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元一杯的街頭珍珠奶茶,再到二十起步的新式茶飲,奶茶在消費者的心目中重新被定義。面對喜茶、奈雪の茶、星巴克等網紅奶茶的誘惑,很多消費者不惜排隊半小時,甚至甘心被「黃牛」。
凜冬將至,如果你還沒有收到秋天第一杯奶茶,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遲來的冬日第一杯暖飲。
2020年12月,《消費者報導》整理了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藥監)等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公布的關於餐飲場所銷售的現泡茶、果汁等產品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監管部門抽檢發現不合格新式茶飲共119批次,包括現泡茶、果汁等產品,不合格原因以微生物超標為主,其次是檢出人工色素、甜味劑、防腐劑以及營養指標不達標。
品牌方面,奈雪の茶、素匠泰茶、蓉李記、好利來(002729)等茶飲店、餐飲店製作的飲品曾抽檢不合格。此外,喜茶、星巴克、CoCo、一點點等部分門店曾因衛生問題等被要求整改。
奈雪の茶、好利來不合格
抽檢結果顯示,抽樣單位為暢源(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逸璟餐飲有限公司不合格次數最多,其銷售的不合格飲品有3次上榜。
其中標稱由暢源(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加工日期為2017/11/10的火龍果雪梨汁、西瓜汁、蜂蜜雪梨汁均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
標稱由上海逸璟餐飲有限公司銷售的、加工日期為2017/5/4的鮮橙汁、雪梨汁、西瓜汁也被檢出不合格,但是具體不合格項目未公布。
此外,奈雪の茶、素匠泰茶、蓉李記、好利來、桃源裡等品牌旗下飲品也曾抽檢不合格。
據官網資料,「奈雪の茶」隸屬於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而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其全資子公司。抽檢發現,標稱由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渡河路店生產及銷售的大咖鴛鴦(2020/8/5),菌落總數檢出值為130000CFU/mL,是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現制飲料》(冷加工現調飲料≤50000/CFU/mL)的2.6倍。
另一茶飲品牌「素匠泰茶」3次上榜,不合格飲品涉及2家門店。其中標稱由深圳市龍華區素匠泰茶餐飲店經營的奶沫泰味奶茶(2018/5/18)、泰式珍珠奶茶(2018/5/18),以及梧州市長洲區素匠泰茶尚都飲品店銷售的泰奶茶(2020/6/23),3批次均檢出禁用色素日落黃。
成都餐飲品牌「蓉李記」有兩批次飲品不合格,抽樣單位均為信州區蓉李記小吃萬達店,其生產並銷售的金杏蜜桃(2017/7/27)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草堂烏梅飲(2017/7/27)則為菌落總數超標。
由於微生物汙染被兩次點名的,還有知名蛋糕品牌「好利來」。標稱由信州區好利來蛋糕萬達店經營的玫瑰奶茶(2017/7/27)菌落總數超標、草莓果汁(2017/7/27)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都不合格。
逾八成在微生物項目上「翻車」
在這個新冠病毒卷席全球的敏感時期,「衛生」顯得格外重要。
然而,從不合格項目上看,新式茶飲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微生物汙染,佔比超過八成,其中菌落總數超標88次,大腸菌群超標56次。
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都是微生物指示菌,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加工及運輸儲存等環節中是否符合規範。
如果出現「超標」則說明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等環節中可能存在不規範,食品衛生狀況有待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菌落總數超標」和「檢出大腸菌群」不一定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關鍵要看是否有致病菌,常見的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這些致病菌可能導致人體出現腹瀉、腹瀉、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重點是,「菌落總數超標」和「檢出大腸菌群」也說明檢出致病菌的概率較高。
標稱抽樣單位為上海美望實業有限公司成山路店銷售的百香果雪梨汁(2019/4/24)菌落總數檢出值為2300000CFU/mL,標準規定≤100000CFU/mL,是標準限量值的23倍。
標稱由上海華景沙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的西瓜汁(2019/9/10)大腸菌群超標,其檢出值是1000000CFU/mL,超出標準限量值的9倍。
喜茶、星巴克等門店曾被責令限期整改
在消費熱度和資金的加持下,一些新式茶飲品牌不斷湧現,同時也加緊了布局全國的步伐。
有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的新式茶飲門店就增加了約48萬家。
新式茶飲的門店越來越多,它們的衛生情況如何?
本刊統計了2019年、2020年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對一些網紅茶飲店進行突擊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結果顯示,近兩年,喜茶、奈雪の茶、CoCo都可、一點點、星巴克、益禾堂、蜜雪冰城等品牌都曾因門店違規被責令限期整改。
其中,喜茶多次上榜,涉及5家門店,監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部分門店「飛蟲多」「餐具用具清洗消毒設施少」「飲品及食用冰菌落總數高於同類標準」「餐具清潔程度不達標」等問題。
2020年6月,另一新式茶飲品牌奈雪の茶由於「工作人員徒手操作,未佩戴口罩」等被要求整改。
上黑榜的還有傳統咖啡品牌星巴克,其中星巴克上海奉賢南橋百聯店因蟲害問題停業整頓。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