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指日可待。綠會國際部於5月8日獲世界環境日主辦方致信,得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已被正式確定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具體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Time for Nature)。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每年在世界環境日舉辦活動,來鼓勵全球範圍內的環保意識和行動。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在這一天會舉辦相關的慶祝活動。
(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預計,今年的世界環境日將把大自然的重要性與公眾對自然重視的推動勢頭作為一個契機,因為這是迎來即將在我國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的一個關鍵方面。
2020年世界環境日由哥倫比亞和德國合作主辦,將生物多樣性作為主題,意為這是一項緊急的呼籲,旨在制止人類活動造成的物種加速滅絕和自然世界的衰退。
(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我們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喝的水等等,無一不來自大自然。我們對自然服務的依賴程度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在當下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特殊時刻,大自然在提醒我們,是時候清醒過來,要加以注意;是時候重新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這需要的不只是一個人,也不只是一個城市或村莊,而是整個地球社區。現在是時候提高我們的聲音,來告訴我們全球的決策者,我們需要自然作為決策的核心,來做好準備。
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支持地球生命和人類發展的基礎設施。2020年世界環境日呼籲採取緊急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描述了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樣性。它涵蓋了地球上的800萬種物種,從動植物到真菌細菌、容納它們的生態系統,以及它們之間的遺傳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可以看作是一個複雜的生命之網,其中每個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當一個要素被更改(或刪除)時,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隨著人類的需求不斷增長,對大自然的索取已經超越其能夠承載的極限。在過去的50年裡,人口翻了一番,全球經濟幾乎翻了兩番,全球貿易增長了約十倍。人類每年對自然的需求要1.6個地球才能滿足。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告誡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破壞生物多樣性時,我們實際上就是在破壞支持人類生命的系統根基。我們打破自然界的微妙平衡,最終為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我們與自然緊密相連。如若我們不把自然當回事,我們也將自己置於險境。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的決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合作夥伴攜手發起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2021-2030年)倡議,這是一項旨在恢復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全球倡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在與世界各國領導人合作,向制定一個雄心勃勃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邁進,以實現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景。
我們只有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負面影響,並全面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才能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世界環境日的慶祝活動將有助於營造勢頭,呼籲行動,使國際社會團結起來,致力於推動實現積極的改變。
鑑於當下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公共衛生規定,2020年世界環境日的慶祝和活動將在線上進行。我們或許在物理距離上天各一方,但我們可以保持虛擬的社交聯繫,並使線上討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有關2020年世界環境日更多消息,請隨時關注綠會各新媒體平臺。
【參考來源】
2020年世界環境日
關愛自然,刻不容緩
哥倫比亞主辦2020年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
聯大第七十四屆會議議程項目19(i) 可持續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
文/牛靜美 審/綠宣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