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 J Cancer:青春期乳製品攝入量與結直腸腺瘤風險的關係

2021-01-08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成人攝入較多的乳製品與較低的結直腸癌風險相關。由於結直腸癌的發生跨越了幾十年,近日,腫瘤學領域權威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假設青春期期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較低的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前病變)風險相關。

成人攝入較多的乳製品與較低的結直腸癌風險相關。由於結直腸癌的發生跨越了幾十年,近日,腫瘤學領域權威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假設青春期期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較低的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前病變)風險相關。

來自護士健康研究2的27196名女性(在招募時年齡為25-42歲,1989年)於1998年完成了一項經驗證的高中飲食問卷,並在1998年至2011年間接受了至少一次腸內鏡檢查。研究人員進行了Logistic回歸分析數據用於計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區間(CI)。


2239名婦女中診斷出大腸腺瘤。青春期乳製品攝入量與大腸腺瘤風險無關(攝入量最高與最低五分位數[≥4vs.≤1.42份/天]相比的OR[95%CI]為0.94[0.80,1.11])。從解剖學角度來看,青春期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較低的直腸癌(0.63[0.42,0.95])相關,但與近端(1.01 [0.80,1.28])或遠端(0.97 [0.76,1.24])大腸癌無關。研究人員觀察到乳製品攝入量與組織學晚期腺瘤(0.72 [0.51,1.00])呈負相關,但與非晚期腺瘤(1.07 [0.86,1.33])無關。

在這個大型的年輕女性隊列中,青春期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成年以後較低的直腸和晚期腺瘤風險相關。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柳葉刀》:黃連素可降低結直腸腺瘤術後復發風險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長趨勢。約90%以上的結直腸癌來源於結直腸腺瘤。50歲以上人群中腺瘤患病率約為30-40%,腸鏡下切除可有效預防結直腸癌;但切除後腺瘤復發(或稱再發)率高,一年復發率可達30%或更高、3年復發率約50%左右。
  • 美國男性紅肉攝入過多增加冠心病風險
    美國男性紅肉攝入過多增加冠心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45:25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Walter C Willett團隊研究了美國男性紅肉攝入量與冠心病風險的相關性。
  • 超10萬人數據發現糖攝入過量增加患癌風險!
    cohort」的研究成果,其發現較高的總糖攝入量與總體癌症風險呈正相關,尤其是會顯著增加乳腺癌患病風險。此外,還發現游離糖,蔗糖,牛奶甜品中的糖,乳製品和含糖飲料等攝入過多也均會增加患癌症風險。調整協變量後,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糖攝入量與癌症患病風險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發現糖攝入量與罹患總體癌症的風險呈正相關(風險比為1.17),但這種關聯主要是由乳腺癌所引起的,攝入過量的糖會使乳腺癌患病風險增加47%,尤其是絕經前乳腺癌患病風險,然而,其與前列腺癌無明顯相關性。
  • 營養與健康所等揭示亞油酸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揭示亞油酸攝入與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發現亞油酸攝入與2型糖尿病風險呈負相關,且當亞油酸替換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後,2型糖尿病風險明顯低於替換前。  n-6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平均佔日常膳食總能量的4.4-6.6%,98%以上為亞油酸,2%以下為花生四烯酸。亞油酸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大量實驗證明,n-6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冠心病風險。
  • 研究發現:多喝咖啡,或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來源:BMJ Open) 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咖啡攝入量可能與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有關。通過評估成年男性咖啡攝入量與患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可以為未來指導前列腺癌的一級預防策略提供相關依據。
  • 肥胖增加10多種癌症風險!到底為什麼?
    超重和肥胖是非常明確的患癌風險,也是最廣譜的致癌風險之一;至少有十多種癌症都與之相關,包括乳腺癌,腎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目前45歲以下年輕人中的結直腸癌飆升,愈發嚴重的肥胖被認為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坊間流傳說吃甜食會增加癌症,這句話並不是很嚴謹。攝入適量的糖本身並沒有風險,但吃太多甜食確實會增加風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可能讓人長胖。
  • 乳製品知識科普:喝牛奶有講究 不同人群選擇各不同
    中國營養學會指出,就兒童青少年而言,每天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1300毫克。其中攝入量最高的應該是青春期(11~14歲),每天鈣推薦攝入量應達到1300毫克,因為這一時期青少年的發育特別迅速,除了骨骼的縱向生長以外,還需要沉積骨量。此外,青少年骨骼更要填充大量的鈣和蛋白質,才能使骨骼更結實、更健康。
  • 一份5萬人調查研究:每日喝1杯牛奶,乳腺癌風險真會上升50%?
    你會發現有很多所謂的科普類文章都在強調牛奶和乳腺癌的關係,甚至有文章指出,每天喝一杯牛奶,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增加50~80%左右。難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會成為致癌的元兇?喝牛奶,會引發乳腺癌?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了52795名來自北美的女性進行了飲食調查,並評估了豆奶、豆製品、牛奶和其他乳製品攝入與乳腺癌的患病風險!這些女性在參與研究之前,都沒有患癌史,平均年齡在57.1歲。
  • 仁濟醫院領銜:大規模雙盲臨床試驗證實,黃連素可安全有效預防結直...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有增長趨勢。約90%以上的結直腸癌由結直腸腺瘤這種良性腫瘤發展而來。在超過50歲人群中,結直腸腺瘤患病率約30%-40%,腸鏡下切除可預防結直腸癌。
  • BMJ:一文盤點營養、飲食與9種癌症的風險
    生態分析表明,攝入肉類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2015年,IARC將加工肉類歸類為人類致癌物,未加工紅肉歸類為可能致癌物。基於Meta分析的結果,每天攝入加工肉類每增加50克,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就增加17%,每天攝入紅肉每增加100克,患病風險增加18%。
  • 吃黃色蔬菜能導致結直腸癌?黃色蔬菜:這個鍋我不背!
    但有一天,在媽媽的微信群裡,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說吃蔬菜還得看顏色,橘色/黃色的蔬果與結直腸癌風險上升表現出較緊密的聯繫!難道蔬菜界也要開始「掃黃」了嗎?一、黃色蔬菜可能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 適量攝入蛋白質的有7大好處,但是攝入過多,就會有7大不利影響
    我在以往的解答和文章中,一直建議減肥者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此增加飽腹感,達到減肥的目的。而且蛋白質就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對骨骼、肌肉等組織都是非常有好處的。適量攝入蛋白質,才能將這種營養素的功能發揮到最佳。
  • 鈉攝入量越高,預期健康壽命越長?全球181國研究數據顛覆認知|攝入...
    美國心臟協會、歐洲心臟病學會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組織發布的指南中,也減少了高血壓患者的慣性食鹽攝入量,並建議血壓正常的健康人群的鈉攝入量降低至 2 克以內(相當於 5 克鹽),這種建議的實施預計將使每年新發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風的人數減少 3 至 12 萬,全因死亡人數減少 4-9 萬。
  • 【口竅】《娜群》-獲得6次最佳短片獎_窺探乳製品背後的真相
    人體諸竅:既是致病通道,也是治病去路俗話說「病從口入」,這句雖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醫學用語,但深刻地揭示了飲食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醫學專家認為,人的很多疾病固然跟胎體先天或遺傳基因有關,但與後天飲食關係也很大。生於食,病也於食,死也於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