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2021-01-11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進入南京城,在40天內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

  和平年代,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記住這段歷史,出現了很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雖然視角不同、故事不同,但都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對遇難同胞的哀悼。

   1、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

  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共5集,以中國、日本和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記憶與反思為脈絡,以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日本女教師松岡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和中國歷史學者步平等幾位人物為線索,向觀眾全面展現了當今世界對二戰、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浩劫的歷史認識。觀眾將通過他們的視角了解那場反人類的暴行,看到他們如何用生命控訴暴行、伸張正義,如何用良知思考戰爭對人類生命的摧殘,去踐行珍惜和平、制止戰爭的理念。

  2、系列片《城殤》

  系列片《城殤》,反映了1937年南京城所遭受的創傷。整個系列片通過倖存者的講述、國際人士的證言、各種歷史影像資料,全部以實證與證言的方式,製作成系列短片,反映侵華日軍帶給南京的巨大創痛和深重災難。

  3、紀錄片《1937?南京真相》

  紀錄片《1937?南京真相》內容翔實,全片立足於大量的事實和證據,以客觀、獨到的視角,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當年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全片共六集,每集40分鐘,分別為:《古都淪陷》、《血海金陵》、《國際救援》、《屍山記錄》、《正義之劍》、《為了和平》。用四個小時的宏大容量展現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歷史場景:盪氣迴腸的南京保衛戰、暴戾血腥的大屠殺、捨身相助的國際救援、驚心動魄的正義審判、懇切真誠的和平祈求……

  4、電影《金陵十三釵》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裡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裡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5、電影《拉貝日記》

  影片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影片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詳實的史料。曾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

  6、電影《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7、電影《黃石的孩子》

  《黃石的孩子》是由中國、澳大利亞、德國聯合拍攝的一部抗戰期間的影片,於2008年04月0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的背景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飽受戰爭蹂躪的中國。電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英國人喬治?何克,帶領60個孤兒踏上不平凡的徵程。

  8、電影《五月八月》

  《五月八月》是一部通過孩子的視角來表現南京大屠殺那場人間悲劇的。視角獨特、立意新穎。從最初兩個孩子眼神中對戰爭的無知、懵懂,到後來目光中的滄桑、壓抑與憤懣,給人的唯一震撼就是:戰爭可以殺戮一切,包括孩子們的歡樂。(叢芳瑤整理)

相關焦點

  • 然而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少之又少
    我們熟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故事,了解猶太人遭遇法西斯血腥清洗的歷史,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涉及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少之又少。今天,2019年12月13日,已經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全國各界民眾以不同的方式祭奠死難者,復讀歷史,希冀和平。國家公祭日全稱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約翰馬吉的照相機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937年用一架1930年代的老式16毫米攝影機、拍攝記錄了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殺影像,共四盤放映長度達105分鐘的電影膠片(2001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親自將它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年輕人走進這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又是一年冬日來臨,已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歷史不應被忘卻,罪惡應該被譴責。為銘記侵華日軍暴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在南京建成開放。紀念館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每日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節假日更是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 國家公祭日丨今天,共同祭奠30萬遇難同胞|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
    來源:央視網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中外30萬遇難同胞慘遭日軍屠戮△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
  • 給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打「娛樂」標籤?!
    日前,美團旗下某APP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相關條目被標為娛樂標籤,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和批評。對此,@美團門票 1月2日下午發布微博道歉。搜丨事件緣由1月2日,有網友發現美團旗下某App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相關條目的「特色」一欄竟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和批評。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該APP在其他許多重要歷史遺蹟與紀念館的介紹中也發現了「室內玩樂」「無肉不歡」等不當標註。
  • 勿忘國恥 愛我中華 偽滿皇宮博物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40餘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民族之觴,須以國之名祭奠。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由子缺氧,她在以後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嚴重的腦損傷的折磨。」「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裡,」永富說,「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人以上;震驚世界。這些照片中有相當一部分從各種渠道流入社會,被中外人士發展。 對此,就連岡村寧次也頗為頭痛。1938年夏擔任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 軍司令的岡村寧次,在這年9月26日的陣中日記寫道:「更有甚者,屢屢有人將那些殘酷行為拍照寄回家鄉,實在是瘋狂之極,只能說是對神武精神的褻瀆。
  • 史論|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被長久掩蓋?
    83年前,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對城內的無辜人民實施長達四十多天的殘酷屠殺,造成30萬中國同胞遇難。雖然日本右翼分子對侵華戰爭時期的各種暴行百般抵賴,但歷史不容褻瀆,檔案資料是最好的證明。在大量的鐵證中,一批由日本人提供的影像檔案顯得尤為珍貴,是不可多得的日軍侵華罪證。
  • 吳為山親撰長文,講述南京大屠殺組雕創作心路
    為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2005年-2007年期間創作、落成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成為了我們銘記歷史、寄託哀思的載體。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默哀畢,在解放軍軍樂團演奏的《國家公祭獻曲》的旋律中,解放軍儀仗大隊16名禮兵將8個花圈敬獻於公祭臺上。之後,陳希發表講話。
  • 點點燭光祭奠逝者,請世界聽這和平之聲
    現代快報訊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傍晚5點30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祭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熒熒燭光,寄託哀思。75歲的陳聲德緩緩走上臺,他的父親陳文書,是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約翰·拉貝的助理,幫助拉貝了解難民營情況及協助國際友人運輸糧食;母親徐淑德是金中難民收容所醫務室護士,與一同避難的妹妹徐淑珍,在金中難民收容所參與救助難民。
  • 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9年,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胡信佳老人於12月4日去世,享年95歲。 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牧師約翰 馬吉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影像。
  • 用一首MV來祭奠1937 用一部微紀錄片來揭秘MV
    又到一年公祭時,揚子晚報精心打造四大融媒產品,祭奠血雨腥風的1937、祭奠30萬雖被屠殺卻永不屈服的亡靈,表達中華民族堅決抗爭到底的頑強決心以及珍愛和平的永恆信念。這四大融媒產品是:MV《南京1937》、微紀錄片《記住1937》、H5《同祭》、攝影展《祭·憶》。
  • 南京大屠殺記憶:4座紀念館、18處叢葬地、30處避難所
    慰安所是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見證,「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現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分館所在地。據史料記載,南京共有58處慰安所,其中22處地址不詳,留存下來的慰安所記錄了日軍的暴行和中國人民遭受的苦難。
  •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靠著野菜、做零工生活的蔣樹珍一家,在南京大屠殺中活了下來。83年過去了,再次講起那段歷史,老人的手在顫抖,泛紅的眼睛和哽咽的語調,難掩悲憤。▲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哭牆上,記錄了30萬遇難者的名字。每年12月13日,這裡都會舉行祭奠活動。
  • 針代筆、線代墨 她用傳統刺繡藝術展現南京大屠殺歷史
    長3米、寬2米的巨型刺繡作品《六朝松與紫金草》 盧小平攝/光明圖片 近期,《錦繡和平——梁雪芳刺繡藝術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出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