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勇 通訊員 田偉華 危莉敏
12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科協交流部指導,河南省科協、河南省商務廳、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科協交流部副部長張森,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談朗玉,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王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理事長汪明生,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理事長胡百浠以視頻形式在開幕式上致辭。省科協二級巡視員陳萍主持開幕式。
張森在開幕式致辭中肯定了物流業在抗擊疫情中保障城市醫療和生活物資供應的重要作用,介紹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這一平臺在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他指出,河南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而且近年來圍繞打造多式聯運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強力支撐和保障。本次論壇是中國科協交流部結合河南物流產業發展實際,組織海峽兩岸暨港澳相關科技團體、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交流研討和合作的一項重要活動。希望通過與會的物流專業技術、管理與運營界專家們深入交流,對河南的產業融合、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啟迪,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的合作更加深入。
談朗玉在開幕式致辭中回顧了物流業與中華文明共生共長的悠久歷史,介紹了河南省科協近年來在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她指出,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導。特別是在面對新冠疫情時,物流業展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發揮了抗疫情、保民生的積極作用。在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物流業亟需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而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本次論壇主題契合物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無論對加強海峽兩岸暨港澳的科技交流合作,還是對河南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打造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她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能夠敞開胸襟、暢所欲言,圍繞物流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培養、智慧物流發展趨勢、商貿物流標準化與單元化物流等議題發表卓見,加強溝通,增進友誼,努力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物流業繁榮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論壇以「轉型破局、融合升級——疫情防控常態背景下物流業的轉型升級」為主題,包括一個綜合論壇和三個主題論壇,共有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參加。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臺灣地區設立了分會場。
在綜合論壇上,上海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中物聯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物流學會副會長儲雪儉,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董事、會長助理呂院雅,臺灣冷鏈協會兩岸交流委員會執行長、上海裕健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典熹,河南物流職業學院副書記、教授石德華,澳門付貨人協會副理事長趙玉俏女士、常務理事鄭永燊,全球物流金融網創始人、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副會長、供應鏈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長德,或在現場或以視頻形式,分別作題為《從「O2O」到「OTO」的數字供應鏈物流金融重構》《香港智慧物流發展趨勢以及與內地協同發展的機會》《後疫情時代中央廚房製冷技術》《踐行物流人才培養 服務三區一群建設》《港澳貨運物流公司運營方式與標準化收費》《第七方物流理論與實踐》的報告。
在物流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培養、數字物流與供應鏈、商貿物流標準化與單元化物流等三大主題論壇上,臺灣冷鏈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上海鮮佳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董志剛,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專案經理廖俊男,河南省物流協會副會長王焰,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學院院長潘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程學院院長劉源,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授王永剛,許昌學院商學院院長張新銘,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學院院長付永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何惠,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院長於曉勝,鄭州財經學院教授孫宏嶺,德邦快遞中西部公共服務事務部高級總監王忠證,阿里菜鳥供應鏈華中大區人力資源部經理林光明,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濟仿真基地主任、廣州市長程軟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傑,中外運冷鏈物流(鄭州)有限公司鄭州公司總經理蔣海勝,藍色方舟建設投資(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長樂,蘇寧物流快遞經營總監鄭小博,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方志乾,港捷(中國)國際貨運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傳嶺等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分別圍繞相應主題作報告。
活動舉辦期間,與會代表還共同到德邦物流、中國廚房文化博物館、大信非洲藝術博物館、大信家居展館、海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開展了實地調研和交流。
12月19日,與會的嘉賓代表對大陸與港澳臺地區物流業界這種交流方式給予很高評價,期待明年能夠繼續交流,展開合作。
本次論壇由河南省城市科學研究會、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河南省物流協會、河南省國際科技交流發展促進會、河南省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等承辦,河南省物流學會、臺灣冷鏈協會、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等協辦,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程學院等提供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