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媽媽常常和我說「求人不如求己」。那時候,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儘量不要去麻煩別人。
長大後學了心理學,知道了「我是自己唯一的救世主」。才漸漸明白,媽媽的那句話,除了我當時的理解外,還可以放到我們人生的困境中。那就是,在遇到了溝溝坎坎的人生挫折時,別人的幫忙,能讓我們感覺到輕鬆一些,但真正要跨過那些溝坎,還需要自己有邁開腿跨越的勇氣和行動。
邁開腿的勇氣和行動,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助,是自己幫助自己的能力。
一本書的作者,美國心理諮詢專家、作家、演講家露易絲海,在寫《生命的重建》這本書之前,她的遭遇十分不堪:童年遭遇強姦、性騷擾、身體虐待,成年遭遇男人虐打,然後又罹患癌症。在這樣的境遇下,她實現了對自己的自我救贖,康復了癌症。她的自助,為她自己的人生實現了翻篇。
《生命的重建》這本書我讀了數十次,一本好書,是能讓讀者常讀常新的。我除了學習、應用、宣傳書中的理念、方法外,還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助的力量。可以說,自助,就是一個人打通人生關卡的通關密碼。
那麼,當我們真的遇上了人生溝坎時,我們該怎麼自助?
01接納現狀,為自助搭建舞臺
好書的文字,具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生命的重建》這本書,告訴我們最多的就是要愛自己。而愛自己,最根本的就是要接納自己。無論我們身處順境還是逆境,能夠做到接納我們的境遇,便會為自助提供施展的舞臺。
當我們遭遇人生不堪的時候,我們會沮喪、頹靡,會抱怨、憤恨,會恐懼、無措。無論有什麼情緒,我們都是被允許的。
在體會情緒的時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接納自己的現狀。
就像我們臉上起了一個惹人討厭的粉刺包,無論你多麼討厭它,它都會踏踏實實地呆在那個地方,除非到了它壽終正寢的時刻,它是不會輕易拜拜的。逆境也如此,無論你對它的情緒有多麼強烈,它都不會在時機未到的下一秒發生逆轉。
而強烈的情緒,是對現狀強烈不滿的表現,這種不滿,就像是在和現實掰手腕較勁兒,自己使的勁兒越大,對自己的傷害越大。所謂順境時看到自己,逆境時放過自己,便是不強求自己與現實強擰、較勁兒。
假如露易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時,如果她感嘆人生悲苦,質問命運不公,她就不可能認識到,癌症是她長期潛藏的怨恨所致這個根本性問題,她就不可能對自己實施自助,自然就也不會有《生命的重建》這本書問世。因為她把她的勁兒都用在了與癌症抗拒或者恐懼的較勁兒中。
02換個角度看待,找到自助切入點
當我們能夠接納了自己的現狀,放下了全副武裝的那份強求,便會讓自己鬆弛下來,便有了找到新的角度看待它的可能,也許從逆境中能夠找到一個轉機,就像危機伴隨轉機,痛苦是一種重生一樣。
朋友的孩子上初三,得了抑鬱症休息在家,朋友很痛心、焦慮。
當她在東奔西顛地尋找著各路大神,急於治癒孩子時,她與孩子的現狀擰上了勁兒。而現實終究沒有發生改觀,當她的擰巴勁兒最終不得已而松下來時,她有了想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包容、關愛的念頭,而事實上她也這樣做了。後來,孩子回學校了。
她和我說,感謝那個松下來的一剎那,她在那個瞬間,感受到了自己母愛裡最溫柔的一面,也就是那個瞬間,讓她改變了看待抑鬱症和休學這件事的角度,讓她找到了幫助她自己、幫助孩子的良藥——愛。現在不光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她們母女的關係更貼心了。
03尋找可利用資源,為自助提供催化劑
在逆境下,我們終歸是要面對,是要解決的。在我們改變了看待角度,找到了新的切入點時,可以嘗試著找自己的可利用資源。比如,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或者社會、團體、機構等,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
我們知道,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就像路邊遇到了一塊大石頭,為了保障通行,我們可以找過路人一起把它挪開,也可以找一個撬棍撬開它,還可以打市政電話請求幫忙等等。
04個人成長,為自助架構無障礙通道
現實中還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明明知道我可以怎麼做,就是內心不願意。
比如,自己身處逆境,明明知道抗爭沒用,需要接納現狀,但就是拗不過自己的心坎,「為什麼我這麼不濟?」自己與丈夫吵架,是自己沒弄明白事情原委就責怪了他,明明知道需要去和他道個歉,但就是不願意做等等。
這便是我們要說的讓自己的內在成長。也是我們常說的個人成長。個人成長,可以為自助建設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成長經歷中人事物的影響,這些影響有積極方面的,也有消極方面的。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在剖析自己的消極信念,剔除他們,並建立積極信念的過程。
怎麼就能實現個人成長呢?作者在書中告訴了我們,可以做內在小孩的冥想,可以建立愛自己的積極信念。
內在小孩的冥想,知名音頻App中以及一些公眾號中有很多這類的冥想詞和冥想音樂,我們可以購買來聽。
愛自己的積極信念,首先要從不責怪自己開始。其次要學著寬恕他人。最後可以鍛鍊自己的肯定性思維。這些方面的練習方法,在《從底層思維著手,建立積極信念,改寫人生命運》中有詳細說明。
在讀書時,如果是治癒類、成長類等工具類圖書,首先要吸收理念,其次要尋找方法,最後也最重要,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去做練習。光有理念和方法,並不能讓我們有所改變,一定要聯繫實際生活,再通過練習的方式,讓我們的思維和身體產生肌肉記憶,這然後才能夠讓我們把書變成醫生,用來為我們治病。
如果是文學類圖書,可以從書中體會主人公及各個角色的情感世界,學習他們的做人做事方式,體會人性的真善美,內化自己的精神文化素養。
讀書的目的,是讓書變成醫生而不是老師。就像這本書,它就像是一位醫生,書中的信念,就像是醫生手中的手術刀。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醫生用手術刀為病人去腐生肌的過程,它讓我們從核心信念中剔除消極信念,建立積極信念,提升自助能力的。當然,其他很多的圖書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啟迪,開卷有益嘛。
這本書的作者露易絲海在她的生命故事中介紹,她的癌症康復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一切她想要的都在適合的時候去到了她的身邊。她與母親、妹妹修復了關係,享受著親情的相陪相伴;她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讓她不光能幫助他人,還能幫助他人也實現像她一樣的自助,收穫著豐盈的財富;她要達成目標所需要的一切資源,就像賽車遊戲中的跑道,在她需要的時候,從她的腳下開始為她自動延伸到目的地。
自助者天助,能夠自助,便擁有了打通人生關卡通關密碼的能力。
書灑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