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省市的初高中包括高校已經進入了開學的正軌,而幼兒園開學時間尚未公布,幼兒園的家長看著」別人家開學的孩子「滿眼的羨慕,家長是真心想要送」小神獸歸籠「啊,小神獸在家可以什麼都不用幹,但也卻讓家長什麼也幹不了。
家長直呼要崩潰
朋友家的孩子在讀幼兒園的大班,孩子在家宅了這麼長時間,玩具都玩得不想玩了,每天就是盯著電視、平板、小視頻來看,不讓她看就大哭大鬧,真心整不了。
然後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大人白天要上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陪她,晚上還要進行親子閱讀,有時講著講著大人都睡著了,孩子還沒睡。
有時家裡的老人會帶孩子下樓去玩一會,但更不輕鬆,說跑就跑,說跳就跳。
老人的體力怎麼能跟得上孩子的步伐,一想到這些朋友都頭大,真的期待幼兒園趕快開學。
輕鬆帶娃可以這樣做
其實在疫情期間各大幼兒園的課程也沒有閒置,大都開設了一些適合孩子在家玩耍的親子線上遊戲和活動。對於雙職工或老人無力帶孩子的家庭來說,現在有人能幫忙帶孩子就是最大的滿足了,幼兒園的主題遊戲和活動根本沒辦法進行。
但是幼兒園老師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出現這樣的困難只能大家一起克服,埋怨和逃避都不是辦法,所以家長還是要以幼兒為主,逐步跟進幼兒園的主題活動,而且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生活、學習等時間,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的家長會找一堆藉口和理由,什麼孩子管不了、沒時間、不聽話等等,我想這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理由。
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那當家長再回過頭來在想找回當年親子時光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就拿朋友家的孩子來說吧,長時間的看電子產品孩子的眼睛肯定受不了,而且作息實在是不規律,家長如果不早先就發現問題然後糾正問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後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出現問題,再等到開學的時候,孩子都沒有辦法順利過渡。
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花了很大的時間和心血,包括各大幼兒園推行親子閱讀、百日閱讀等等,我們都知道繪本故事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少不了的啟蒙書,家長為了給孩子挑選好的繪本也是費勁了心思。
其實繪本更重要的是通過有趣的圖片、生動樸實的語言和動人的故事來幫助家長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促進孩子情商智商和想像力的發展。
不過面對琳琅滿目的繪本世界,挑選出適合孩子閱讀的又能幫助孩子成長的繪本故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嬰兒從小開始閱讀繪本故事,上小學後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都比同齡人優秀,所以我們大浪淘沙的幫孩子選擇適合他們的繪本故事。
其中這套繪本故事以6個可愛的小動物為主角,個性鮮明的教孩子識別不同的情緒和性格,這套繪本都是故事系列,旨在對孩子進行性格和情緒方面針對性養成。
其中《貓咪對小魚的懷念》和《神奇的「勇敢石」》通過小貓和小老鼠的故事來學會堅強和勇敢的品質。
《一起去玩蹺蹺板》、《送給小兔子的蛋糕》和《小貓咪戴眼鏡》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和同伴合作,努力的關愛他人。
《有用的長脖子》《小老鼠過生日》和《小猴子成大哥哥》更偏向於情緒的培養,學會接納和肯定自己。
這套書的適用年齡很廣,0~6的孩子都可以閱讀,1~2歲,父母可以讀給寶貝聽,3~4可以進行親子閱讀,4歲以後孩子就可以自己讀了,而且獨家附贈故事音頻。
3~6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孩子經常發脾氣、鬧情緒是需要用故事來破解孩子的情緒的。
例如《小猴子成大哥哥》,就是用生動而現實的故事來幫助有二胎的家庭,因為有了小寶而大寶感覺心裡不平,需要抒發和學會接納他人。所以不必擔心有了二寶,媽媽就不愛大寶了。
而害羞的小貓咪因為帶了眼鏡害怕受到小朋友的排擠,產生擔憂的情緒,但小貓咪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朋友的關懷。
其中小貓咪樂觀開朗讓孩子收穫快樂和勇氣,成為許多孩子的學習榜樣。
而《一起去玩蹺蹺板》是一個非常有愛的故事,講述了長頸鹿和小老鼠一起玩蹺蹺板,但小老鼠、小猴子、小狗都太輕了,不能和長頸鹿一起玩,於是它們想到各種好玩的遊戲,但長頸鹿依舊不能和他們玩在一起,因為他的脖子太長了,但為了能夠繼續玩下去,就必須要想到更好的辦法……
蹺蹺板的故事不僅給孩子帶來了歡樂,同時還給孩子打造出了一個充滿愛心和友情的童話世界。
《送給小兔子的蛋糕》則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慢慢告別自私的心理,小兔子肚子餓了,小狗在吃蘋果,小老鼠在喝果汁,小猴子在吃麵包,但他們都不願意和小兔子分享,小兔子能怎麼辦呢?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給小兔子呢?
閱讀繪本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豐富更是對審美的教育,這8本故事繪本,通過呆萌的畫風、充滿童趣的故事,直接激發孩子對美的鑑賞力、對色彩的熱愛。
其中這套繪本插畫由艾琳娜·凡·林登胡茲創造,她獲曾獲得密涅瓦格羅寧根美術學院插圖和設計專業學位。
作者為朱蒂斯·庫本思,她是私立小學的校長,很喜歡講故事,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和孩子們的純真是她靈感的源泉,北大心理學心理學教授傾情推薦。
孩子的情緒、性格需要家長的耐心幫助和呵護,所以在他們啟蒙階段,為他們選擇適合心靈成長的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未來身心的發展。
END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點讚、留言與轉發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歡迎交流教育心得!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