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它能迅速進入我們的大腦,並阻斷使大腦活動變得遲鈍的腺苷受體。當腺苷受體被阻斷後,我們渾身上下會變得更有活力,注意力更加集中並且還夾雜著一種微妙的興奮感。這種感受可以提高我們在某些重要工作中的表現,例如,長途駕駛或在整個講座中保持頭腦清醒。
這是咖啡因的好處,但壞處是當我們的身體沒有攝入常規劑量的咖啡因時,我們的身體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在喝完咖啡之後,我們大腦活動會進入到一個活躍期,而如果沒有喝咖啡,大腦活動的低谷期就會比較長。
另一個問題是,咖啡因會讓人上癮。當沒有攝入足夠量的咖啡因時,我們的身體會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和情緒低落,這被稱為咖啡因暫時戒斷性症狀。許多人經常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只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感覺。
到目前為止,戒斷咖啡因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痛,它往往溫和且短暫,通常只會持續1~2天,但有時可能持續長達一周。這種頭痛的感覺通常就像在頭上緊緊地纏繞了一根繃帶,因此有時也被稱為緊張型頭痛。
為什麼戒斷咖啡因(以及其他許多原因)會引發頭痛?這主要是因為面部和頭部是人體最活躍和最敏感的部分。為了讓大腦準確地知道發生了什麼,它從感官中獲得的信號必須被傳遞給大腦。
任何信號和信息都有可能在轉換過程中丟失而失真,甚至導致大腦接收到錯誤信息。一種解釋頭痛的理論是:大腦在混沌狀態下錯誤地解讀了一些感官獲得的無害信號,並表現為頭痛。
如果完全切斷咖啡因攝入,可能會有50%的茶飲用者或咖啡飲用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咖啡因暫時戒斷性症狀。我們喝茶或咖啡的次數越多,攝入咖啡因也就越頻繁,如果突然停止攝入咖啡因,我們就越有可能出現咖啡因暫時戒斷症狀。
但即使是那些通常每天只喝一杯咖啡的人,如果突然放棄咖啡因也會出現咖啡因暫時戒斷性症狀。同樣地,連續3天飲用咖啡足以讓你在沒咖啡喝時渾身不舒服。
那麼有辦法避免出現這種症狀嗎?只有節制才會出現咖啡因暫時戒斷性症狀。少量的咖啡因(只有1/4杯)可以預防頭痛。即使濃縮咖啡機壞了,你也可以喝一杯拿鐵咖啡(拿鐵含有較少的咖啡因),這樣你就不會出現咖啡因暫時戒斷性症狀。
但如果你是突然戒掉咖啡因,並去除所有含咖啡因的飲料後,咖啡因戒斷性症狀通常會在1~2天內達到頂峰。
當然,如果出現咖啡因戒斷性頭痛很難忍受,那麼補救措施也很簡單。再喝一杯茶或者咖啡飲料,30分鐘至1小時內,因缺乏咖啡引起的任何頭痛都會得到迅速而徹底的緩解。
有趣的是,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給出現咖啡因戒斷性症狀的人群提供一杯不含咖啡因的飲料,但告訴他們飲料裡含有咖啡因,這種心理暗示足以緩解他們的症狀。當然,如果您自己購買無咖啡因咖啡,這個技巧沒有任何效果。
此外,咖啡因也能發揮止痛藥的作用。當配製時,加入一些咖啡因,一些簡單的止痛藥例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對乙醯基酚(如泰諾林),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標準劑量藥物中所含咖啡因的量是一杯普通咖啡的2-3倍)。
對於那些半夜被痛醒的「鬧鐘」式頭痛患者、宿醉頭痛患者和一些偏頭痛患者,一杯茶或咖啡本身就是一劑相當有效的止痛藥。這種止痛的效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在喝了茶或咖啡後感到疼痛減輕或疼痛的注意力被分散,而是因為:
在你的大腦中,咖啡因完美地模仿了一種叫做腺苷的化學物質(腺苷是抑制性神經傳導物,可促進睡眠產生疲勞,那麼抑制腺苷的作用就會產生興奮)。無時無刻,神經元都會在被觸發時產生腺苷,而腺苷產生得越多,你的神經系統就越不活躍。
神經系統通過各種受體來監測腺苷水平。咖啡因能模仿了腺苷的形狀和大小,代替腺苷與受體結合,於是這些受體就被咖啡因有效地阻滯了。
此外,在咖啡因阻滯這些受體的同時,大腦自己產生的兩種興奮劑——神經遞質多巴胺和穀氨酸鹽可沒減少。當腺苷釋放受阻時,它們就會更加放任地進行刺激。
這就是咖啡下肚後不久你所感受到的效果。
資料來源:
Health Check: why do I get a headache when I haven’t had my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