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 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成果發布會:《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20)》」在北京舉辦。會議發布的《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20):構築城市品牌韌性》(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CBDI)排名前十強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廣州、重慶、香港、武漢、南京。
報告顯示,上述排名同2019年的排名相比,前2名沒有變化,杭州上升1名成為第3名,深圳上升3名成為第4名。香港下降5名變為第8名,重慶、南京均下降了1名。廣州上升2名排名第6,武漢上升3名進入前10。此外,西安下降1名跌出了前十,天津在2019年首次跌出前10後頹勢未止,本年度排名第12。
從CBDI前100強的分布來看,華東地區遙遙領先。華東地區獨得CBDI百強的43席,其中浙江11席,江蘇和山東各10席,成為中國城市強勢品牌的高地;其次是華南地區,佔據14席,其中廣東得8席;華北地區有12個城市進入百強,以京津為引領城市,河北佔7席;其餘華中、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躋身百強的城市均為個位數。上述百強城市中,南方城市首超6成,剛好是60個,北方城市僅佔40席。
2020年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城市品牌價值的韌性支撐初顯,城市投資品牌對城市品牌的支撐超過預期,城市宜居品牌、旅遊品牌受疫情衝擊更大。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間 CBDI 前 20 強榜單中的城市有起有落。北京、上海持續領先,杭州、成都快速成長,深圳、廣州、重慶、西安、廈門、昆明波動進步,武漢、南京、寧波、長沙表現穩定,香港、蘇州、青島、鄭州波動退步,天津持續衰落,濟南、福州、無錫跌出前20 名。
報告認為,城市品牌建設是「注重需求側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助於「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進而推動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然而,我國大多數城市的韌性城市意識嚴重不足。城市群的品牌發展分化現象明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城市品牌傳播重內輕外,制約著城市品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報告建議,建設韌性城市標準體系,優先夯實城市發展韌性;優化城市治理格局,推進「多中心」治理;提升基層治理韌性,構建基層「應急鏈」機制;加強品牌戰略規劃,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整合營銷水平,優化城市品牌營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