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2020-12-13 諸神的恩寵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本周,我們將共讀羅素的代表作《幸福之路》。想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對這本書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開始閱讀《幸福之路》前,我想和大家先聊聊羅素其人。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

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

一、 童年無比孤獨

都說女孩要富養,其實男孩也要富養。這種富養,不僅指物質條件,更指精神薰陶。羅素之所以能成為大學者,與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他曾祖父是內貝特福德公爵六世,祖父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擔任過外相和首相。

羅素是家裡排行老么,他上面有一哥一姐。他剛一歲多時,命運就向他伸出了魔爪。那一年,他母親和姐姐感染白喉相繼去世,一年半後,他父親也因病過世。

不到兩年時間,羅素和哥哥從寵兒淪為孤兒。祖父母不忍見孫子受苦,便將這小哥倆接到自己家中撫養。祖父母住在潘布羅克宅邸,那是維多利亞女王賜予的封地。

當時,祖父已經83歲。和孫子們在一起時,他時常會提起自己年輕時的某些輝煌時刻。祖母性格安靜謙遜,她也常給孫子講羅素家族的光輝歷史。

貴族血統以及由這種血統所帶來的自由主義精神,深深感染著羅素,讓他很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家族有為公眾服務的責任。

這種嚴肅的家庭氛圍,養成了羅素溫和穩重的性格。一轉眼,他到了上學的年紀,祖母覺得公立學校不適合貴族子弟,於是便讓他在家接受教育。

羅素的老師,除了家庭教師外,還有他的姑姑阿嘉莎和叔叔羅洛。直到16歲考入劍橋大學前,羅素一直都在家學習。

祖父家的物質條件極好,貴族的生活方式,奠定了羅素優雅而平和的人生底色。然而,童年歲月留給羅素最深的印象卻是:孤獨。長大後,羅素說,自己從未體驗過童年交友的樂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為了排遣寂寞,羅素常去花園玩耍。和大自然的接觸中,他的智慧也被一點點開啟。後來羅素回憶說,小時候他經常會想,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怎樣的人。因為太孤獨,他總愛思考深刻的問題。而思考問題本身,帶給了他極大的快樂。

孩子天性都愛自由,而祖父母家的規矩特別多,這讓年幼的羅素倍感壓抑。在那個大家族裡,沒有人真正關心羅素的內心。就在他最孤獨無助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羅素11歲時,哥哥開始教他幾何。漸漸地,羅素愛上了這門學問。一頭扎進數學的世界後,羅素找到了真正的快樂。隨後,他又愛上歷史和文學。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羅素忘了時間,忘了孤獨。讀完了自己是書後,羅素還不滿足,他又將祖父書房裡的書讀了個遍。

晚年時,羅素說自己小時候曾一度想要輕生,「是大自然、書本以及數學,將我救了回來。」

從羅素的童年經歷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一個人在遭受命運打擊時,如果沉溺於痛苦本身,必將越來越消沉。相反,如果他能把時間花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上,全心全力去做好它,那麼,他一定會找到人生的意義,繼而獲得巨大的幸福。

二、婚姻之路異常坎坷

1890年,羅素拿著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學習。

初到學校時,他不知道廁所在哪裡,又羞於啟齒問別人,於是,他每天都步行去車站附近的公廁方便。羅素內向敏感的性格,可見一斑。

在大學,羅素師從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當初,羅素參加入學考試時,就是懷特海把他推薦給了校方,可見他有多欣賞羅素。多年後,羅素也當了老師,他也收了一個著名學生——維根斯坦。維根斯坦是天才,有人認為,他的成就超過了羅素。

在羅素的學術生涯中,懷特海和維根斯坦是最重要的兩個人。而羅素的一生,都在和像他們一樣的頂級牛人打交道。近視者朱,近墨者黑。可以想見,羅素的精神世界有多豐富多彩。

事業上,羅素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婚姻上,他走得並不順利。羅素一生結過四次婚,擁有數不清的情人。在情感世界裡,他始終像個飢餓的孩子,一路追尋愛情,只為擺脫孤獨。

1894年,羅素戀愛了。他的意中人,是比他大5歲的美國平民女孩愛麗絲。當他興衝衝地把戀愛的消息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然而,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阻力越大,動力越大。最終,羅素還是力排眾議,迎娶了愛麗絲。他們的婚禮現場,沒有羅素的一個親人。幾年後,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因為羅素的出軌而宣告結束。

之後,羅素又結過三次婚。而每一次離婚,都是因為他移情別戀。直到80歲高齡時,他還能同時和幾個女人談戀愛。從世俗的角度看,他確實很渣。然而,回顧一下他的童年經歷就不難發現,他之所以對愛情如此執著,可能是源於他童年缺愛的事實。

一個人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想從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對羅素來說,尋找安全感的方式,就是不斷戀愛。羅素也知道,自己的花心傷害了很多女人。晚年時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

一戰爆發後,英國加入了盟軍。羅素投身反戰運動,在各地發表和平演說,還撰寫了許多反戰傳單。後來,英國逮捕了羅素,其後,他在獄裡度過了六個月。

一年後,羅素收到劍橋大學的復職通知書。但他向學校提出申請,要了一年的假期。1920年9月,梁啓超邀請羅素來北大講學。隨後,羅素攜第二任妻子來到中國。

在中國,羅素受到了頂級禮遇。中國文化人的幽默、敏銳的洞察力及高超的鑑賞力,讓他吃驚之餘,讚嘆不已。

三、數學家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生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大學時期,羅素主攻數學,課餘研究文學、哲學、政治和宗教。

他花了十年和老師懷特海合著了三卷本的《數學原理》。這套書,被視為數學和邏輯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此外,羅素提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推動了20世紀數學基礎的研究。

哲學上,羅素著有大名鼎鼎的《西方哲學史》。此外,他和維根斯坦、摩爾、弗雷格等人一起開創了分析哲學流派。

數學和哲學,是羅素最著名的兩個研究領域。有意思的是,羅素在1950年獲得的諾貝爾獎,卻是文學獎。一個數學家榮獲文學獎?有沒有搞錯?

沒搞錯!瑞典文學院認為,羅素對於20世紀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通過自己的各種著作(數學、哲學、歷史、文學等),極大推動了人類進步。所以,為表彰他創作了多部捍衛人道主義的偉大作品,瑞典文學院決定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羅素本身就是文學家,他寫過很多文辭優美思想深刻的小說和散文。所以,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對他來說,名至實歸。

冷戰時期,作為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知識分子,羅素敏銳地意識到,在未來,核武器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威脅。於是,他與愛因斯坦等學者聯手,共同發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文章大聲疾呼世界和平。

1959年,BBC採訪羅素。主持人問他:「羅素伯爵,假定這段錄像將被我們的後人看到,請問您想對未來的人們說些什麼?」

羅素沉吟片刻後,淡定地說: 「我想說兩點:一是智慧,二是道德。有關智慧,我想說,不管你在研究什麼,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更願意相信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

接著,他又說:「關於道德,我想說,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想要共存,而非共亡,就必須學會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年,羅素87歲。十一年後,他在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8歲。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哲學的本質,何嘗不是如此。

愛因斯坦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中國,王小波、劉瑜等學者也對羅素推崇備至。羅素離開我們半個多世紀了,然而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依然影響著千千萬萬普通人。

這就是世紀智者羅素的魅力。

【今日互動】你最喜歡的哲學家是誰?請說說他的故事吧。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後還藏著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吧。諾貝爾各個獎項的英文名稱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那麼這六大獎項的英文分別是什麼呢?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或至少有很大一部分) 來自他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身份。所以,一般讀者衝著他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名號,自然想著去查找和閱讀他的文學作品。然而,讀者很可能找不到他的什麼小說作品,所看到的大多是散文或短論之類的文集,甚至有人會推薦讀《西方哲學史》這樣的作品。一開始,這似乎會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一位文學獎得主最出名的作品中竟然沒有小說。
  • 96年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去世,享年96歲
    他輝煌的職業生涯包括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在更廣泛地理解物質和集體現象的本質方面做出了根本性貢獻——從磁鐵等日常用品到奇異的超導體,以及拓撲有序狀態等新型物質。安德森生於1923年12月13日,印第安納波利斯,在伊利諾州的烏爾班納長大,他的父親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教員。
  • 33年前大鬍子英文老師 竟成諾貝爾獎得主(圖)
    33年前大鬍子英文老師 竟成諾貝爾獎得主(圖) 2015-07-07 10:02: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Eric A.Cornell(中)到臺灣懷舊之旅,與昔日學生相聚,師生開心合照。
  • 湯森路透預測 2015 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榜上有名
    北京時間9月24日消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2015年9月24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今天發布了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
  • 羅素的一生及我最愛讀的《西方哲學史》
    羅素2歲喪母,4歲喪父,於1970年逝世,享年98歲。羅素一生先後七次陷入情網,並先後同其中的五位結婚。他於1955年爭取到愛因斯坦的支持(愛因斯坦在同意信寄達前不久逝世),發表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或稱《愛因斯坦——羅素宣言》)。他還向各國著名科學家徵集籤名,召開了一次世界性會議,商討採取什麼實際步驟來應對由原子武器出現面臨的危機。由於籤名的科學家很多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該宣言造成了很大影響。其後,該會議逐步演變為《維也納宣言》。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中國漢字,是一種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字,它最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往上則可以追溯到黃帝命令倉頡造字,如果還要往上追溯,則能夠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不過,由於外國的文字發展歷史比較「特殊」,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字和文化都不是特別的理解。
  • 日本諾獎拿到手軟,同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什麼沒人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的工業化始於清末、洋務運動時期,也就是1860年的時候就開始了,比韓國早了100年,而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算起來,和中國是同時代起步的。 在工業化的提升階段,大量的人才會向應用科學領域集中,這也造成了韓國的基礎研究領域相對較為薄弱,由此而產生的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也少。 歐洲有很多小國,出了很多諾貝爾獎得主。比利時的人口只有1000多萬,卻出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日本有1億人口,日裔諾貝爾獎得主一共有26人(2名日裔)。
  • GIV集團的12位「諾貝爾獎」得主
    近日,義大利GIV集團(Gruppo Italiano Vini)評選出旗下眾多酒款中的12個備受業界人士推崇的葡萄酒,並配以12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義大利人的名言加以詮釋
  • 哲學家羅素70句經典名言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同時也是活躍的合理主義與自由思想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很多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而與此同時羅素的許多政治思想卻又是十分有爭議性的。
  •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告訴我們:科研是一份興趣+許多歡樂
    「我有過當一名足球運動員的夢想。」他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告訴大家。不過,因為右腳負重傷無法參加比賽而不得不放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被從足球『踢』向了科學的道路上」。 「這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為我設計的。」每當與來訪者交換名片時,這位瑞士老人都不忘特意提醒對方看上面的圖案。
  • 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解釋
    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解釋現在很多小夥伴們喜歡喜歡養個小動物來陪伴我們,特別是一些單身的朋友,讓寵物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加很多很多的肉去貓應該是什麼最常養的動物這些了對於貓的描述也是多種多樣的?對此,諾貝爾得主是這樣,這樣這位叫馬克的科學家用狄波拉數,這個既可以是固態,也可以是液態,也因為這項發現他被授予了諾貝爾獎,馬克在他的論文中表明,當畢波拉數大於一的時候貌似固態小於一時。
  • 長壽秘訣已被諾貝爾獎得主破解,主因無關飲食菸酒和運動
    此外,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長壽秘訣也和運動、戒菸戒酒無關,他們有著兩把十分重要的金鑰匙!中老年朋友們都來了解了解吧!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還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平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平均壽命高1.4歲。
  • 43歲的日本「學渣」,因工作的失誤得到諾貝爾獎,16年後完美逆襲
    提到諾貝爾獎,不少人都會認同它在業界的地位,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提到諾貝爾獲獎者,想到的也都是實力和智慧結合的代表。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中有個奇人,一個43歲的日本學渣,一次誤打誤撞的發現,使他莫名其妙拿到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一次逆襲,他就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 品味羅素:我為什麼活著?
    以上是我個人籠統而模糊的想法,而下面這個老頭,英國哲學家羅素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自己的答案——他活了98歲,7次掉進情網,結了4次婚;他一生鑽研學位,是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並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生反戰
  • 狀元摘抄本丨諾貝爾獎獲得者經典語錄66句,寫作文的黃金素材!
    羅素 (1872—1970年): 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等。
  • 世界50所最頂級大學中,誰獲得的諾貝爾獎最多?
    截止2019年3月,伯克利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107位諾貝爾獎得主、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和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三)。《我把心遺失在了海德堡!》令海德堡這個古老而浪漫的大學城享譽世界。馬克·吐溫說,海德堡是他到過最美的地方。截止至2017年,共有56位諾貝爾獎得主,19位萊布尼茲獎得主曾於該校求學、任教或研究,是德國乃至於歐洲頂尖的研究型大學。
  • 諾貝爾獎獎金為何發了119年還沒發完,反而越發越多?
    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這相當於759餘萬元人民幣。實際上,諾貝爾的遺產最初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從1901年頒布諾貝爾獎開始,獎金不但沒有發完反而越發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 諾貝爾獎怎麼歪樓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後一個公布,龍珠既已集齊,未來兩天你將面對異常嚴峻之考驗,其中包括父母親戚同事現女友前女友那充滿好奇心、步步緊逼的追問:兒子,諾獎得主平均年齡和最大年紀是?寶寶,諾貝爾獎裡哪個獎的份量最重呢?大外甥,為啥愛因斯坦只拿一次諾獎?老鐵,諾貝爾獎為什麼不設數學獎?小王,盛產諾獎者的三所高校是?
  • 暨南大學MBA感悟 | 羅素:跑步如人生,在孤獨中審視自我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2015級2019屆(不要問為什麼19年才畢業,問就是腦子不行延畢了嗯~)的羅素,曾參加過沙5、雪2,四捨五入跑齡6年,其中一半時間動若癲癇曾經半年跑3個全馬,一半時間靜若痴呆完全荒廢~多年過去除了年紀漸長,跑步水平可是一點沒長,萬幸的是荒廢許久,重新回歸還跑得動,目前基本堅持每周2-3次跑步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