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CEO脫不花:關於工作和成長,這是我的121條具體建議

2021-03-04 企業首席人才官

作者 l 脫不花

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關於面對批評

沒有人會對被批評感到高興。如果有,TA撒謊。

面對批評,得體的第一反應是「不急於解釋,不反唇相譏」

每天,或者最長每周養成習慣,把自己存在的問題和造成的麻煩用最重的形容詞想一遍,誠實的對待自己。當被批評時,會覺得一切還在掌握之中。

很多批評的發生是因為誤會。所以,首先建立情感層面的信任,其次澄清事實,然後才是消除誤會。這三步能解決大部分因批評帶來的關係問題。

被批評時,思考的重點應該是「我應該從哪裡入手解決問題」,而不是「對不對」。

對「評論」不理不睬,對「批評」高度重視。

如果對批評有不同意見或者不明之處,直接問當事人的完整意見。別迴避。

關於單身生活

單身過的不愉快,有伴侶之後也不會愉快。

單身且愉快,一個重要前提是有較高收入且未來可期。

單身時最值得花時間去做的是投資一切長本事長能耐的事兒:學習、進修、放縱好奇心,因為在有伴侶以後很難再有大塊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擁有聯繫非常緊密的至交好友,且能夠共同成長,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不夠緊密則對彼此生活缺少實際支持,不能同步成長則無法長期維持關係。

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但要有彈性。彈性是指隨時可以接納一個因伴侶而帶來的新秩序。很多人被動長期單身的原因是因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度缺乏彈性以至於無法接納別人。

積極參加有意思的社交活動,認識陌生人,多交朋友。

儘快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活資源系統」:從保姆小時工到相熟的專車司機、髮型師、健身教練、全科醫生、可24小時喊出來幫忙的親友、直到旅行代理人,把自己的生活置入一種由專業人士服務的環境中。

無論以戲謔或者認真的方式哭訴單身狗的身份,都應該儘量減少。因為最有吸引力的單身是貌似不知道是否真的單身的單身男女。

即使非常享受單身生活,也要保持「可勾搭」的待機狀態,因為促進荷爾蒙分泌有益身心健康。

選擇偏保守的理財方式,給自己買足額的大病保險,小心對待自己的錢。

和婚姻生活質量較高的人交朋友,人在面臨重大選擇時需要榜樣和示範。

不要上來就用長期關係的標準來要求對方,關係是遞進的:可見、可約、可睡、可長期交往,然後才是可固定長期關係。在不同階段,標準不一樣。

多參加打球、逛街、飯局、旅行,少參加茶會、禪修、面壁,不要給自己機會沉浸在自怨自憐傷春悲秋的情緒裡。

主動點。對一切事。

關於個人形象管理

對普通人來說,「好看」的意思其實等同於「體面」。做到體面,完全是任何人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並非苛求。

認真看兩部《Suits》這樣的職場美劇,就知道形象管理的紅線在哪裡。

清潔是最低標準。對於在現代化城市工作生活的職場人來說,清潔的定義就是每天洗澡每天換衣服擦皮鞋。

你看起來像什麼地位,你就是什麼地位。

請看起來形象最好的朋友推薦髮型師,然後和髮型師成為朋友。考察一個好髮型師的標準之一是他會給你相對而言最簡單的方案而不是最貴的。

把衣服的數量最小化,然後把單價提高到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最高。

儘快找出自己的「基本形象」:任何人都會有一個最佳穿衣模式,固定下來。範冰冰也得把胳膊大腿擋起來的時候才最好看。只是大多數人因為不夠自信而不肯把問題簡單化,總是在做無謂的嘗試。

在職場露乳溝、露腋毛、露半拉屁股,都跟美醜無關,只是不體面。

健身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認知自己的身體,再貴的衣服也糾正不了駝背彎腰的儀態。

總體而言修身(不是緊身)的造型對男女來說都會顯得人更精神。

不存在減不掉的體重,只是有沒有紀律的問題。

一個人從裡到外讓人有「看起來好乾淨」的感覺,是一種極高的形象水平。這一條對老頭兒都適用。

那些質疑個人形象管理重要性的人,從來都不會知道因為糟糕的形象而損失了什麼。

關於重大選擇

面臨事業、婚姻等等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選擇時,這是我的心法,僅供參考。

儘自身最大努力做到有錢、好看、有本事、受歡迎,手裡的牌多一些,做選擇的主動性就高一些。

選擇大於能力。有人管這個就叫「命運」。其實這是一種長期被忽略的能力:關鍵時刻快速做出最優選擇的能力。

最優選擇就是對個人遠期價值最大化的選擇。過於關注當下利益往往是人生的大坑。那些抱著要給未來的孩子找個好爸爸的女生,在婚姻生活中往往過得比尋找最佳男朋友的女生要好,就是這個原理。

成大事者不糾結。一旦決定,全力以赴。

掌握「概率權」。兩張牌,一張掀起來保證給你一百萬美金,另一張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有1個億美金,或者為零。想清楚,選哪張?怎麼選?

可以徵求別人的意見。但是這個「別人」是特指那些你由衷佩服和學習的對象。

無論別人給你什麼意見,都要記住決定是你自己的。不要依賴別人,更不要把後果歸罪於外。

遠離安全的舒適區。

遠離顛倒夢想,樂於動手做具體事,少想,多幹。

做選擇時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如果做了一個決定之後,你會和什麼樣的人混在一起。事業選擇這一點尤為重要。

關於人際關係

良性的人際關係只有一種,叫做獨立自主、強強聯合。從來就沒有抱團取暖這回事。

做到對別人有價值,是建立良性人際關係的前提,哪怕是暫時只創造了微小的價值,也有價值。

所有關係中最多正向循環最少事後負擔的,是交易關係。市場最殘酷但也最善意。

所有關係中最危險最有破壞力的,是純感情關係。所以,一段關係要想良性發展,要有能力從純感情餵養,發展成「複合材料」:比如就婚姻而言,激情不長久,但是雙方可以成為共同成長的夥伴,或者某個具體目標的合作者。甚至就親子關係而言,也可以發展出協同學習的夥伴關係。

不成為別人的負擔。這包括了不成為別人的心理和時間負擔,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不接受。

對自己負責。這包括了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負責,承受由之而來的任何結果。

定期梳理和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適度學習一點幫助自我認知的方法,清楚認識並且正面接受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短板和問題。大量的人際關係能力缺陷是在原生家庭中已經形成,無需自卑或者自責,因為正面接受自己是戰勝這一問題的開始。而且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心理障礙是可以被消除的。

第一反應是選擇信任別人,但是同時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際關係不僅有交互頻率這一個維度,還有交互深度。熟人未必是知己。

遠離巨嬰、遠離不具有建設性能力的人。

人際關係是一個人真實自我的外在鏡像。

關於命中貴人

貴人是那些在關鍵時刻給出關鍵點撥的人。他們有能力呈現世界的本來面目。路原來就在那裡,但是沒有他們的指路你就看不見。

他們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他們的修行,而不是因為我的能耐和好處。

對他們最好的回報是努力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貴人不是等到的,是尋到的和求到的。前提是對他們而言至少你不是減分項。

以求道之心與人交往。

舉手之勞、錦上添花,才是良性關係。不要求人雪中送炭。跟世態炎涼沒關係,有則感謝珍惜,無則檢討自己。

務必定期讓人看到幫你的結果,分享喜悅和成果。

逢年過節快遞兩盒點心,送一輩子,也不算有禮。若想要感謝對方,花心思觀察,送出終身難忘的禮物。

不要黏著對方,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要讓對方感覺掌握關係的主動權。人家幫過你,但最怕被要求幫你一輩子。

有機會幫別人的時候,姿態放低再放低,儘量不讓對方有心理壓力。幫完之後,對方不提,自己不提。

也許終有一天你會超越那些你生命中曾經那麼重要的人,往前看,別害怕。既往不戀。

關於壓力管理

壓力是公平的。真正在入世過活的人,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堅信這一點,不易起怨懣之心。

職場壓力和生活壓力無法互換消解。因此不要把壓力釋放錯了地方。

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充分想像最壞的結果,如果認為是無法承受的後果,一定源於自身的貪婪,果斷踩剎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壓力無法被替代,注意力可以被轉移。到難以承受之際,刷一小時消消樂,劇烈運動兩小時,都可以回血。問題依然還在。但不妨緩口氣再來。

有無話不說且旗鼓相當的朋友。說出來可能是最有效的減壓之道,並非有人可以安慰你,而是因為站在別人的視角重新看一遍問題會簡單很多。

做不到72,就試著把壓力和問題寫下來,只給自己看。然後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永遠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對壓力源。拖延和迂迴只會讓壓力變大。

如果壓力影響睡眠超過一星期,立即服用褪黑素。否則一個月後大概率就是抑鬱症。

永遠不做任何不能讓別人知道的決定和交易,無論好處有多大。

不要用血拼、喝酒、嗑藥、饕餮、濫交來緩解壓力,否則一覺醒來你會面對壓力2.0。

把壓力想像成一個具體的形象,比如一隻怪獸,每處理一步,就在腦海裡給丫一拳。

關於工作習慣

自己最受益的工作習慣是做筆記。最佩服的是會面後最先共享筆記的人。

當日事當日畢能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感。

有關人的問題,都不可拖延,不要心存僥倖,認為可以避免直面衝突或對方可以心領神會。越晚著手,問題會惡化的越嚴重。難聽話必須當面說、儘早說、直接說。

個人行動養成彩排的習慣。打腹稿、做預案。認真準備,就能發現達到一個目標的N種途徑,行動中靈活不糾結。

團隊作業養成復盤的習慣。不追究具體人責任,著眼於我們學到了什麼。

如果工作性質與人打交道比較多,儘量把會議、會面集中安排在一周中的某幾天,這樣總時間會縮短。可以留下自己書面作業和從事內部事務的時間。

如果是管理者,每天固定撥出一些時間與團隊成員做非事務性交談。少則扯淡十幾分鐘亦可。養成尊重和關注人的習慣。

每天琢磨核心數據。問出好問題。

與人面對面交流時不刷手機。

開會時敢於並善於終結無實質意義的對話,直切主題。致力於達成行動共識。

準確記錄與別人的約會,不遲到。

做粗略的工作計劃比做詳細的計劃更接近實際情況,更容易被執行。

出席別人的活動,認真做事前準備,不可一套說辭走世界。準備全套的個人公開資料及時提供給主辦方。儘早提交講稿。

每天早中晚三次集中時間段處理社交媒體、郵件等方面的信息。不要隨刷隨到。這是最節省時間的辦法。

如果是管理者,學會問和聽一個好問題:你有什麼想法?

購置最好的工作裝備。

睜大雙眼找個好搭檔。和聰明人一起工作。

關於自我成長

早晚你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別人。你所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的認知模式創造的鏡像。

與此同時你會知道,這個世界上全是別人。所謂反覆追尋的「真我」實在是小到不能再小的東西。

同時知道並接受上述兩點,自我成長這件事才真正開始。

最難的在於不斷建立更高的標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不斷結識更好的榜樣。

在人際關係中做一個能力型「勢利眼」,向上看、向前看,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

既往不戀。不回頭。不懷舊。不惋惜。

以真實的、認識的人為榜樣,而不是「傳說」中的。因為真人會在每天的交往中給你真實的壓力。

要尋找和接收那種叫做「Calling(使命感)」的東西。克服「如何怎樣就很好了」的小地主心態。

慎獨。守心如鏡。

每天獨處時問問自己,今天有什麼是比前一天做的好的。哪怕是對快遞更認真的說謝謝。

不做負面表達,負面包括諷刺、抱怨、指責、爭論、批評、牢騷、大話、評價議論。凡事從建設性出發。

認真記錄並揣摩與別人的交往。

儘可能擴大自己的閱讀面。文科生多讀點科學著作,理科生不妨研究點文學藝術。閱讀是為了理解人。

帶徒弟是逼迫個人成長的絕招。

不相信「適當的年齡」這件事。除了生孩子,想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被年齡限制。

關於機會和陷阱

世界上最大的陷阱,叫做「機會型陷阱」

評估一下這件事對多少人有利?越是多贏的局面,越可能是個機會,反之如果只有你佔盡便宜,那肯定不是機會。

想想這件事是不是很容易做到?有兩種事。一種是機靈事:開頭就炸,但是越來越沒勁。另一種是苦逼事:開頭特難,但是越幹門檻越高。前者是陷阱,後者是機會。結硬寨、打呆仗是不變的真理,很容易實現的事情,是機巧,不是機會。

看忽悠你幹這個事的人跟這事的關係。如果對他在精力上只是業餘兼職,在財富上只是錦上添花,而你要付出全部精力,搭上全部身家。那麼,要警惕是個陷阱。

周邊人贊成與否不重要,但是否出手幫你很重要。一旦開始幹,幫你的人越來越多的事,機會。反之,陷阱。

因資源而啟動的事,容易翻轉為陷阱。因順勢而發生的事,容易找到機會。

推動社會新分工的事,也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靠這事吃飯養活一家老小的事,機會。在各種裂縫中套利,除了你誰都沒好處的事,陷阱。

做成之後,容易被巨無霸們摘果子的事,陷阱。做成之後,自成體系的事,機會。換句話說,南瓜不會結在樹上。有命長出來,沒命hold住。

就算做成了,也有後遺症的事,陷阱。就算做不成,也長本事長江湖地位的事,機會。

攤在桌上打明牌也能幹的事兒,機會。必須遮遮掩掩唯恐別人知道的事兒,陷阱。

你孩子長大了為你驕傲的事,機會。反之,陷阱。

最後,粥左羅補一個122條:

以上全都能做好的,不是人,是真神,脫神也未必都能做好。但我們要在心裡列好這麼一個清單,去要求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任何一點改變都需要時間,我們生來不完美,所以要用一生的時間縫縫補補。

註:本文作者脫不花(內容來自羅輯思維CEO脫不花 的朋友圈)。

- END -

企業諮詢 | 企業內訓 | 線上、線下企業大學

課程團購 | 定製化培訓

遇事最有水平的五種處理方法

好課推薦 | 百萬年薪CHO進階之道——和君首席人才官CHO四期

俞敏洪最新演講:阻礙你成長的,是你自己

羅素:不要把心中的視野僅僅局限於當前利益

和君書單2020 | 建設你的知識結構:企業家和投行家閱讀書目單

點個「在看」,方便接收更多乾貨

相關焦點

  • 李想:關於工作和成長,這是我的100條具體建議
    恭喜理想汽車(股票代碼為:「LI」)納斯達克上市從放棄高考創業做泡泡網,到後來創立汽車之家,再到今天的車和家創始人兼CEO——他身上最打動人的是無比強韌的成長能力及意願,對比他2015年和2018年在經緯的分享你都能感受到這種演進。而他又足夠真誠,這種真誠使得今天分享的這100條有力量的厚度。
  •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萬字長文自述:我的職業生涯,從17歲北漂開始
    作者 l 脫不花 編輯 l 粥左羅 你好,我是粥左羅,今天分享給你這篇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 這篇文章我之前發過,你可能看過一遍了,沒事,可以再看一篇,我都看了不下三遍了,依然有很大收穫。 脫不花,你可能很熟悉。
  • 脫不花|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她未辜負這個時代給女性的機會
    在北京學習期間,脫不花開始質疑出國留學的意義,懷疑自己沒有能力做好出國留學這件事。一番思考後,她放棄了出國留學這條路,進了一家小小的廣告公司,做了一名打工妹,拿著380元的低薪,做著最底層的工作,打字、接電話 、訂盒飯、管倉庫。
  • 羅輯思維被指無「硬核科技」,科創板ipo路恐艱難
    他的超高人氣從他的書《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在網絡上的熱銷就可見一斑,讀者評價為「非常不錯的睡前讀物!」。早在2012年,羅振宇就開始了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那時候他還只是以視頻的形式在優酷上每周播放,內容主要是自己一個人對著話筒講個四五十分鐘,但沒想到反響非常好。不僅如此,除了視頻內容外,羅振宇還堅持每天早上6:30,發布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還用清單分享一本好書的核心洞察。
  • 「羅輯思維」重量級團隊現身廣深
    一個特別擅長烹飪的女孩子,因為對"羅輯思維"非常熟悉,理解網際網路的玩法,於是就在朋友圈發起小活動,在自己家或朋友家的廚房裡,眾籌"家宴"。沒有經過任何公開渠道轉發,500塊錢一個人,聚齊八個人就開飯。這個女孩因此成為"廚房裡的名媛"。
  • 我從羅振宇、脫不花得到的10點
    羅胖和脫不花經常會提及得到老師所講的內容。脫不花據說將梁寧的產品課學習了三遍,一遍聽,一遍看文稿,一遍輸出自己的想法。從這個角度看,得到的商業模式不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聽起來如此,做到很難。我大學時承包電影院賺錢,從來沒法安靜地看自己放的電影。得到傳播「科學認知,方法論」,自己也親身實踐。
  • 得到CEO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魯莽定律是得到CEO脫不花獨創的: 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因為如果不做,這件事就永遠是停在腦中的「假想」,由於沒有真實的反饋,誘惑會越來越大,最終肯定會讓你後悔。而去做,就進入了一個嘗試、反饋、修正、推進的循環,最終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後悔。】 這個定律是脫不花38歲時說的,她說38年親測有效。 脫不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 關於職場晉升,這是我的10條具體建議
    我講完後說:你們的責任,就是讓我從這一秒鐘開始,把這件事給完全忘了。就是我對你們的要求。什麼意思?責任,不是我們一起計劃10件事情,然後你去做。這不叫責任。因為再聰明,想得再全面,也一定至少有20件事,是我們沒想到的。這樣的話,我就要時時想,我們忘了什麼沒有?我們忘了什麼沒有?
  • 關於我的三段職業經歷和八條建議!
    2015年左右的時間,我又進入到了快速成長期,不過這次成長是偏業務的成長。我帶著做基礎架構積累下來的經驗,對已有的業務系統進行了全面的 review , 帶著幾個同學,一起把已有的基礎系統,進行了優化和重構,使得業務的穩定性上了一個臺階。
  • 脫不花:別相信妖怪的床
    在北京郎園2號樓6層,脫不花的辦公桌位於整個辦公區域的最中央,桌上擺著一個藍色公告牌:「有事說吧!」每當這個牌子豎起來,這位得到聯合創始人兼CEO的座位周圍就開始有人排隊,員工要跟她商量一些繁瑣的工作:運營、財務的細節,或者新員工的最後一次面試。然而,2018年初,她突然發現自己變得清閒,排隊找她說事兒的人變少了,年輕人做得得心應手,很少再尋求她的建議和幫助。
  • 三體:面壁者羅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小說中,面壁者和破壁者是兩個對立的存在,面壁者不能和外界有任何的交流(自己的面壁計劃),所有的戰略都是在腦海中繪製,在腦海中完成;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巨大迷宮,誰也不知道出口在哪裡......而破壁者就是看破這些人的意圖,找到迷宮的出口,為「偉大的主」降臨而服務。
  • 脫不花:別相信妖怪的床|百家故事
    脫不花感受到時代的變化。2014年,她帶著一個筆記本和一個助理,離開了原來的公司,加入羅振宇的團隊,一個在後來的幾年裡用最大聲量喊出「網際網路思維」的團隊。當時,這家公司共有7人,辦公室面積12平米,唯一的項目是《羅輯思維》,每周播出一期。張文娟認為,脫不花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但脫不花認為,這個選擇順從了潮水的方向。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這是我第二遍看完三體全書,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個場景是,羅輯當了「執劍人」62年,通過兩敗俱傷的方法震懾三體,保證了地球人一代人的平和。讀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羅輯對三體的震懾,是建立在整體人類、三體人的性命上的,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震懾。
  • 人應有的成長思維
    為了避免急於求成和拖延誤事,我們應具備正確的成長思維。成長思維的本質是順應趨勢,順應自身成長的趨勢,順應環境發展的趨勢,順應萬物生長的趨勢。順應趨勢,是在有效認識到自身和環境的現有狀態前提下,把握關鍵節點,採取相應的有力措施,以取得有利於我們的結果。
  • 關於網際網路人的職業發展+成長,這可能是最好的一篇文章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第一份正經工作是在一家日企做銷售,坦率講,那個時候,我其實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的,甚至最初找工作的想法特別特別簡單:先有份工作能餬口,保證自己餓不死就好。倒是相反,我似乎在組織協調,與趣味相投的人進行高質量的深度交流,以及通過文字來影響他人方面,似乎顯著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好。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工作經驗不足3年,同時又還不知道到底自己適合做什麼的話,我能給你最好的建議就是——不妨先試著沉下心來,不管不顧用盡全力的把一項具體的工作先能夠做到80分以上,能夠勝過大多數人。
  • 《我的世界》我的三體羅輯人物皮膚MOD
    《我的世界》我的三體羅輯人物皮膚MOD 「我的三體羅輯人物皮膚MOD」是《三體》MC同人動畫《我的三體
  • 歐陽靖、張宏文與羅輯:神的誕生與毀滅
    我只能說:歐陽靖真的很難不成神。其實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強調,說不應該給歐陽靖貼上「民族英雄」的標籤。當時我的原話是:在Freestyle Battle中儘可能的攻擊對手,是每一個參加比賽的Rapper應該做的。說幾句「Made In China」就成了「民族英雄」,這其實是中國人不夠自信的表現。
  • 關於工作的一些反思——關於成長
    截止今天,入職已經一年零5天了,第一次有想法寫一些工作的反思,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說的成長吧。文章就寫一些隨想,想到什麼寫什麼,就當做是個記事本吧。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畢業至今,自我感覺成長了不少,收穫了很多,但是,是不是也在失去著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