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的遺憾總是後知後覺?住友 @金角大王a入住新居近一年,終於打造出了一個整潔有序的懶人之家!各位懶人,趕緊看看能從她的設計經驗中學到點啥~
收納,最高境界無疑是「永不復亂」,但這談何容易?家有豬隊友,幾乎處處痛點。
(前方高能預警)
沒錯,這是我家先生做完一頓飯後,廚房的慘狀。看這陣仗你以為他做的是滿漢全席,豈料只是簡單的兩菜一湯。而小棉襖在幹嘛呢?透過玻璃窗,可以看見她正歡快地搖著呼啦圈,充分詮釋俗語「油瓶倒了也不扶」。
正因對隊友有極其清醒的認知,在裝修伊始,我便拉了一張長如驢臉的Excel表,把家中雜貨分門別類盡數填入,再按圖索驥,定製櫥櫃、布置家具——我鐵了心要一個整潔有序且適合懶人的家。
入住近一年,物事漸多,說永不復亂自是吹牛(且看上圖),但好在沒有太反人類的繁瑣設計,也基本都能快速復原。回看當初做的功課,深感必要,遂以我家為例,分享心得,博君一哂。
01
給家分區
按需規劃
· 玄關 ·
譬如玄關,最好要有:換鞋凳、放鞋處(常穿)、藏鞋處(不常穿)、全身鏡、掛衣(包)架、放包或鑰匙以及出門物件的空間 、傘架(掛)……
根據經驗,在一個懶人居多的三口之家,任何只能放三五雙鞋的鞋架,再美都是耍流氓,更別提需要開門、拿鞋、關門三個動作的帶門鞋櫃。因此我以人均三四雙的數量設計了兩大排開放鞋架,事實證明,如此恰好。
· 抽屜 ·
一個放外出用品,如墨鏡、防曬霜、紙巾、跑步裝備(已經放棄)、跳繩等;一個放遛狗用具和狗玩具;一個放常用工具,如拆快遞的小刀、捲尺、水筆等;一個放電器說明書和票據;另外兩個放口罩(什麼時候是個頭呀)。
· 鏡櫃 ·
櫃門內側:掛客用一次性拖鞋。
鏡柜上層:豎插各種紙袋。
鏡櫃下層:收納界網紅洞洞板加持。我用三面洞洞板做了個「冂」字形三包圍,掛雨傘、畚鬥掃把、雞毛撣、戴森吸塵器,中間放了一臺拖管式吸塵器和電風扇,還見縫插針地塞了些大型收納袋。
印表機這樣的巨無霸一旦盤踞,書桌就會少一塊寶貴地盤,事先安排好它的家十分必要。同理,垃圾桶和掃把、羽毛球拍和長形樂器、娃騎的小自行車、看電視時要吃的零食……放哪裡?
而這些,恰是設計師不會告訴你的細節。所以,家裡有啥,高矮胖瘦,如何處置,必須心中有數,提早規劃。
畢竟,這是你的家。
02
給儲物空間
留有變通的餘地
然而,規劃並非一成不變,要考慮到家的成長性:越長越高的孩子所需書桌的面積也越來越大,電器更新迭代,男主人說不定哪天領回一隻狗(譬如我老公),女主人也許會突發奇想搬回一臺鋼琴(譬如我媽)……
因此規劃也要有相應的靈活性,空間不要一下子堵得滿滿當當,以便將來能作變通。
櫃內打上排孔,方便抽出層板,改變空間格局。
小推車這種輕便靈巧的家什,可在各處大顯身手。
一物多用。衣櫃拉手,亦可作掛鈎,方便起床拿取衣物。
03
關注小處
夾縫、轉角、牆面
切莫以為柜子越深越好。這個由承重牆延伸出的薄薄的過道櫃,竟是我覺得最好用的。
擱置捲紙抽紙、一次性洗臉巾、浴巾毛巾、被套枕套;中間那層內置插座,給電動牙刷、衝牙器、電耳勺充電;淘寶買來收納盒,藏剪刀、針線盒、指甲剪等小物;再加上個透明藥箱,恰到好處。
櫃深只有24cm,櫃門也是不可忽視的「小處」。
水槽櫥櫃門板上,裝個宜家垃圾筐放塑膠袋,邊上還有空間,正好掛長柄瓶刷。
衣櫃門板內貼鏡子,減少了櫃內抽拉鏡所佔的空間。
榻榻米床頭摳出這麼一小條,睡前小物隨手放。
夾縫、轉角、牆面……處處皆有「小處」,小處亦有大作為。
04
「醜東西」藏起來
「好東西」擺出來
桃紅色的電動車鑰匙、中年油膩男人的標誌性手串、門禁卡……使用頻率極高的東西,湊在一起卻醜到天際。
不要緊,一蓋遮三醜。不能給家提升整潔度或顏值的東西,能藏就藏吧。
有些東西卻可以大露特露——書和收藏品、有故事的擺設、好看的裝飾。
但是,我不喜歡開放格。因為我體會過,以人的惰性,很容易說著「先放在這裡吧」,然後隨手一放的垃圾漸漸堆積,最終打破多寶格高大上的人設,變成這樣——
因此,我用玻璃門隔絕「先放在這裡吧」。愛書者不會因為櫃門關上就不看書,展示品也並不因此缺乏應有的美感,同時,還減少了除塵的麻煩,不是嗎?
(說到底,是因為我懶)
05
開發縱向空間
從前的茶几,大,還帶抽屜,但家中二位照樣能把桌面鋪滿。
這回乾脆換個小茶几,再用個三層點心碟來收納各種遙控器,放零食水果小雜物,約束邊界的同時,還能利用縱向空間,相當於桌上平放了三個收納碟。
廚房,要令臺面空曠,也請用懸掛大法,挖掘縱向空間。
牆上的吊櫃、懸掛式花盆……縱向空間用得好,使用面積少不了。
06
亂中有序的色彩調和
家裡看著亂,色彩有極大過錯。紅色臉盆,綠色塑料凳,橙色毛巾,紫色肥皂盒,湊在衛生間裡,像春晚大拜年。如果要整齊劃一,各種單品買黑白灰永不出錯。
但是——我偏生是個熱愛色彩的人,所以只能力求和諧。
選一個顏色為主色調,其他單品或深或淺帶上它的色系,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至少看上去,亂得有限(恬不知恥)。
裝修結束,生活卻未結束。
多思考,多學習,梳理過往,設計未來。「扮家家」是一輩子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