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7時0分迎來霜降節氣,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霜降,隸屬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二十四節氣的節氣名中,歷來爭議最大的,就是霜降。
東漢王充《論衡》曰:「雲霧,雨之徵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
既然無論是露還是霜,「皆由地發,非從天降」,怎麼能稱為霜降呢?其實仔細想來,「霜降」這個名字只是一種比喻。
「霜降」的「降」,只是霜的降臨,只是一種描述方式,未必是科學局限,包括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著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嚴謹地推敲,霜是附著在物體表面所形成的水汽凝華,不可能漫天飛舞。月落烏啼時怎麼會霜滿天呢?或許在詩人眼中,霜是寒冷的化身,所謂月落烏啼霜滿天,只是想描述寒意滿天的意境而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雖然由白露到白霜,只一字之差,也只是水的相態不同,但在古人看來,意義迥異。
「霜以殺木,露以潤草」,古人覺得,露是潤澤,是賜予;而霜卻是殺伐,是懲戒。
俗話說「霜降百草枯」,一遇到霜,所有的菜就都歇菜了。但真正令百草枯萎的,不是霜,而是凍,是與白霜相伴生的零下低溫。
在水汽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地表溫度低於0℃,但水汽依然未飽和,並無白霜,可作物卻還是遭受了凍害,人們將這種不結霜的凍害稱為「黑霜」。
「黑霜」的危害甚於白霜。確切地說,不是「霜殺百草」,而是「凍殺百草」。因為誤解,白霜曾經長期遭受「不白之冤」。
儘管深秋萬物蕭瑟,但人們深知風雨不節、寒暑不時的危害,希望霜能夠如期而至,因為只有這樣,氣候才是按照常理出牌。人們常常念叨,打了霜的菜和果才更香甜。古人認為「霜降日宜霜,主來歲豐稔」。所以有「霜降見霜,米谷滿倉」的諺語。該下霜時最好下霜,雖然看似肅殺,恪守時節規律,便是「正氣」。
古人說:「聖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陽春之自和,故潤澤者不謝;悽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陽春時節,有陽光雨露的滋潤,受益者不需要感謝;深秋時節,是風刀霜劍的折磨,凋落者也不需要抱怨。「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只是天氣之寒涼,而非心境之悽涼。
一切,都只是時令之物象,「物繫於時也」。「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無為而自成者也。」萬物應候而榮,順時而凋,或許一切自當如是,可以了無怨念。
霜降 | 民俗·飲食
賞紅葉
霜降時節,正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時候。「霜葉紅於二月花」,天氣變冷,一些樹葉經過寒露的錘鍊,由綠轉紅,令人神迷。
吃柿子
柿子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因而,人們形成了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
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添秋衣
霜降正是深秋時節,秋季向冬季過渡。此時氣候乾燥,天氣多變,氣溫往往驟升驟降,體質較弱者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時節外出時,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