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友迷人的X博士來稿
2020年5月,A股上市公司金髮科技收到了一份神秘的大禮:
一個來自美國的KN95口罩訂單,金額高達10億美元。
而金髮科技轉型做口罩的時間僅有:
兩個月。
要知道,那時候同樣做口罩的比亞迪,開這麼大的口罩廠也只拿到2億多美元的定金,而且還深陷「仙人跳」輿論泥潭。
這樣的大消息,毫不意外地讓股民沸騰了。
發布訂單公告的當晚,金髮科技在股吧的排名就飆升到了前五。
根據金髮科技的預測,此次與美國某公司的口罩訂單預計產生的淨利潤將在6億元以上。
基於國內外疫情局勢的判斷,股民們紛紛認為這是一個重大利好。自此,金髮科技股價一路上漲,兩個多月內公司股價上漲44.5%,市值上漲合計137.5億元。
正當股民們看著飛漲的股票歡欣鼓舞之時,金髮科技突然宣布:
訂單沒了。
更詭異的是,從訂單籤訂到取消,沒有人知道金髮科技是跟美國的哪一家公司籤訂的合同。
而且,籤訂完該巨額訂單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離職了。
夠離奇、夠魔幻、夠刺激。
1
近70億訂單不翼而飛
8月10日,金髮科技(600143.SH)發布了一個公告:
5月18日和美國某公司籤訂的價值9.75億美元KN95口罩合同「吹了」。
按合同籤訂時的匯率來算,這筆訂單總額高達69.16億元人民幣。
近70億的訂單,說沒就沒了。像極了獐子島任性的扇貝,說跑就跑了。
至於原因,金髮科技給出的理由是:
「合同籤訂後,買方一直沒有支付訂單40%的前期款項,所以公司單方面認為合同已終止。」
受此消息影響,金髮科技當日股價大跌4.66%。
股民們很生氣。3個月來,金髮科技靠著這筆大單,股價從12塊一路上漲到最高的18塊,市值上漲了170億。這麼大一個訂單,說沒就沒了?
金髮科技的回應卻顯得雲淡風輕:
該訂單嚴格按照合同進行,因對方未支付首期訂金,目前訂單尚未開始生產。
言外之意是:
雙方都沒有損失,看熱鬧的可以散了。
好嘛,敢情這近70億的大訂單是籤來玩的。
十幾萬股民可坐不住了,當初說好的「業績再增長50%」變成了一張無法兌現的大餅。很多股民就是衝著這筆訂單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利潤買進來的,現在你說訂單沒了,股價連續下跌算誰的?
更離奇的是,從始至終,金髮科技一直沒有透露過這個美國買家是誰。甚至對方的地址、電話也沒有提過。
70億的大訂單,全憑一張嘴?
前幾天,上交所也替股民們向金髮科技發出了靈魂拷問:
要求金髮科技說明前期合同訂立的具體情況,包括商談、籤訂合同的過程及合同主要條款。而且,籤這麼大的合同,金髮科技有沒有對對方的支付能力做考察?
一位網友說得很妙:
「金髮科技你別怕,什麼公司你自己查不清楚的,儘管說出來,大傢伙幫你查。」
2
離奇消失的美國買家
這件事太蹊蹺了。
在此前披露的合同籤訂公告中,金髮科技提到,公司於5月16日收到買方的採購訂單後,第一時間召開了董事會臨時會議,遂決定與買方籤訂《貨物買賣合同》。
但弔詭的是,最終披露的合同標的情況中,除訂單貨物信息及訂單涉及總額外,買方的信息一無所知,僅表示對方公司為美國某公司,與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關聯,且最近三年,合同雙方不曾發生業務往來。
一個如此陌生的美國客戶,臉皮都撕破了,為何還要為對方遮遮掩掩?
天眼查資料顯示,金髮科技的主營產品為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等,與口罩業務並不沾邊。
今年3月開始,金髮科技開始轉型生產口罩,現有生產線300多條,每天可以加工口罩1000萬個。他們的半年報說,上半年金髮科技賣出了3.92億隻口罩,銷售國家遍布6大洲30個國家。
但據星球商業評論調查,金髮科技只在今年6月出口過3個批次的口罩,目的地只有美國。
而且,口罩的數量和半年報完全對不上,這些口罩每個批次只有幾百箱,其中KN95出口313件。按照6月的市場價計算,也就100多萬人民幣。
轉產口罩不過兩個月,居然就接到了近70億元的大單,不得不說,金髮科技的手段著實了得。
更重要的是,據星球商業評論調查,按照5月的市場行情,一隻KN95的出口價約在1美元左右。10億訂單就意味著10億隻KN95口罩。
而能給金髮科技下10億美元訂單的,有兩種客戶:
「一是美國各州政府,二是美國總統川普手下的公司。」
遺憾的是,星球商業評論調查顯示:這兩者都沒有與金髮科技產生商業往來。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進軍口罩生產的比亞迪就遭遇過這樣的合同風波。
當時,比亞迪與美國籤訂了10億美元的口罩採購合同,隨後因NIOSH認證問題,退回了2.47億美元預付款。
一時之間,「美國仙人跳」、「中國口罩商在美國全軍覆沒、血本無歸」的言論甚囂塵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金髮科技在未收到訂單預付款、也未有效預判客戶履約能力的情況下,就高調地發布了合作公告。
這到底是魯莽,還是一場別有用心的資本做局?
3
誰在玩套路?
2016年,A股發生過一件奇事,主角也是金髮科技。
當年,身家超過30億的袁志敏,也就是金髮科技的董事長,找人借了3200萬,讓自己的好朋友通過兩個帳戶買了自己公司股票,利用內幕消息賺了:
32.7萬元。
東窗事發後,袁志敏因為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罰款58.9萬元。
袁志敏的這番迷之操作一直在股吧流傳。
金髮科技和袁志敏身上的怪事,還遠不止這些。
2009年11月,上市公司樂凱膠片的一份《調解書》,讓袁志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據大江湖解局梳理,2007年,袁志敏以自己控股的財務投資公司誠信創投,花了2億多的成本,從柯達手中搬盤了樂凱膠片20%的股份。
但到了2009年,袁志敏因為欠了妻侄女熊玲瑤2億元,被廣州市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調解,結果是袁志敏將手中的樂凱膠片全部股份轉讓給熊玲瑤,用以償還2億元欠款。
而這位熊玲瑤,不但是袁志敏妻子的侄女,更是金髮科技的職員,上市的發起股東之一。
上市公司的老總,問妻侄女借錢,無錢可還還要通過仲裁股份來還債。這到底是走投無路還是一場避稅布局?
也許只有袁志敏自己知道了。
更離奇的是,就在公布大額口罩訂單不久後的5月26日,金髮科技又發了一則《關於高級管理人員職務變動的公告》,董事兼副總經理寧紅濤辭去廣東金髮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等職務。
廣東金髮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籤訂10億美金訂單的合同主體,而寧紅濤是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
籤了大單,為公司做了大貢獻,不但沒有升職加薪反而離職了。金髮科技,真是讓人看不透啊。
而且,在這之後的6月19日,金髮科技淨減持3036萬股,市值超過4個億。
拿到巨額訂單後,為啥卻急著甩賣公司股份?
在「前科」和「迷惑行為大賞」的雙重加持下,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金髮科技到底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有操作股價嫌疑的「韭菜收割機」?
4
尾聲
在大A股,從來就不缺魔幻與離奇。
其中最匪夷所思的,莫過於獐子島。
從2014年開始,這家公司的扇貝就沒消停過,要麼連年跑路,要麼集體一命嗚呼。獐子島的扇貝,一度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物種。
但獐子島的故事並沒有忽悠到監管部門。2019年7月,證監會對獐子島的立案調查結果出爐:
經過17個月的調查,結果認定獐子島及董事長吳厚剛等人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以及未及時披露其他信息等問題。
為了解開扇貝跑路的謎團,證監會甚至還通過北鬥衛星,對比了獐子島2016年初庫存圖和2017年貝底播圖,以及獐子島公布的秋測記錄和「獐子島科研19」號船航行定位信息。
最終的處罰結果是:
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終身市場禁入,對獐子島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
從跑路到集體死亡,獐子島不僅坑了自己,也坑慘了股民。而在大A股,這樣的奇葩故事不止獐子島一家。
曾承諾肉償還債的雛鷹農牧卻「活活餓死了豬」、康得新122億現金不翼而飛、康美藥業300億一夜蒸發、深大通員工暴力抗法……
離奇的現象背後,大多是上市公司業績巨虧、股價暴跌、股民虧損的慘痛過往。
金髮科技是否也是這樣的把戲?或許只有證監會最新的問詢函才能獲得答案。
不管如何,投資人都應以此為鑑。遇到這種從天而降的「大餡餅」,而且交易對象是難以核實細節的國家等機構,就應該保持警惕!
極有可能,這就是上市公司挖好的一個大坑。
畢竟,韭菜綠油油,資本永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