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熱愛盆景,多年來對盆景藝術有所體會。製作盆景的各種樹種生態不同,掌握盆景藝術造型節奏感的特殊性尤為重要。由于欣賞者角度不同,文化素質以及民族、流派的差距,所以現代盆景藝術要求層次更深,內涵更豐富。出於這種理念,試說它的「節奏感」。
節奏感的概念:
「節奏」,原出於音樂的樂理演奏技巧,簡單講。就是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有強有弱的相同時間長短片斷,按一定次序循環重複,叫節拍。節奏與節拍在音樂中同時並存,比似音樂的骨髂。如樂句裡每小節有兩拍,那麼,第一拍為強拍,第二拍為弱拍;如若每小節有四拍,第一拍為強拍,第二拍為弱拍,第三拍為次強拍,第四拍弱拍,見分析圖解。如若配合表情用語「漸強」、「漸弱」……等,節奏感更為豐富(見下圖分解)。
分析圖解
上述樂理的認識理解,在日常生活環境事務中有著廣泛的實用意義,如:人們常說的生活節奏;醫學上的生理節奏,生物鐘節奏;運動員掌握場上的運動節奏等。簡單理解,應快則快,應慢則慢,合符實際的,事實求是的,不能紊亂的科學態度。又如:演講中語氣抑揚頓挫,高低不平,使人聽到自然氣息,不感寂寞,心潮起伏,演講者掌握住內容的節奏,聽者感受到韻味,這就是節奏感所在。嶺南盆景藝術的提高,也不能離去上述的哲理。
然而,盆景藝術的「節奏感」如何理解運用呢?抽象的名詞實語只要懂得它的來龍去脈,以及它擴展應用的特殊性,那麼,當你欣賞盆景藝術時,腦海裡被它誘導出多姿多彩的意境神韻所吸引,無不與盆景藝術的節奏感有關。一部交響樂,一首詩,一幅畫意,有變化才有生命力,有韻味才有吸引力,這就是節奏感的真正意義所在。
盆景藝術中的節奏感
嶺南盆景藝術是非常講究節奏感的,沒有節奏感的盆景造型就顯得呆滯,死版,不「活」。或是壅塞不暢,公式化,千篇一律,味如嚼蠟,這是從有形的盆景中誘導出來的無形評價(見圖照1A、1B)。能體會盆景藝術節奏感的變化如何表達,大概有樹冠、樹幹、素仁樹相、怪樁樹相、枯乾舍利樹相等五方面的造型:
圖照1A 日本82屆國風展作者:山本泰詩
圖照1B 樹種:獅子頭 收藏:日本 山崎二郎
分析:從圖照1A、1B展出的一組盆景,這是日本盆栽有代表性的作品,構圖公式化,千篇一律,扇形的樹冠雍塞不暢,顯示出濃鬱旺盛的栽培技術,科技含量高,視覺印象好,但不講究樹氣,樹勢,沒有節奏感可言。悟覺不到更深層次的韻味。
一、樹冠節奏的變化
大家都知道,日本盆景大多以等腰三角形為基調的矮壯樹造型為主體,整體樹冠及局部託冠,變化不大。給人們的印象,工整,華麗,樹相健美,結構嚴緊。但千人一面,缺乏個性,沒有節奏感,當然,與他的民族流派有關(見圖照1C—1D及分析圖解)。
圖照1C 樹種:檜柏 收藏:日本 福田壽夫
圖照1C 分析圖
(註:摘自本刊第4期34頁,日本《盆栽逸品集》)
圖照1D 樹種:黑松 作者:日本 木村正彥
圖照1D 分析圖
(註:摘自本刊第4期22頁,日本《本村正彥的黑松改作示範》
分析:上圖1C為有代表性日本林型盆栽作品,1D為有代表性日本獨頭獨幹類型盆栽作品,共同的基調是三角形構圖,樹面扇形,變化不大。講究壯重、華麗、結構嚴緊,矮化(不超過1米,理想高度83公分,圖照1D刻意改作為83公分),形象表達為主,象徵性的植物自然生態構圖(聖誕樹型式),寫實較強。按嶺南盆景藝術的觀點分析,未能體現出內涵中的意境神韻所在的形象思維的節奏感表達。那裡有樹氣、樹勢可言?當然,與它的民族流派有關。
嶺南盆景樹冠的變化豐富多彩,基本上不講究樹冠的形狀。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基定的樹冠形狀格式造型標準,任其發揮,富有節奏感為追求目標。
眾所周知,嶺南盆景藝術除講究 「功力」外,樹氣、樹勢非常重要,是嶺南盆景藝術神韻的象徵,也是它的藝術評比基本要求。給觀賞者視覺第一印象,樹相樹冠的變化有無新鮮感,如何做到型同而神不同?那就是利用節奏的變化融會貫通到樹相樹冠的構圖中去。利用樹相樹冠表達「動感」的節奏感有:
1、單向風吹動感的節奏感變化:風吹產生動感,首當其中是樹冠,因樹冠佔盆景的總體面積最大,所以面積越大受力越強,樹冠形狀變化就越大。由於樹冠骨架結構質量不同,致使隨風力產生動感的節奏變化各有所異,感受有別(見圖照2A及分拆圖)。
圖照2A 樹種:博蘭 命題:《回眸》 作者:陳日生
圖照2A 分析圖
分析:出於單側風向,在牢固樹冠骨架支撐下,其節奏在平衡線內程跳動狀態,強者飛躍,弱者迴旋低落在樹幹枝託中央,有明顯的避風感覺,與強勁的「力度」形成反差,感染力是來自枝託強、弱、長、短的節奏感,颶風使人心跳,驚險恐懼感。樹冠本身正在「戰颱風」。筆者認為「回眸」的命題,意境不夠深,未能反響出動感的更深層面。
2、跌枝下垂的節奏感變化:嶺南盆景藝術造型,常用跌枝手法,利用單枝託或多枝託跌下形成「力度」的樹冠整體構圖,製作者的意境神韻趨向,是依靠節奏的變化來表達(見圖照2B及分析圖)。
圖照2B樹種:三角梅命題:《禮賢下士》作者:鵬程盆景藝苑
圖照2B分析圖
分析:嶺南地區熱帶颱風多,經常受自然環境的風雨雷電影響,植物為了生存,練就一身好骨架。枝託斷裂跌下再向上生長,而此反覆多次,形成粗壯的蓄枝,下垂跌宕起伏的節奏,致使觀賞者感覺到樹冠枝託,有強弱粗壯長短之分,表達「力度」有輕重大小,急速迴旋跌宕的節奏感,其「功力」建立在蓄枝的基礎上。
3、下垂蕩漾的節奏感變化:其實,柳格樹冠構圖造型,離不開「下垂」、「飄逸」、「蕩漾」這些有代表性的動感節奏術語。它的樹冠構圖如何變化,也離不開節奏感的合理應用(見圖照2C及分析圖)。
圖照2C 樹種:小石積作者:葉良成
圖照2C分析圖
分析:這是一盆典型的柳格造型有節奏感的盆景,在保持嶺南盆景藝術截幹蓄枝的基礎上塑造出來的動感形象,樹冠保持著起伏不平,高低強弱,急轉迴旋直下的節奏,襯託出整體樹冠的構圖。為主調的下垂、蕩漾的動感場面,使觀者看起來很「活」,很新鮮。
4、飄逸奔月的節奏感變化:嶺南盆景橫斜型式,表達飄逸奔月的動感節奏,其樹冠主要由枝託構圖,樹冠的動感是來自枝託節奏變化,既有宏觀,亦有微觀。細微之處是在脫衣換錦的裸露下,才能體現出其「功力」的節奏感所在,是嶺南盆景的傳統特色(見圖照2D及分析圖)。
圖照2D 樹種:相思 作者:劉仲明
圖照2D分析圖
分析:是一盆有代表性的嶺南橫斜飄逸動感盆景,在截幹蓄枝的基礎上利用枝託「力度」的節奏感來構圖樹冠,既有表現大局的樹氣、樹勢的節奏感,也有局部枝託的(樹上樹)微觀氣勢節奏感表現。構圖是隨著樹氣、樹勢的節奏變化而定,沒有固定的模式,每一盆景中,可型同而祌不同(型式相同,表達手法不同,帶意境神韻不同。)。
5、高飄樹冠風壓節奏感變化:高瘦簡潔的立體樹冠構圖,要領在樹冠枝託的節奏上,由於構圖簡潔,必須層次分明,主次有別,所以每一枝一託的位置、責任、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節奏關係。局部不足,就會影響全局美感(見圖照2E及分析圖)。
圖照2E 樹種:黑松 命題:《守望》作者:仲文庚欣
圖照2E分析圖
分析:這是有代表性的,樹幹有明顯節奏感的素仁黑松樹相盆景,高瘦橫斜挺立,層次分明,構圖簡潔,空透明朗,三層枝託構成的樹冠,節奏強弱變化分明(或說長短、大小、頃斜角度分明)。觀者有感於步步高升或居高臨下的意境,其神韻《守望》,切題佳作。
二、樹幹為主體的節奏變化
嶺南盆景藝術中多以樹為主體(也有以石為主體),而樹相之中又以樹幹為主體,所以樹幹的節奏感變化影響整體盆景的藝術構思至關重要,大多情況下意境神韻由此而生。
1、單幹樹氣節奏感變化:單幹樹氣又謂稱獨頭獨幹樹相,是嶺南盆景藝術最為豐富多彩的節奏變化。變化的內容因人而異,因樹而異,因材而異,因時代不同而異,有著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要舉實例頗多,選三例述之(見圖照3A、3B、3C及分拆圖)。
例一:表現「力度」為主的懸崖盆景。這是一盆懸崖型式的山松盆景,樹種較特殊,自古以來稱頌 「松樹的風格」,人們以各種形式讚頌。在嶺南盆景藝術造型中,表現「力度」為主的節奏變化,其「力度」含義:一為有形的表現,如「勁松」等感性認識;二為無形的深層次體會,如「松風」、「松格」等理性認識。「有形」與「無形」,通過感性向理性的轉化,這就是常說的意境神韻誘導。三例都是山松,有上述共性(見圖照3A及分析圖)。
圖照3A樹種:山松 命題:《懸功》作者:葉以健
圖照3A分析圖
分析:嶺南盆景藝術難度首選是懸崖型式。山松,是懸崖型式中的代表,依靠樹幹節奏的變化,塑造形態各異的與自然環境作鬥爭的歷史遺韻,它的生存鬥爭過程從樹幹強有力的節奏感體現出來。失去抗爭就失去節奏感,就被地心吸力徵服,節奏的變化始終是由自然環境,地心吸力,求生欲望所決定。懸下跌宕過程沒有固定模式,只有節奏感的表現力,在嶺南盆景藝術中紮根深,體會也深。圖中《懸功》,取意在懸崖峭壁上練功,必需站得牢固,體現嶺南盆景藝術截幹蓄枝「力度」的重要性(見本刊08年第6期〈懸崖式盆景的深層次理解〉)。
例二、表現高飄樹幹的動感節奏。山越高風越大,這是自然現象。山松就在這種自然環境下頑強生長,挺立高昂的樹幹往往留下獨特的搏擊遺韻(見圖照3B及分析圖)。
圖照3B樹種:山松 命題:《颶風》 作者:葉以健
圖照3B分析圖
分析:山松表現奮發向上,艱苦奮鬥,求生上進的節奏感變化很多,本例樹幹曲折向上,軀幹全無枝託,頂部折斷倒下再生部份枝託為特點的造型。構圖簡煉,風壓強勁飄逸,形象迫真。突出表現瞬猛有力的樹幹節奏,由此誘導出抗風鬥雨,逆流挺進,勇往直前,激勵人生的良好榜樣。
例三、利用樹幹強勁有力的,橫斜飄逸造勢的節奏變化。樹幹橫斜造勢難度較大,所表現的「力度」也大,無需枝託太多的襯託,看點集中在樹幹的節奏上(見圖照3C及分析圖)。
圖照3C 樹種:山松 命題:《逆流》作者:葉以健
圖照3C分析圖
分析:山松的造型樹氣樹勢至關重要,要有「勁松」的感覺,上圖出土提根橫斜,小角度折斷飄出,多「角」顯示瞬猛實力,反覆迴旋,保存能量積蓄,節奏分配合理。
2、多幹樹氣節奏感的變化:多幹包括雙幹、三幹及林型。其單幹的變化莫測只說明局部(在音樂中稱音節的變化),大局的節奏感要從多幹的整體結構才能看出其意義所在。實例也多,選三例述之(見圖照4A、4B、4C及分析圖)。
例一、表現親情節奏感的變化:雙幹的意境神韻表達方式很多,有所謂「夫妻樹」、「子母樹」、「情侶樹」、「生死樹」等造型中的意境神韻表達,但這些都是以樹幹的不同節奏感變化來實現,如若沒有節奏變化就平淡無味,就談不上藝術感了(見圖照4A及分析圖)。
圖照4A 樹種:博蘭 命題:《雙龍戲水》 作者:林文 圖照4A分析圖
分析:構圖中兩樹幹高低、大小、粗細、紐曲、彎折、迴旋不同,形成豐富的節奏感,由此帶來上述抽象而深淵的意境神韻。如命題中「雙龍戲水」的動感節奏場面,可見一斑。
例二、利用多幹表現某特定情景的節奏感變化。多幹構圖,首先明確主體情景的主題。情景的表達,依靠多幹的節奏變化莫測來表達。表達「景」較容易,表達「情」較困難,「有形」與「無形」的製作的理念,能體現出製作者的藝術修養,盡顯技巧(見圖照4B及分析圖)。
圖照4B 樹種:雀梅 命題:《歡聲笑語》 作者:徐聞
圖照4B分析圖
分析:此例用多幹的節奏來表達情景場面。主題明確,虛構的場面活躍,細膩。每條樹幹無論大小高低都有明確的節奏區分。獨特的嶺南盆景藝術截幹蓄枝手法製作出來的樹上樹(樹中有樹)的節奏感結構。抽象的情景表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例「歡聲笑語」的表達,到位,恰如其分。
例三、利用多幹表達自然氣息的節奏變化。這是一個獨特的高水平的多幹構圖,表達大自然景觀為主體,有別於情景表達,大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森林造景看似平凡,必不可少。平凡的林景能以如此高超獨特的藝術手法,使觀賞者耳目一新(見圖照4C及分析圖)。
圖照4C 樹種:相思 命題:《點畫煙雲》 作者:徐鴻德
圖照4C分析圖
分析:獨木不成林(它是一頭多幹),茂密森林沒有路變為原始,如何表達呢?確費心思。製作者不用「分組」、「留路」的常規手法,始終保持「茂密」、「原生態」的理念,在此基礎上下功夫,值得提倡。另及。韓學年先生的《退耕還林地回春》(並林型式)也是此類作品,也值得一讀(請參閱本刊07年第3期42頁)。
三、素仁樹氣節奏感。
「素仁樹」,又稱「高瘦樹」。 嶺南盆景藝術中的高瘦樹以素仁為代表,故稱之為「素仁派」,與文人樹相通。流派較早出現,其後才文人樹謂稱。只不過地區性的印象不同罷了,選四例述之(見圖照5A、5B、5C、5D及分析圖)。
例一、單幹弱節奏變化。素仁樹講究樹氣。「氣」,輕清而上浮,能流動,喜上升。構圖要求簡潔、清雅、不能「濁」,枝託質量高,以表達淡薄名利,與世無爭,品德高尚的意境神韻理念為主,樹幹節奏緩慢,樹氣流暢(見圖照5A及分析圖)。
圖照5A 樹種:山松 命題:《禪意》 作者:韓學年
圖照5A分析圖
分析:普通樁材,能有如此深淵的意境神韻表達,關鍵在於具備「情」與「景」的文化氛圍,這樣的氛圍,離不開製作者利用節奏變化來表達。「情深」、「景活」就能衝破「版」、「滯」的束縛。《禪意》製作手法是利用弱勢而孤單緩慢的樹幹節奏帶動流暢上升的樹氣,內心清靜涵養,而又不失和諧友善的用意,是嶺南盆景素仁樹相的典型佳作。
例二、雙幹漸進節奏變化,雙幹素仁樹,神韻比喻很多,內涵豐富,意境深淵,講究文化修養,盆景中的高雅藝術作品表達靠理解,這是未能做到群眾化的原因。隨著社會發展,素質提高,認識理解逐步加深,其作品會受歡迎的(見圖照5B及分析圖)。
圖照5B 樹種:落葉杉 作者:陸志偉
圖照5B分析圖
分析:嶺南盆景藝術的高瘦樹,是以素仁為代表的造型風格。有著嚴格的枝託節奏感構圖,多一託為多,少一託為缺,富有節奏的樹冠更為重要。觀賞者能覺察到高尚清雅,輕快亮麗,健康脫俗的形象,除了樹冠枝託的節奏表達出漸強與漸弱,和諧與統一誘導出來的意境神韻外,雙幹的大小、高低、徑圍的粗細,樹幹頭與尾比例等,反差最為重要,它直接關係到整體樹氣的強弱節奏變化。
例三、滄桑遺韻節奏變化。成功者,有其艱苦經歷;失敗者,有它不可磨滅的教訓,這就是歷史滄桑的遺韻。平淡人生,無所印記;可歌可泣的人生烙印,使人回味(見圖照5C及分析圖)。
圖照5C 樹種:山樹:命題:《遺韻》作者:葉以健
圖照5C分析圖
分析:一看樹幹就知道久經風霜,飽受摧殘,始終挺立,昂首挺立向上的模擬構圖。吸引視線是在樹幹節奏的特殊變化上,明顯確立樹幹為主體,樹冠變作培襯,在九死一生的絕境中,不是生存下來嗎?構圖簡潔到不能再簡,一目了然。
例四、表現不屈不撓的節奏變化。意志剛毅,不屈不撓,堅強而不失智慧。須不能昂首挺胸,但堅忍不拔的內涵從樹幹的節奏表現無遺,(見圖照5D及分析圖)。
圖照5D 樹種:山松 命題:《道骨仙風》作者:韓學年
圖照5D分析圖
分析:《道骨仙風》是素仁樹造型範圍,與上述圖照有很大差異,此造型利用樹幹強勁有力大幅度彎曲的強烈節奏,襯託出人生百態。比擬骨氣內存(舍利枝),雖有缺陷(缺託),委曲不能求全,內心奮發向上,終有爭榮之日,實現正果。作者構圖不求全,任其自然發揮,沒有多餘裝飾。下垂飄逸的枝託,顯示後天的功力。
四、怪樁樹相節奏感
具潮流性特點,樹相越怪越好,獨一無二,沒有翻版,叛逆傳統造型,標新立異,但始終離不開嶺南盆景的培植要求,截幹蓄枝法的功力,合理的枝幹具有豐富的節奏感為上品,選舉三例。
例一、樹冠怪異。傳統的樹冠造型較為常見,且規範性強(特別是日本盆栽)。特異的樹冠造型,別出心裁,表達形式多,本例樹冠構圖,有獨特層雲飄逸節奏(見圖照6A及分析圖)。
圖照6A 樹種:山松 命題:《橫空出世》作者:鄭永泰
圖照6A分析圖
分析:樹冠造型與日本盆栽有明顯差異,不取用等腰三角形結構,以橫空出世的雲彩,凌駕單側立體空間,留下明顯的上下空白點,幾乎看不到樹幹,而樹冠的構圖佔整體面積90%,並且一字排開,製作者目的利用樹冠「造勢」,不拘一格。
例二、樹幹怪異。植物朝光作用,挺直生長,理所當然,故用作杉材為多。若作盆景胚材,樹幹選擇與此相反,越是曲折怪異,越受青睞。一般彎曲為常見,特殊彎曲為怪異(見圖照6B及分析圖)。
圖照6B 樹種:榕樹 命題:《有風鳴春》作者:徐鴻德
圖照6B分析圖
分析:嶺南水鄉古榕樹,樹冠宏大,氣根縱橫,覆蓋面廣,鄉土氣息濃,盆景造型雄偉,意境壯觀,矮壯樹選材多。此例獨幹特異,塑造高瘦樹為之一別,有素仁樹的怪別形象。
例三、象形怪異。形似造型,較易認同,眾人喜歡;神似造型抽象,靠誘導理解,難度頗大,製作技術要求高。象形樹而言,嶺南盆景要求不但神似,還要講究「功力」,有功力的作品才是怪異樁材的精品。怪在那裡呢?似是而非是為「神」也。能體會到有神的製作過程,就不容易了(見圖照6C及分析圖)。
圖照6C 樹種:山松 命題:《大展鴻圖》作者:葉以健
圖照6C分析圖
分析: 近來有一股怪樁熱潮流,為滿足新一代好奇心理,因而隨之,從之。怪樁選擇,確靠天賦,「怪樁」不是另類的意思。簡單理解是有獨創性,造型奇特,出乎意料之外,倍感新鮮。有了怪樁,不等於可以成材,經過藝術加工培養,才能成為真正的盆景藝術品。上圖照的《大展鴻圖》,山松樹種,「勁松」印象,「力度」為主。構圖造型主題已經確立。「怪樁」經裁截調整後,形似「飛鷹」,那麼在節奏感的表達上,就要從神似的大鵬在高山崖頂上,展翅下滑飛翔的意境神韻中下功夫。這種製作意向所花費時間、精力可想如知。當然,這也是一種藝術享受的過程,而不應覺得是受苦受累。
五、枯乾、舍利的節奏感變化。
枯乾與舍利大同小異,枯乾面積較大,舍利是局部,名詞不同,意義近似,但在整體構圖上有所差異,差異是在節奏感的變化與利用上。目前中外盆景、盆栽界都有一批熱衷於此造型的同仁,型式花樣很多,現舉有代表性的二例述之,
例一、舍利幹(見圖照7A及分析圖)。
圖照7A 樹種:杜松 作者:臺灣 梁悅美
圖照7A分析圖
分析:梁教授一盆有代表性的舍利幹傑作,造型獨特,「枯」與「榮」對比反差強烈,觀賞者印象深刻,為之難忘,常有回味(註:此作品發表在【中國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封面)。主體突出表現的強弱、大小、迴旋的動感舍利幹節奏上。有節奏感的舍利幹使人感到「死」而復「活」,體現出絕境逢生的精神實質,達到激勵人生。再配以「榮」的另一面造型,反差對比更鮮明。為主體的舍利幹營造氣氛。
以上所列舉的在盆景藝術節奏感中的樹冠、樹幹、素仁樹、怪樁樹、枯乾舍利五部分的變化造型,以各個不同的實例材料論述節奏感的理解應用。這是嶺南盆景藝術深層次的理論研究,雖然抽象,理解亦難。但在實例分析面前,不可不承認它的存在和對藝術深化的重要性。筆者只不過想從理論與實踐中作些探討,不當之處熱望同仁指正。
關於綠林盆景
.
愛盆景愛生活,長按下面二碼加我希望與更多盆友交流!
個人微信:cui1281942346
電話:134096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