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雅克·博塞 著
2019-04-27 15:09
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公主安娜·阿瑪利亞是普魯士弗雷德裡克二世的侄女,1756年在她17歲的時候嫁給了年輕而羸弱的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他們結合的初衷是儘快挽救這個瀕臨絕嗣的貧困公國,該公國最大的財富來源是向普魯士王國販賣士兵。兩年後,當七年戰爭的戰火開始肆虐之時,公爵去世了。用安娜·阿瑪利亞的話說:「18歲才是我人生最輝煌階段的起點。我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成了一個寡婦、監護人,還有攝政王。」幸好她既聰慧又精力充沛,她任命了一位能幹的首席大臣,在數年之內成功恢復了公共財政。安娜·阿瑪利亞對她的父母和叔叔的赫赫有名的王宮十分懷念,她的偉大設想是將位於德意志稍邊遠地區的魏瑪打造成智識中心。她開始了這項工作,並在1775年傳位給兒子卡爾之後,更是一心投入其中。她熱愛戲劇、音樂、文學,並且極為慷慨地邀請享有自由主義精神的畫家、音樂家和詩人齊聚她的「圓桌」(Tafelrunde)。她對魏瑪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關閉了剩餘的牛棚,安裝了公共照明系統,並在1761年決定將16世紀的「綠色小城堡」(Grüne Schlößchen)改造成一座圖書館,用來存放1766年搬到宮邸裡的作品。
自1766年起,公爵圖書館就坐落在公爵以前的住所。為了設置閱覽室和安放兩層書架,公爵夫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進行改造。公爵的圖書館早已存在,當然,它雖然始於16世紀的魏瑪,但直到1691年才正式落成揭幕。圖書館館藏已有很好的基礎,但對文學擁有獨到品味的公爵夫人深知其不足。項目採用了最初的設計,很快便付諸實施了。建築的中心被打開,創造了一個可供閱覽和保存圖書的巨大中央空間,上面是一個擺滿書架的相當大的廊臺。在大廳和城堡外牆之間,寬闊的走廊環繞著大廳,走廊兩邊都擺放有書架。圖書館的洛可可晚期風格裝飾嚴肅、簡單、迷人,而且實用。深色板條的鑲木地板看上去就像是鋪著地毯一樣。這裡到處都是繪畫、裝裱的畫作和造訪此處的名人的白色大理石半身像,在整個歐洲早已聲名遠揚。迥異於那些多如牛毛的巴洛克修道院,這裡是專門為愛書人創設的地方。
最早的系統的圖書館目錄之一,在圖書館搬到魏瑪「綠色小城堡」之後幾年就建立起來了,由法文寫成。其中有一位最為著名的人,他在魏瑪獲得了極大的樂趣,陪伴著年輕的公爵還有他的母親——公爵夫人,他便是久負盛譽的歌德。歌德1775年來到這裡,一直生活到1832年去世。1775年,18歲的卡爾·奧古斯特邀請歌德訪問魏瑪。年輕的作家憑藉他的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獲得了驚人的聲譽。兩個年輕人從此開始了愉快的生活,甚至有時會觸犯約束德國地方邦國的嚴格的禮儀規定。他們形影不離,在享受二人時光的同時也致力於邦國的現代化。公爵任命作家為他的私人顧問;1782年,皇帝約瑟夫二世授予歌德一官銜。這使歌德——公爵夫人同樣也很喜愛的人,能夠與公爵同席而坐。如果沒有皇帝的授銜,這在當時是被邦國的禮儀明令禁止的。在那時,魏瑪成了德國的智識中心,特別是在戲劇方面,這座城市非常有幸能夠擁有最傑出的浪漫主義代表人物。隨著時間的流逝,狂飆主義的倡導者逐漸老去,德國浪漫主義取而代之。歌德變得家喻戶曉。他重啟了一座銀礦,對經濟、公共財政、林業和採礦十分關心,還對骨骼解剖(他發現了顎間骨)和光學擁有強烈興趣。與此同時,隨著他的漸變韻律的成熟,他創作了上千行的《伊菲琴尼亞》(Iphigenia)和《艾格蒙特的詩作》(Egmont),創作了《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這一偉大小說,並且持續進行其《浮士德》的創作。他還被任命為魏瑪綠色城堡圖書館館長,直到去世。他用科學的方法整頓了圖書館,並將收藏從50000冊增加到13200冊,使它成為德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這時正值宗教教會世俗化,地方修道院全部的手寫本和古籍例行都被送往魏瑪。歌德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圖書館館長。他對那些延遲還書的人施行了嚴格的處罰條例,至今他手寫的通告仍有部分存世。
歌德沒有被書佔據的少量空間被用來陳列名畫和貝多芬等名人的半身像。這些主要來自十八九世紀那些被整座收購的圖書館,或者來自捐贈。1807年公爵夫人去世後,歌德依然十分活躍,直到他1832年去世。正是因為有像公爵夫人這樣的「教母」和歌德這樣的「教父」,圖書館享有極高的盛譽。公爵家族在整個19世紀推行了野心勃勃的購買計劃,購得了莫扎特、海頓、格魯克(Gluck)的樂譜,以及其他收藏有席勒、阿希姆和貝蒂娜·馮·阿尼姆、李斯特和尼採作品的圖書館的館藏。浮士德和莎士比亞的收藏也建立了起來。該圖書館對浮士德和莎士比亞的收藏在德國位列第一,若放在義大利則位列第三。義大利是孕育偉大靈感的沃土。德國嚮往著義大利,那裡是「開滿檸檬樹花」的國度,歌德形容義大利是他一生生活最幸福的地方。歌德去世後,他留給魏瑪圖書館 5424冊個人收藏,所有這些現在依然保存在他生前最後的家裡。這裡已成為研究德國古典主義最主要的機構,甚至在1969年被冠以「德國古典主義中央圖書館」(Zcntralbibliothek der deutschen Klassik)的稱號。
布局簡單而實用。遵循創始人的理念,這是一座實用型圖書館,它的聲望更多地來自於它豐富的收藏,而不是它的裝飾。今天,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是文學和文化歷史研究的中心。它擁有90萬件館藏,其中包括500卷古籍、2000件中世紀手寫本、10000張/個地圖和地球儀、4000份樂譜、13000 卷浮士德主題的收藏,以及10000卷莎士比亞主題的收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缺乏維護,圖書館遭到嚴重破壞,建築危險到幾乎無法參觀訪問。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共產黨將圖書變賣換回美元,圖書開始慢慢流失。長久以來,這座「小城堡」持續經歷著陣痛,成千上萬冊的收藏散佚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使研究變得多少有些複雜。但留下的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依然是一個偉大家族與天才聯合的非凡見證,是拿破崙戰爭逐漸被淡忘,邦國經濟、文化有了長足發展的時代德國公爵宮廷智識生活的非凡見證。
圖書館外部(本文摘自雅克·博塞著《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圖書館》,任疆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4月。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歌德,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