會有四種情況,我們按照損失從小到大來說,分別是未刺牢魚嘴導致脫鉤、斷鉤導致的跑魚、斷子線導致的跑魚、斷竿導致的跑魚。除了第一種以外,其他三種可以說都是遇到了個體超出裝備負荷的魚,也就是個體相對更大的魚。
  • 野釣苦守大魚魚不來,釣小魚大魚卻不期而遇,學會放口細心觀察
    釣魚也是很神奇的事情,我們苦守大魚卻偏偏不見口,當守得你懷疑人生,對釣大魚快絕望的時候,只要你有拿小魚出出氣,過過手癮的念頭,把線組換小,大魚卻偏偏在這時候會與你不期而遇。有時候會很突然,弄得我們措手不及,小鉤細線搏大魚也是常有的事。
  • 怪不得你總是斷線跑魚,原來是主線和子線的搭配出了問題
    前言:之前有位釣友問我野釣釣不著魚該怎麼辦,然後我就和他說雖然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要回答出來還真挺複雜,畢竟釣魚本身就是個系統工程,往大了說有關天氣、位置、個人技術,往小了說和自己的裝備選擇、浮漂調釣、餌料開制都有關。因為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於是我就乾脆讓這位釣友先說說自己平常是怎麼一個釣法,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遠比重頭開始要簡單。
  • 「嗆水」真的能快速遛翻大魚?可能你一直理解錯了
    釣大魚不容易,也許辛苦守一天只能看見兩三口,對於資源不太好的地方可能需要幾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換來一次與大魚碰面的機會。大魚警惕性高、不會輕易進窩,但你別覺得只要它進窩了、咬鉤了,就一定能被你釣起來,許多釣友總有一種錯覺:我釣不著大魚是因為資源不行,只要有魚來吃,保準能拿下。
  • 切了、切了、又切了,為何一遇到大魚,就忘了遛魚技巧?
    無論是在自然水域,還是收費的水庫或黑坑,釣到大魚總是激動的,一個不想釣大魚的釣魚人不是個「合格」的釣魚人,如果有那一定是資源太差所以心灰意冷了。我非常理解釣友們想釣大魚且能夠順利將其降伏的渴望,所以平日裡也沒少寫關於釣大魚的攻略以及遛魚的文章,但後來才發現好像大家缺的不只是釣大魚的技巧。
  • 作釣目標魚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才能做到釣魚不跑空
    前言:作為一個專業釣魚人,釣到大魚,釣得多魚,釣到目標魚是我們的目標。那麼怎樣才能達到以上的目標呢?那就是要做好準備工作。做為休閒釣玩家當然就是休閒為主,能釣到什麼魚就釣什麼魚,多少不論,圖個樂趣和愉悅身心。
  • 子線細遇到大魚就會切?一個O型卸力環助你,野釣輕鬆搏大魚
    釣魚人總有一個大魚夢,希望能釣上一條大魚打破記錄,可是自然水域中大魚的可遇不可求限制了釣友們的大魚夢,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釣上來魚只能退而求其次釣更容易上鉤的小魚,小魚的吃口動作相較於大魚來講很輕,為了能讓它們的吃口動作更直接的反饋在浮漂上,需要我們採用合適的線組大小和鉤號進行應對
  • 夜釣中大魚總是切線跑魚,試試前打竿怎麼樣
    垂釣時鉛墜在先,後連接串鉤,在礁石縫隙之間上下提動竿體,誘魚吃餌。中魚後迅速收線拿魚,主釣鯛類和小型石首科魚類。 現在是盛夏時節,眾多釣友喜歡夜釣守釣大魚。沒當中了大魚後,所用的手竿由於竿短線短的限制,切線跑魚總是給釣友留下遺憾。如果操作不當,斷竿的情況也會發生。
  • 高手野釣,為啥魚獲不斷?因為掌握了3個大魚上鉤前兆!
    在釣魚界,釣魚被總結兩種類型,一種是野釣,一種是黑坑。黑坑釣魚適合新手,釣魚程序太多,可以學經驗,但開支也不小。野釣適合老手,技術好的總能釣大大魚,而且魚獲不斷,這是為啥?因為他們掌握了3個釣魚上鉤前奏!
  • 野釣如何大小通殺
    朋友們好,針對野釣有時用小鉤經常中大魚脫鉤,換大鉤又不上魚,下面分享一些經驗:一、野釣水廣魚希,中大物可遇不可求,我非常先贊成你的觀點,野釣的釣友好多經常空軍,我玩臺竿就用小一點的鉤拉拉小魚,因為野釣魚的密度小,光守大物的話是非常無聊的,有時一天沒有一口
  • 冬季手竿野釣要10選,助你釣大魚
    冬季魚類隨水溫變化性又大,溫高魚爽,喜在高溫淺水障礙中活動與覓食,冬季又無大驚嚇和騷擾,魚類都在近岸淺水溫高處曬太陽,下鉤容易有魚訊反應,十有九穩獲魚。 選釣老窩不要丟了新窩,冬季釣魚關鍵要人找魚,一個釣窩下鉤1至2小時無魚中鉤應放棄,一般備2至3個誘窩輪換垂釣,無論是老窩新窩無魚時不能久守不換,守株待兔會荒廢釣時,貽誤戰機,影響釣績。
  • 周末出海釣魚,大魚把魚竿都拉跑,開船跟著追
    上個星期去趕海就遇到魚群擱淺,不過不是什麼值錢魚,一群齋魚,齋魚在我們這邊非常的廉價。在肥美的季節大條的也才10來塊錢,平時我們都不吃,直接帶回去餵貓。運氣好的時候碰到黑鯛魚,還有一些沙箭魚,博米魚,夠一餐雜魚湯。住海邊的人從小吹著海風,拌著腥味吃飯,一餐不吃魚還可以,要是一天不吃魚,總感覺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