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今年以來,天長市勇於探索,積極創新,推動文明實踐見實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唱好主旋律 築牢主陣地
天長市立足文明實踐基層所(站)這一主陣地,搭平臺、建隊伍、定主題,努力讓理論宣講「活」起來,讓鄉村舞臺「動」起來。
組建了以模範好人、百姓名嘴、文化達人為主體,總數達380多人的「一刻鐘宣講員」隊伍,幾位年過九旬的天長籍新四軍老戰士也主動報名,加入其中。宣講員們不辭辛苦,走村串戶,採取講故事、拉家常、話變遷以及地方戲表演、鼓書說唱等多種形式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從而實現了溝通「零距離」,激發了社會正能量,增強了宣講影響力。1000多名文化志願者以小分隊為單位,奔走在鄉村田頭,常態化開展「一小時巡演」,他們的原創節目將黨的政策、民生工程以及移風易俗等內容融合其中,通俗易懂,形成了「百姓演、百姓看、百姓樂」的濃厚氛圍。
念好「暖字訣」 幫扶潤民心
天長市圍繞群眾最關心、最需要、最實在的問題,動員市直機關單位、社會公益團體與鄉村基層結對幫扶,推出了「愛心公益一鍵通」(智慧養老)、「與愛童行」(關愛兒童)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受到群眾的歡迎。
目前,已經組建了600餘支志願服務隊伍,總人數2.5萬人,今年開展活動2800多場次。志願者助力政府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解決一批突出問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做好「加減法」 立德育新人
在加強宣傳引導,提高群眾參與度上「做加法」。組織動員和發動廣大志願者和普通群眾參與「文明城市提升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等,廣泛號召黨員群眾講文明、獻愛心、樂助人。在崇德向善、守望互助中體現「文明之城」的溫度,凸顯「好人之城」的魅力。一大批優秀志願者在文明實踐活動中不忘初心,爭當表率,影響和帶動了身邊群眾主動參與、樂於奉獻,凝聚起了傳播文明、傳遞愛心的磅礴力量。
此外,該市還結合自身實際,在推動移風易俗,減輕群眾負擔上「做減法」,推動全市上下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事不辦」的濃厚氛圍。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天長市充分發揮「一會一隊一約」的作用,積極發揮鄉村紅白理事會和志願者的力量,引導廣大群眾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爭當移風易俗的宣傳者、引領者和示範者,著力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壞人壞事有人抓、陳規陋習必須改」的文明風尚。
打好「精準牌」 提升幸福感
天長市從提高志願服務供需匹配度、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需求出發,努力將思想宣傳與惠民服務融為一體,著力引導各地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發揮各自優勢,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核心孵化和打造志願服務項目,從而推動文明實踐工作形成「一鎮一品、一村一特色」的良好格局。
天長市仁和集鎮發揮巾幗志願者的力量,打造「好大姐」志願服務項目,群眾有了「家長裡短、夫妻矛盾、鄰裡糾紛」的困擾,都能在「好大姐」的幫助下找到解決的辦法。在天長市千秋街道千秋社區,以敬老助老為主要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也同樣收穫了群眾的掌聲,千秋社區老人群體較多,為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中資源和力量,以日間照料中心為平臺,為老年群眾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多種類型的服務,社區老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來源:滁州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