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大江大河2》終「入海」,這個濃縮著改革開放歷程的故事暫時畫下句點。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之一,《大江大河2》自開播來引發諸多關注。
從播出反饋來看,這部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改編自阿耐的原著小說,唐堯任編劇,馬騁怡任聯合編劇,李雪、黃偉執導,孔笙監製,侯鴻亮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領銜主演的劇集,沒有辜負這份「注目」——不少觀眾感嘆「改革開放浪潮中的奮鬥故事感染人心,口碑好劇不負期待」;豆瓣評分穩定在9分以上,67.3%的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延續《大江大河》的主線內容,《大江大河2》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梁思申等人的奮鬥歷程,展現中國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改革歷程和社會變化,摹畫著篳路藍縷的改革實踐者們的掙扎、覺醒、奮鬥。
在這部劇裡,有改革開放大潮的宏觀之勢,也有變革浪潮中朵朵浪花的微小之姿。劇情講述的雖是上世紀的故事,但在年輕化的影像表達下,不同年代的觀眾,也能在劇中找到自身的螢屏投射和情感照拂。
高密度敘事讓「信息點」更足
在《大江大河2》中,第一季「人性上不走極端」的主基調沒有變,畫幅也是打破電視劇常規的2.66∶1比例,依舊有宏大的時代背景和小人物的沉浮起落。
不過對比兩季,也有一些明顯的變化,較為突出的便是敘事上更為緊湊。
39集,5年跨度,主線支線縱橫交錯,《大江大河2》在敘事上少置閒筆,乾淨利落地敘述了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梁思申等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片段,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國外資本四線並行,起承轉合也頗為妥帖。
開場一集,便通過宋運輝前往化工部東海項目籌備處報到晚到,和東海項目有被叫停風險這組矛盾,將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一一拉入場。
後續的劇情透過精煉的體量,講述了宋運輝事業與婚姻的大起大落,雷東寶開銅廠又因行賄入獄,最後意識到自身局限,楊巡離開金州轉戰東海,梁思申推進中外合資的種種進程。
如果說第一季是呈現百流匯江的靜態過程,第二季則是著重展現川入險灣,百舸爭流的湍急狀態,主人公的命運也隨時代產生的開合起落變得乾脆暢快。
這樣「倍速」的敘事,也令劇中信息量更為凝練,乾貨更足。
劇中,宋運輝主張引進外資,用股權換設備壯大東海化工廠,路司長則從更高層面展望,希望把東海,濱城,長江等企業都合併到一起,推進四衢化工,建立一個能和海外巨頭抗衡的巨無霸。一段關於「理想」的對話,將二人雖理念不合但惺惺相惜的關係進行了展示。
而宋運輝在第一季中,常常用鼻子拱眼鏡的動作,在第二季變成了用手扶眼鏡。這樣的動作設計,也側面反映著人物的成長變化。
細看《大江大河2》,諸多細節都混溶於整體,其背後全是功夫。這樣的特點,也引發著觀眾「顯微鏡」式追劇,提升著觀劇熱情。
展現人物弧光,以「拼搏」打通情感
一部優秀劇集,不僅要有過硬的文本,還需要將人物立住。人物的情感變化、動機是否符合常識常理,人物的成長有沒有展現弧光,對整部劇集成色都有很大影響。如第一季中,水書記、宋運萍等人物的成功塑造,為劇集添彩不少。
《大江大河2》中,各色人物同樣充滿魅力。路司長、馬廠長、韓廠長、大尋等人各有特色,並且所有人的反應均符合其處境和立場。
例如,路司長初次和宋運輝見面理念不合,雙方結下梁子,隨後便在職務分配上對宋運輝進行打壓,其與宋運輝深入了解後,又因彼此欣賞而冰釋前嫌;馬廠長一面給予宋運輝施展拳腳的空間,一面又將各種權力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這也符合其作為政工幹部的立場。
將人物置於合理化的場景中,這不僅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提升了對人物的解讀空間。在追劇過程中,不少年輕觀眾也成為「角色粉」,為劇中人物打call。
將人物拍「實」同時,這部劇還延續了上一季在服化道上的用心。為了找回1988年至1993年的時代感,《大江大河2》劇組在寧波搭建了實景地,劇中綠色的座機、「二八槓」永久牌自行車、幸福摩託等,都令人快速進入故事中。同時,劇中諸多歷史大事件與主要角色的命運進行著交互:1992年3月發表的長篇報導《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將楊巡掛靠在小雷家的揚子街市場救活,成為他逐鹿東海的資本,宋運輝股權換設備的方案,也因此得到部委領導大力支持。
這些歷史事件和年代場景的還原,也激發著年輕觀眾對劇集所處年代的好奇心和代入感。
當然,要想這個「過去」的故事,在當下產生更多「迴響」,還需要找到與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通點。
《大江大河2》收官,但第一季結束時,宋運輝的一席話還在耳畔:
「我願意做一個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志之所趨,窮山距海,不可阻擋。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
這種貫穿兩季的拼搏精神,正是劇集嘗試連接年代故事和當下觀眾的精神紐帶。宋運輝飾演者王凱在採訪中也表示,「這部戲不分年齡段都能感受到共鳴,恰在於不畏艱險、敢闖敢拼的精神,給予大家力量。恰在於拼搏的精神,無論是在以前還是現在,都彌足珍貴。」
在劇中,觀眾看到了時代的車轍,也感受了在這場巨大的變革中,那些難免的陣痛。小人物的奮鬥與犧牲,就像涓涓細流,匯入了時代的大江大河。
(原題為《走進奔騰年代,看見《大江大河2》中的朵朵「浪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