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爭相建立線下「美容房」 數據分析美容儀成必需品
「成分黨」崛起 護膚品也能私人定製
□ 本報記者 李豪悅
與十年前不同,如今影響消費者選擇護膚品的因素,除了價格、品牌等,成分也早已是關注重點。當人們開始習以為常地把「煙醯胺」「胜肽」「玻色因」等成分掛在嘴邊時,至少印證了一個事實:消費者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皮膚,需要不同的護膚品。
相關數據顯示,在國內有超過6成的消費者認為護膚品選用的不合適;與此同時,通過單純使用護膚品從而讓肌膚真正得到改善的人,低至18.6%。
記者發現,這種現象在任何一個護膚產品的評論區都普遍存在。如玻色因作為抗氧化產品界的人氣成分,即便是宣稱玻色因含量高達30%的貴婦面霜——「黑繃帶面霜」,其電商旗艦店的評論區,寫下「無功無過」「沒有效果」「毫無改善」等使用感受的大有人在;而一直主打成分的修麗可,其產品同樣包含煙醯胺、玻色因等人氣成分,但線上旗艦店也不乏因使用無效而留下差評的消費者。
對此,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友認為,消費者將傾向於「專屬」而非「爆品」的護膚品私人定製時代,已經來臨。
「成分黨的成長加速了定製護膚品的出現。同樣的原料,不止一個品牌有。但是每個消費者的皮膚狀態是不一樣的,我需要0.1%的煙醯胺,他需要0.2%,這首先就會對護膚品成分的含量和濃度產生區分。」王德友表示,產品從批量生產,到因消費者的成分訴求調整成分,再到含量訴求的出現,會逐漸推動護膚品定製化的來臨。
事實上,高端護膚品牌正陸續通過線下護理的方式,先一步實現用戶的「私人定製」需求。
據化妝品財經在線報導,迪奧、希思黎、雪花秀等品牌在部分商場開闢出了品牌「專屬美容房」,並且搭配1—2名品牌美容師。據了解,部分品牌會先使用自研的皮膚測試儀,先對前來體驗的用戶進行皮膚測試,接著從旗下不同系列的多個產品裡,針對用戶的皮膚狀態決定使用哪款,調整用量。
相比較直接購買一套產品,一定時間內都大概率只使用這一套產品的用戶,美容房的美容師則會根據消費者每次去的皮膚狀態,隨時調整和更換護理時的產品。這樣的模式顯然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銀泰商業集團商品中心化妝品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銀泰百貨目前的不少高端美妝品牌的美容房護理預約甚至已經排到了未來1—2年。今年下半年銀泰在杭州、寧波、合肥、西安等城市部分商場的高端美妝品牌美容房還會迎來擴容。
而定製化時代的來臨,讓每一個用戶的皮膚數據對品牌來說也變得十分重要,這也促使能檢測數據並分析數據的肌膚護理儀器陸續面世。7月29日,2020上海大虹橋美博會暨中國國際美博會的現場,廣東金豪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展區的美容儀器就受到現場不少女性的側目圍觀和體驗。據了解,該儀器能夠進行深度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在監測顧客的皮膚問題後提供個性化的護理建議和解決方案,真正做到定製化服務。
「私人定製護膚品是精準美容劃時代轉變的時機。通過專業皮膚檢測技術,藉助先進的檢測儀器,獲取消費者皮膚的真實數據,診斷出消費者皮膚真正存在的問題,再用消費者皮膚檢測數據引導研發、生產為消費者定製出專屬個人配方產品,會是未來品牌都會選用的模式。」但比起海外大牌都已爭相走私人定製和智能製造的道路,王德友認為國內企業還需要思考是否借鑑海外經驗,實現行業的彎道超車。
但毫無疑問,無論是從品牌方還是消費者角度看,人們都篤信私人定製的效果遠勝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英敏特早前針對世界美容行業趨勢的報告也指出,未來,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和皮膚類型來簡單劃分目標客群的傳統標準將被終結。而人們依靠「定製」變美的時代,或許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