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若線段AB上的C點使得AC/AB=BC/AC,那麼點C即為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叫做黃金比,其比值近似值為0.618。這個比例被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比如,畫家高更的這張畫,全畫面中最吸引人視線的兩個人物即位於畫面的黃金分割線左右。黃金分割線左邊的人以站立的姿勢撐住畫面,右邊的人則是坐著完全背對著觀眾,畫面中只有這兩個人的身體用了大面積的中黃色,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列維坦的《弗拉基米路》雖然畫面簡單,卻能讓人回味無窮,除去畫面本身的歷史性、故事性藝術性之外,構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樣運用了黃金分割法。不僅視平線在縱向的黃金分割線上,畫面的唯一人物也位於橫向的黃金分割線上,使得畫面頗具美感。視平線位於黃金分割線上,兩個人物的視線焦點於黃金分割線的焦點上:將畫面中重要的物體或是視覺引導線放置於黃金分割點/線上,就是構圖中的黃金分割法。這個方法操作簡單,用著也很方便。古希臘學者及建築家馬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描述最完美比例的人體應該是:身高與伸展的手臂長度相等;人體的高度與展開手臂的長度形成了一個正方形將人體圍住;而手和腳正好落在以肚臍為圓心的圓上(肚臍恰巧位於正方形的黃金分割點上)。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也是根據黃金分割法提出了用最少實驗次數找出最優解在哪裡的"優選法"。因此,"優選法"也被稱作"0.618"法。在正五角星中,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底邊和斜邊的比例都是黃金分割0.618。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21、34、55、89、144.這一組數列除前面兩個數之外,每個數都是前兩個數之和。相鄰兩個斐波那契數的比值,是隨序號的增加而逐漸趨於黃金分割比的,即f(n-1)/f(n) 趨近於0.618,由於斐波那契數都是整數,兩個整數相除之商是有理數,所以只是逐漸逼近黃金分割比這個無理數。當我們繼續計算出後面兩個更大的斐波那契數時,就會發現,相鄰兩數之比,確實是非常接近黃金分割比的。確切值為(√5-1)/2。斐波那契數列總在自然中神奇地出現,一朵花瓣的數量往往是斐波那契數列,向日葵的螺旋、植物的根莖葉脈也對應著斐波那契數列.總的來說,黃金分割獨特的魅力,來源於它可以將每個不同的部分結合成一個整體時,既可以使每一個部分保持它原有的特性,還可以讓每一個部分融合到更大的一個整體圖案中。下圖,是一張黃金矩形,將矩形中分割出的方形以邊長作為半徑作弧,就得出了黃金分割螺旋線。黃金矩形中被分割出的方形邊長數為斐波那契數列。貝類的成長方式是以各種黃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對數螺旋線,它們被認為是最完美的成長方式。不僅植物和鸚鵡螺如此,龍捲風和星系的形狀也是一樣。這不是巧合,任何東西如果從中心出發同比例放大,必然會得到這樣的形狀。將最重要的部分放置於黃金螺旋線最裡面的部位,其他重要的部分沿著黃金分割螺旋線排開。這樣可以使整個畫面更加協調。沒有略縮圖就開始盲目地畫,通常問題也會最終顯現在作品上。學習掌握構圖既是學習怎樣抽象化地看待事物,從所要描繪的事物中跳脫出來,將這些事物理解為光影、色彩、形狀。當形成了這樣看事物的能力之後,慢慢就能看懂畫作中的"節奏和韻律",不僅能看懂其他人好的作品,自己也可以畫出比之前更好的畫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畫面進行有意識且有效調整。昨天和今天的文章中並沒有對構圖中的光影、色彩加以詳解(需要繪製的圖片太多了,畫不完),之後有機會我們慢慢更哈~
參考文獻:
《構圖的藝術》伊恩·羅伯茲
《智能科學》史忠植
《設計幾何學》金伯利·伊拉姆
《設計數學》徐人平
以上內容由「長臉大俠」供稿,小夥伴們可在留言區留言交流~(長臉大俠:一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長臉女紙)圖書推薦
在《還原素描古典美》中,
卯野和宏不僅講解了素描繪製技巧,
更為大家展現了他的美學創作理念。
成功的作品,在技巧與表達這兩方面缺一不可。
回復關鍵詞||好物推薦||繪畫參考||即可了解更多繪畫技巧
用心繪畫,用愛出版,
與你分享繪畫的美好時光!
讀者QQ群:793855779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