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回顧 | Barbara Lisicki:全球有10億殘障人士,無障礙藝術也...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星空藝術節 身身不息 來自專輯星空藝術節·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

新型冠狀病毒使全球陷入困頓。2020年是人類承接巨大變化的一年,也是人類積累的文明模式歷經嚴峻考驗的一年。在這個艱難時期,如何對待弱勢群體,體現著每個國家文明的刻度,也體現了人心的抉擇;如何關照弱勢群體,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聯結,是公益與藝術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責任。

藝術一直是全世界數十億人連結彼此的源泉,藝術跨越國界,展示人類的創造力、創新性和多樣性。包容性藝術誕生於多樣性(Diversity)與包容性(Inclusive)的背景下,作為全球新興的藝術領域,包容性藝術以藝術作為行動方法,連接不同群體,鼓勵殘障、老齡以及邊緣群體的發聲與創作,鼓勵正常人與弱勢群體的共同協作與互相支持。

星空藝術節是中國首個以包容性藝術為發展方向的非營利藝術節,秉持公益之心,平等之志,希望通過藝術,增加不同國家、不同社群、不同背景的藝術創作者與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削減社會偏見、傳遞藝術能量為使命。2019首屆星空藝術節以「disability-led arts」(殘障人士為表達主體的藝術)為主題;2020第二屆星空藝術節於後疫情時代的不安中如期來臨,以「包容」為題,以「家園」為方向,我們希望與你共同去創造一個新世界,一個接入整體性、具備變革力的彼此能看見彼此、彼此可觀照彼此的世界。

「身身不息」公眾號將持續發布2019第一屆星空藝術節·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的回顧,並以此開啟2020第二屆星空藝術節的序章。後續我們將公布本屆藝術節的更多信息,期待你的關注、加入與行動。讓我們共同期待由每個人輝映而成的那片「包容星空」。

第一屆星空藝術節

Luminous Festival

2019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

2019 China-UK Disability Arts Forum

論壇演講回顧 ⑦

講 者 介 紹

芭芭拉·裡希奇 Barbara Lisicki

社會活動家、喜劇演員、培訓師

Campaigner, Comedian and Trainer

芭芭拉是一位資深培訓師和顧問,在無障礙藝術領域的教學、青少年項目和政策制訂及審查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其公司enterTrainers Ltd幫助許多殘障藝術家和演員在英國、歐洲和美國巡演和開拓職業發展。芭芭拉經常作為主講人出現在英國和國際的藝術研討會和論壇上,並屢次受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之邀出訪世界各地, 支持那裡的文化藝術機構在包容性和無障礙藝術領域的發展。芭芭拉是一位視覺和現場藝術表演者,其舞臺表現積極、率真、滑稽。她曾以 藝名「旺達·芭芭拉」成為英國首位女性殘障單口喜劇演員。

實踐「社會模式」,

衝破「殘障」藩籬

Putting the 『Social Model』 into Practice,

Getting Disability Out of the Ghetto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見到大家,也感謝邀請我來參加論壇。

我叫芭芭拉,從事無障礙藝術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了。

我第一次表演是1988年,當時演的角色叫「旺達·芭芭拉」,這也成了我的藝名。那時我還是一個喜劇演員。當時有這樣一個機會,英國有一個由倫敦殘障人士藝術論壇主辦工作坊的機構,讓殘障人士能夠在無障礙的非福利機構的環境中有一些娛樂,喝點松子酒什麼的。這個工作坊很新穎很有活力,兼收並蓄而且很神奇。作為殘障人士,我們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關於自己的活動。人們以往對無障礙藝術的印象都是很刻板的,在舞臺上揮舞著籃子唱歌。但實際上這並不是藝術,也並不是殘障人士全部的形象。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時代應該結束了。

我們現在有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殘障人士的藝術形式。我後來去了英國、歐洲和美國巡演。當時我參加的是《不幸的但是勇敢的》(The Tragic but Brave Show),由我本人和兩位藝術家來組織的,一位叫約翰尼,另一位叫伊恩。當時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觀眾看到我們的表演非常震驚,但當時的表演場地都非常不方便,沒有無障礙的設施,我們要去廚房和廁所裡換演出服。

今天我要來談三個主題,第一個是殘障藝術家的事業發展;第二個是如何培養無障礙藝術的觀眾;第三是如何與殘障群體來互動交流,使用藝術與他們互動交流。

首先,我先來談一談職業發展。殘障藝術家一直都存在,我們一直在不停努力創作、表演。有時候有人資助我們,有時候沒人資助我們,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資金的資助。最近,英國藝術委員會有一個報告顯示殘障藝術家還沒有得到公平、平等的對待以及認可。我們都知道殘障藝術家他們獲得的資金支持是現有資金支持的很小一部分,比如說英國的藝術理事會,他們獲得的資金支持是很少的,很多的藝術機構也沒有意識到殘障藝術家的潛力。而且,對我們的標準評價也是不合理的,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一直都存在。現在我們必須要打破這樣一個局面,現在人們對殘障人士、對無障礙的藝術有了新的興趣,而且現在藝術家們也充滿了活力,非常興奮。他們的作品是非常新穎的,而且有時候是非常讓人震驚的,我們應當鼓勵他們。藝術家們應當敢於冒險,應當嘗試新鮮的事物,這才是我們作為藝術家應該做的。

下面我來給大家看幾張圖片。

我們有一位藝術家叫John Kelly,她是英國一位殘障音樂家,她與德萊克音樂項目發明了一個無障礙的吉他,利用了電子的技術,發明了這樣一個無障礙的吉他。

John Kelly(左)

另外一位是來自蘇格蘭的Claire Cunningham。在英國還有很多的舞蹈藝術團和公司,殘障人士利用他們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舞蹈、來表演。他們可以向人們展示——身體上的殘障不應當阻礙他們呈現藝術。

Claire Cunningham

我們還有一位藝術家叫做「失聲男孩兒」(Lost Voice Guy),他利用蘋果電腦聲音系統來表演喜劇,有點像霍金。去年,他在一個才藝大賽當中獲得了大獎。我們知道有「英國達人秀」和「美國達人秀」,他也獲得了最佳演員的獎項。

「失聲男孩兒」(Lost Voice Guy)

還有一個團體是來自紐約的說唱嘻哈二人組,叫做「輪椅城市」(4Wheel City),他們現在在英國各地進行巡演,來宣傳擺脫槍枝的重要意義,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團體。

「輪椅城市」(4Wheel City)

來自日本的片山瑪麗(Mari Katayama),她利用自己的身體和多媒體創造出了非常驚人的圖片,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

片山瑪麗(Mari Katayama)

Katherine Araniello她嘗試了不同的藝術形式,而且她推動觀眾進行各種藝術上的突破。

Katherine Araniello

Shonibare,他祖籍是奈及利亞,他融入了很多非洲,尤其是西非的元素在自己的藝術作品當中,來挑戰人們對殖民主義固有的偏見和想法。

Yinka Shonibare的作品

Lapper,她也是一位藝術家,去了英國的特拉加廣場,進行雕塑藝術的創作。當時她懷孕了,7個月,她將自己的形象做成了雕塑,在英國倫敦展示了好幾個月。大家覺得非常震驚,有些人把她的圖像跟斷臂的維納斯進行了對比。

Alison Lapper

我剛才介紹的這些藝術家,他們都有非常出色的藝術成就。這位是Vince Laws,透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在英國很多殘障人士同時也是積極的活動家。要挑戰政府的做法,政府的做法就是使得殘障人士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尤其是在補貼方面。

Vince Laws的作品

這是Mat Fraser,他是一個演員,也是要跟世界來進行溝通和交流。

Mat Fraser

我想給大家看一下,這些無障礙藝術家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非常豐富和多樣的。這個是Jess Thom,她把自己打扮成了超級英雄的樣子,在很多情況下她都被排除在藝術環境外,被排除在劇場、藝術畫廊之外,就因為她的身體有殘疾。那麼她通過表演的方式,在公共場合對人們現有的概念進行挑戰。

Jess Thom

這個是Tony Heaton,一位雕塑家。他旁邊的雕塑我們可以看到,搖搖擺擺但卻沒有塌下來,像一個金字塔的形狀。在英國慈善組織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就和慈善機構來合作。Tony有一個現場的秀,他把塑料的盒子擺成了這個樣子,我們做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他把他的假肢扔向了用塑料盒子搭起的金字塔,金字塔倒塌了,這象徵著社會和殘疾人之間的關係。

Tony Heaton和他的作品

這是Noëmi Lakmaier。無限藝術贊助了很多藝術家,她也是其中一個。這個是她的作品,這裡面有好幾千個氣球,靠這些氣球她升到倫敦的上空。

Noëmi Lakmaier的作品

另外,Adam Reynolds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的身體也與眾不同,他用他的身體表現藝術,把他的藝術作品放在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說你抬頭看屋頂,就可以看到他的藝術作品,就像我們看米開朗基羅的壁畫作品一樣。

Adam Reynolds

這也是我們無限藝術贊助的藝術家,Nabil Shaban。很多劇院都呈現了他的藝術作品。

Nabil Shaban

這些殘障藝術家他們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機會,他們也創造了自己的機構。我們可以看他們的表演,看到殘障人士用這種方式能夠使得多樣性變得更加豐富,也使得我們能夠消除在無障礙藝術表現當中的障礙,展現出我們的領導力。

這裡面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我們需要的就是殘障人士的社會模型。我和大家解釋一下,殘障人士的社會模型意味著什麼呢?我引用一句話,「它指的是身體有缺陷的人只有在遇到障礙的時候,才會感覺到他們身體是有缺陷的,如果我們把這些障礙取消的話,實際上所謂的身體缺陷是不存在的」。這意味著,實際上是社會給我們創造了這些殘疾,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殘障的社會模型。

也就是說,並不是說我們殘障人士自己有什麼問題,而是說社會給我們創造的這些障礙,導致了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如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分析一下殘障這件事情的話,實際上它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非常關鍵的方式,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到底殘障意味著什麼,它實際上支撐著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有事情。

在實踐的層面,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資金,我們也需要更加雄心勃勃,需要去鼓勵更多的殘疾人藝術家,使得他們有充分的資金和機會去各種各樣的場合進行表演。

我們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來呈現殘障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能夠把我們的藝術放到你的畫廊裡面,能夠對我們進行贊助。我也看到有一些研究,它表明過去我們所做事情的方式實際上並沒有充分提高多樣性,而且並沒有對殘障藝術家帶來更多的事業機遇。

所以,這裡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改變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比如你有一個藝術中心、畫廊或者劇院,我們需要更歡迎這些殘障人士。例如改善設施,把這些臺階都去掉;要有非常好的演出和好的手語翻譯,讓聾啞人也能進入到我們的劇場當中。

有一個非常知名的電影,是關於棒球的,名字我想不起來了,其中有一句臺詞:「只有你自己努力,事情才會找到你身上。」如果我們按以前的方式繼續的話,我們得到的東西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我們自己不改變,所有事情就像原來一樣。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創意,帶來更多的變化。我們需要打破循環、我們需要有新的事情、我們也需要做一些細節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要做一些事情。

如何為無障礙藝術開發更多的觀眾,這是我想講的下一個話題。世界上有10億殘障人士,這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你不能忽視他們。我們需要做出努力吸引他們,也包括正常的觀眾,讓他們來欣賞無障礙藝術,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有更多好的藝術家,能夠有更好的節目,讓人們能夠認可和喜歡他們的節目。

這裡面宣傳推廣也非常重要,比如像這次的論壇就非常棒,而且非常有創意,能夠吸引更多人來。我們要把我們的節目做得更加漂亮,無論是用文本還是圖片,用一些時髦的詞彙,讓大家能夠注意到我們所做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做各種各樣的宣傳,我們需要讓大家能夠了解無障礙藝術是非常「性感」的,它是我們都想要的,也是接下來將要發生的重大事情。

我最後要講的一點,如何讓殘障人士能夠更多地參與進來,而且能夠在他們當中進行更多的宣傳。我剛才也說了,我們有一個關於殘障的社會模型,但實現它需要我們做很多的事情。它非常重要,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消除這些障礙,讓人們有更多的渠道獲得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說不要有這些樓梯等等,而是比如說表演場地的音響怎麼樣、信息是不是能夠及時獲得?我們要改變現場燈光效果以及現場布置的方式,確保有些殘障人士不會受驚。

我們需要真正和殘障人士溝通,我們要了解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我們不能在他們的需求上打折扣,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然後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有語音描述、有手語翻譯,比如在泰特當代美術館,他們做得非常好,我們可以對聾啞人進行培訓,他們也能夠成為美術館的導遊,為其他的聾啞人提供服務。比如我們可以買一些像我坐的這樣一種電動車,或者買一些輪椅,無論是在畫廊還是藝術中心,可以把輪椅借給殘疾人,他們可以在場地裡面自由移動。泰特當代美術館做得非常好,他們有好幾輛電動車和輪椅,人們可以用輪椅在美術館裡面四處看一看。

論壇現場/77劇場的無障礙衛生間

而且在我們的作品當中,要有更多殘障人士的參與,我們看到有很多殘障藝術家——作家、詩人、音樂人等等。我曾經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我有一個助手要來幫助我四處旅行,她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我們要對這些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比如說場地的顧客服務中心,這是可以做事情的一個部門,去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我們也需要讓員工們有充分的信息,因為他們可以帶來真正的變化,真正滿足殘障人士的需求。

當然,要和我們共同展開工作的話也是需要進行培訓的,而且要讓殘障人士來做這些培訓,不能只是簡單的模擬一下,說殘障人士可能會覺得是什麼樣的。你戴上一個眼罩20分鐘,四處摸索一下,你可能覺得盲人是這樣的,但這樣的做法最終並不能真正反映出來盲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如果你真的這樣做的話,對殘障人士來說是不尊重的,我們最簡單的要求就是如果你需要了解殘障人士需要什麼,你就來問我們就好了。

此外,如果你問殘障人士,問題不應該是「你怎麼怎麼樣」,而是要問「你需要什麼」,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參觀體驗更好。這才是真正的一種社會模型的實踐。另外,在信息傳達時,如果活動環境對你的鄰居、你的同事、你的孩子是沒有障礙的和友好的,對一些殘障的觀眾也必須要這樣告知。

我最後的一個觀點就是,你必須要努力,朝這個方向來努力,把這些工作當作自己的工作,當作每個人的工作,當作每個人的責任,把殘障人士的情況放在整個思考當中,放在你的焦點之中。

我是芭芭拉·裡希奇,謝謝大家的傾聽!

藝述對談X芭芭拉·裡希奇

*Barbara的論壇視頻因為中英音軌問題,未作放送,在此分享British Council在論壇結束後對她的訪問

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由身身不息、

British Council 、WABC共同主辦

2019星空藝術節精彩瞬間圖集

請左右滑動

第一屆星空藝術節

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系列回顧

原標題:《星空回顧 | Barbara Lisicki:全球有10億殘障人士,無障礙藝術也可以非常「性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免費開放|星空藝術節之「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
    2019首屆星空藝術節由77文創和身身不息共同主辦,聚焦殘疾人群體及相關問題,透過舞臺演出和畫展等由殘疾人主導或參與的藝術創作,聆聽他們的聲音;同時舉辦「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促進相關問題的公共討論;又設有工作坊,邀請公眾參與,體驗以藝術為媒介達成人與人的理解和聯結的可能。
  • 星空回顧 | 李博:這些孩子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藝術
    包容性藝術誕生於多樣性(Diversity)與包容性(Inclusive)的背景下,作為全球新興的藝術領域,包容性藝術以藝術作為行動方法,連接不同群體,鼓勵殘障、老齡以及邊緣群體的發聲與創作,鼓勵正常人與弱勢群體的共同協作與互相支持。
  • 莫讓無障礙成障礙|長沙無障礙停車位調查:被佔用或未設置,殘障人士...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0日訊(記者 楊潔規 實習生何日峰)近日,有殘障人士向三湘都市報新聞熱線反映,稱長沙多數公共停車場未設立無障礙停車位,有些設置有無障礙停車位的,也被其他社會車輛佔用,嚴重影響了殘障人士開車的出行。記者就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 而在中國1億殘障人士,幾乎寸步難行……
    在日本,很多公共場合都有為殘障人士私人訂製的電梯另外,瓶裝洗髮水和護髮素用有無突起物區分(洗髮水有一排突起,護髮素則是平滑的)發達國家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懷還體現在娛樂設施上殘障兒童和普通兒童能享受到同樣的樂趣
  • 一文說透,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就全世界而言,殘障人口的數量可不是個小數字。早在201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完成的《世界殘疾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殘疾率估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殘疾導致的障礙會造成殘疾人生活中出現各種困難,出行、教育問題、就業......殘障人士的生存情況需要世界各地的強烈關注。
  • 一文說透 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近年來,我國在保障殘疾人權利和建立無障礙社會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殘障人士的出行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何破除無障礙旅遊短板,讓殘障人士勇敢外出,關乎社會發展與文明程度,也是滿足他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題中之義。為什麼看重無障礙出遊?就全世界而言,殘障人口的數量可不是個小數字。
  • 星空回顧 | 劉巖:在輪椅這個新「舞鞋」上,我依然可以繼續舞蹈
    原創 星空藝術節 身身不息 來自專輯星空藝術節·中英無障礙藝術論壇新型冠狀病毒使全球陷入困頓。2020年是人類承接巨大變化的一年,也是人類積累的文明模式歷經嚴峻考驗的一年。
  • 多數停車場未按規定設置無障礙停車位,殘障人士發愁
    楊潔規 攝三湘都市報自11月12日推出《莫讓無障礙設施成障礙》系列報導以來,已陸續關注佔用盲道、緣石坡道高差過大、無障礙廁所成擺設等問題,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城市無障礙通道的建設。
  • 單眼視力障礙人士駕考條件放寬(圖)
    單眼障礙群體參加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相對簡單,只需普通教練車就可以培訓該群體。但如培訓下肢殘障人士、部分聽力殘障人士和手指殘缺或缺失的殘障人士想實現駕駛汽車權利,教練車必須增加輔助設施,而能提供此類車輛的駕校在江西不足10家。
  • 殘障人士批安妮海瑟薇「女巫」有誤導性 暗示肢體殘障人士是可怕的...
    片中女巫真身是這樣時光網訊安妮·海瑟薇主演、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回到未來》)執導的兒童片《女巫》10月22日上線HBO Max。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個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肢體殘障人士會讓人害怕的。對此,華納兄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女巫》改編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作者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經拍攝過安傑麗卡·休斯頓主演的版本。
  • 新聞|安妮·海瑟薇「女巫」引殘障人士抗議
    >N E W 新聞速遞 S 安妮·海瑟薇「女巫」引殘障人士抗議 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執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新片《女巫》不久前上線流媒體,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根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
  • 「我也渴望被撫摸」 :殘障人士的性與愛
    這樣無關痛癢的話,硬生生把「殘障」與「性」扯開,有的甚至使殘障人自動默默走遠。《奇葩說》曾來過一位「特別」的嘉賓蔡聰,他在10歲那年因意外雙目視力近乎退為零。他分享了一件經歷,說大學學到生殖系統的章節,老師不給他們講。「用不到」三個字,狠狠地戳進了蔡聰的心。
  • 納達夫:教育公眾是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關鍵
    這個茶會的主題是關於殘障人士就業情況。雖然看到不同的機構和企業關懷殘障人士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殘障人士就業的問題比想像的更為複雜。就這個議題,我們訪問了中德融創工場總經理納達夫先生,去探討如何解決殘障人士融入中國社會的問題。位於江蘇省太倉市,中德融創工場是一個服務智力障礙者的社會企業,自2015起致力幫助殘障人士融入勞動市場,以及周圍的社區生活。
  • 樂省聯盟愛心人士給殘障兒童送禮物
    12月24日,運城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的殘障兒童分外開心,因為他們收到了樂省聯盟的愛心人士送來的禮物。當天上午,樂省聯盟的8名愛心人士代表,提著大包小包來看望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的兒童,包裡有零食、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玩具、生活用品等,愛心人士給孩子們發放了玩具和零食。
  • 上海網紅咖啡店用熊爪出餐,店內員工全是殘障人士
    店員通過熊爪將做好的咖啡從「山洞」遞給消費者,實行無接觸消費的模式,而洞口這一萌萌的毛絨熊爪更是成為亮點,吸引了眾多顧客來打卡消費。然而這家咖啡館的特殊之處不止在這一創意上,人們可能不知道,熊爪牆後的工作人員大都是殘障人士,這家咖啡館有著濃濃的公益色彩。
  • 殘障人士走進星海音樂廳,近距離感受交響樂的魅力
    在羊城晚報、羊城公益文化傳播中心、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的組織下,14位殘障人士也受邀來到音樂會現場,與來自廣州各地的孩子及家長,共同欣賞了這場由廣州交響樂團奉上的高水準演出。「不來音樂會,錯過一個億」廣州交響樂團指揮景煥,同時擔當了這場音樂會的主持和講解員。
  • 可讓輪椅直接「出入」車站 無障礙升降平臺關愛殘障人士
    圖說:無障礙升降平臺 來源/軌交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徐馳 通訊員 翟曉龍)經常在1號線錦江樂園站乘坐地鐵的乘客,有時會在往市區方向的樓梯處看到工作人員拿著遙控器在操作一個新奇的裝置,幫助有需要的乘客在站廳和站臺間往返。
  • 殘障人士迎來新家!三水區西南街道康園中心新址揭牌
    新西南街道社區康園中心臨近佛山中醫院三水醫院和文化公園,中心面積760多平方米,是原來的5倍,可容納殘障人士40人,是原來的2倍。設置了手工室(2個)、多功能活動室、培訓室、體能訓練室、閱覽室、居家訓練室、評估室、心理諮詢室、休息室(2個)等更齊全的多個功能室。
  • 「星空裡」咖啡館 讓這群特殊小夥伴不再「特殊」
    一杯咖啡拉近距離「這裡沒有人欺負我,大家都很照顧我」  「星空裡」與許多咖啡館一樣,有優美的環境、齊備的飲品,不同的是前臺上放置了一個溫馨提示:「用一杯咖啡支持殘障人士共融社會。」原來,這裡的服務在大多數時候由殘疾人朋友完成。出生於1986年的楊筠建是這裡的工作人員之一,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建建」。他主要負責部分飲品的製作,並將其送到客人桌上。
  •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時間:2020/11/25 16:37:15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輔讀學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