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肋骨斷過,腰椎橫突斷過,膝蓋做過手術,手指傷過,眼睛曾經縫了15針,四顆門牙都是假的……」
採訪張志強之前,記者在網上讀到了這段文字,了解到中國男子橄欖球隊教練是條鐵骨錚錚的硬漢。見面之後,才發現這位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山東漢子還有著難得的細膩:酒店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侃侃而談、一臉陽光。
現年38歲的張志強一直被譽為中國橄欖球第一人,香港七人制橄欖球賽得分紀錄保持者,他是前國家隊隊長、現任國家隊主教練,他被稱為中國的阿姆斯特朗,曾患睪丸癌但依舊奮戰在橄欖球運動的第一線。
他經歷中國橄欖球14年佔據亞洲前三甲席位的輝煌,也感受過2012年男隊無緣港國際七人制橄欖球賽正賽的無奈,在他看來,中國橄欖球隊成績下降很大的原因就是:沒錢!
沒錢,是中國橄欖球最現實且最尷尬的現狀。橄欖球入奧前,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每年下撥給橄欖球的外事經費只有60萬元,這些錢是中國男女橄欖球隊一年的國際賽事出差經費的總額。入奧後,外事經費仍舊是60萬。這樣的數字很鄰居比很是「寒酸」,香港和日本毫無疑問是亞洲橄欖球的「雙雄」,兩支隊伍每年對橄欖球的投入至少上千萬元,參加國際賽事的數量是中國隊的三倍。
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男隊甚至買不起作為基本裝備的醫用膠布,只能靠其他隊接濟。有時借到質量好、黏性大的膠布,小夥子們用一次都捨不得扔,小心翼翼地捲起來留著下一場比賽再用。這在當時的亞運會上,讓其他國家的橄欖球隊十分吃驚。而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很多球員更曾打趣的表示,自己根本不敢受傷,因為買不起治療傷病的藥物。
橄欖球女隊主教練鄭紅軍一直很羨慕前中國曲棍球隊主帥金昶伯的備戰待遇:經常帶隊赴歐洲拉練半年,讓隊員接受歐洲強隊的薰陶,但同樣基礎薄弱也同樣有世界前列水準的橄欖球隊(女隊在裡約奧運有望奪牌)卻享受不了這個待遇,「其實世界各地的俱樂部邀請有很多,南非、澳大利亞、義大利很多比賽都具有鍛鍊價值,但是沒有人願意出這份錢。如果針對奧運備戰進行參賽,現在中國隊參加的賽事數量絕對不夠,這個備戰條件實在是太低水準了。」
在鄭紅軍看來,現如今中國橄欖球隊閉關自守的訓練手段,是井底之蛙的作為。「不過這種拉練肯定需要很多錢,我們不是像桌球隊等隊能拿奧運金牌的隊伍,總局和協會的支持是存在多面性的,我們不可能張口就說要拿冠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