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今天,美國時間早上8點46分,紐約人像往常一樣,準備著新一天的工作。很多人剛剛抵達公司,在茶水間拿起今天的第一杯咖啡,扭頭翻看《紐約時報》的頭條新聞。
隨著一聲突然的巨響,地面和天花板劇烈的震動起來。辦公室瞬間充滿了刺鼻的焦味和滾滾的熱浪,當不知所措的人們試著逃命,卻發現,摩天大廈遠望的風景,此刻帶來了無限的絕望。身處400米的高空,狹窄的通道擠滿了惶恐和驚嚇,無法通行。能與之相伴的,只剩下噪雜、無序、鮮血、恐懼、哭喊、無助……
咖啡灑到報紙上,髒漬了美國歷史上「最壞的一天」,2001年9月11日。
這次恐怖襲擊造成了將近3000人的死亡。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了一場戰爭,並通過了美國愛國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小布希宣布開始對阿富汗發動軍事進攻。
9.11事件的現實意義格外深遠,政治經濟甚至民眾意識都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多位導演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過9.11。奧利弗·斯通執導了《世貿中心》,麥可·摩爾交出了《華氏911》,還有由十一位導演,以不同國家的不同的角度,分別拍攝長度為11『9「01的短片,組合成電影《九一一事件簿》。
如果說要在這些9.11題材電影中推薦一部,那我一定會選擇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的《特別響,非常近》
影片海報
史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他在中國觀眾中的認知度還不高,這位生於英國的高富帥,已經捧回了三座奧斯卡小金人。
第81屆(2009)最佳導演--《朗讀者》 The Reader (2008)
第75屆(2003) 最佳導演--《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
第73屆(2001)最佳導演--《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 (2000)
對,讓凱特.維斯萊特有機會封后奧斯卡的導演,就是這個人。
垃圾男孩(2014)
跳出我天地音樂劇(2014)
天窗(2014)
接見(2013)
特別響,非常近(2011)
朗讀者(2008)
英國名導短片集(2003)
時時刻刻(2002)
跳出我天地(2000)
八歲男孩(1998)
《特別響,非常近》的故事說來也簡單,一個名叫奧斯卡(託馬斯·豪恩飾)的男孩,在9.11中失去了父親,也失去了安全感,他害怕城市,害怕表達自己的痛苦。他偶然發現了父親(湯姆.漢克斯飾)留下的一把鑰匙,於是倔強的他在城市裡尋找父親留下的信息,也逐漸發現了更多陌生人,發現了更多關於失去的故事。
桑德拉·布洛克飾演奧斯卡的母親
史蒂芬用2個小時講完了故事,所有的鏡頭都落在普通人身上,讓每個觀眾都在電影中看見9.11事故帶來的絕望和傷痛,又在電影中找到面對生活的勇氣。
看過這部電影,我們也許都會心生一份包容、一份感恩,因為每個人都曾在生活中失去所愛。沒有例外,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不敢袒露內心,要隔著門才能偷偷說愛你
害怕時,都需要寫著金句的小紙條鼓舞前行
不要忘記生活品嘗偶爾的甜蜜
written by 不小姐
pics from huaban
「這個世界不可怕」
「但世界上充滿了可怕的人」
from 《特別響,非常近》
啥電影
電影冷知識 | 勾魂小短片
電影重度愛好者 歡迎關注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