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4月2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楊楠)小薛(化名)疫情期間響應號召,少出門、少聚會、戴口罩、勤洗手。最近,天氣漸漸轉熱,她依然堅持戴口罩出門。可是,原本狀態還不錯的面部皮膚卻長了很多的小痘痘。最初在嘴巴周圍,不疼不癢的,慢慢地,痘痘變嚴重了,臉蛋上也有不少,粉底都蓋不住了,這可怎麼辦?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祁林介紹,近期皮膚科門診每天有30多位患者因為戴口罩引起的皮膚問題前來就診,有的患者鼻梁皮膚破潰,疼痛劇烈,耳後皮膚也跟著紅腫,還有的患者戴著口罩時面部像著了火一樣,灼熱瘙癢難耐,還起了大片紅斑。這些症狀都與戴口罩有關,皮膚科醫生稱之為口罩臉、口罩皮炎。
(戴口罩作為應對新冠肺炎有效的防禦手段,目前情況下還不能摘除,請大家 「罩」顧好自己。資料圖。圖片由 星辰拍客 龔高翔 攝)
祁林表示,長時間佩戴口罩,使面部形成一個溼熱的環境,在相對封閉的溼熱環境中,皮脂腺分泌就會旺盛,皮膚出油過多,細菌容易滋生,就會形成局部炎症,引起痤瘡,毛囊炎,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爆痘。其主要症狀為口周及面頰出現紅丘疹,基本沒有特殊不適或有輕度疼痛,幾天後丘疹上會出現膿點,破潰後,慢慢癒合,會留下印跡,容易反覆發作。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是,輕度的痤瘡、毛囊炎患者應注意面部清潔,皮膚油膩者可使用洗面奶),忌擠壓、自行挑刺,可外用抗生素藥膏,膿包較多者,尤其是既往有嚴重痤瘡患者需要皮膚門診系統治療。
「糜爛、潰瘍最易發生在需長時間佩戴密閉性較好的專業口罩的醫務工作者面部,由於長時間的受壓摩擦,口罩的邊緣及系帶處如鼻梁,面頰,耳後,皮膚血運受限,屏障破壞,最初上述部位皮膚出現紅斑、壓痛,持續受壓紅斑上出現水皰,逐漸糜爛,疼痛加劇,嚴重可繼發感染。」 祁林建議,遇到這種情況,佩戴口罩前,面部可使用一些保溼乳劑保護皮膚屏障;出現疼痛性紅斑後可常規消毒後,外用金黴素乳膏,同時紗布覆蓋創面;一旦出現水皰、糜爛後應由專科醫生換藥處理。
對於過敏體質的群體,口罩含有的無紡布、橡皮帶、金屬夾子(鐵或鋁)等都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引發接觸性皮炎。某些三無口罩或仿冒偽劣口罩,使用的無紡布材料不合格、不衛生等,也可誘發接觸性皮炎。過敏可表現為,最初在佩戴口罩的部位出現紅斑、瘙癢,逐漸加重會累及額面部、頸部,瘙癢加劇,嚴重者伴腫脹,灼熱、繃緊感,部分患者會出現出皰,糜爛、滲出。
祁林建議過敏體質者選擇正規口罩,減少出門,地廣人稀處可不佩戴口罩。每次佩戴口罩前及取下口罩後都要塗上保溼乳劑,此期間不建議做任何面膜,避免化妝。灼熱者可純淨水噴霧,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物可減輕瘙癢。皮疹較多,尤其伴腫脹、糜爛請看皮膚科門診。
祁林提醒,戴口罩作為應對新冠肺炎有效的防禦手段,目前情況下還不能摘除,請大家 「罩」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