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最愛的首飾,古代貴女的高級美甲

2020-12-16 微光書影

近年來,清宮劇非常火爆,依靠其精良考究的道具、跌宕起伏的劇情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例如2011年的《甄嬛傳》、2018年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三部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劇集中的服裝首飾精美華麗,而且各具特色,例如《延禧攻略》的「兩把頭」和絨花,《如懿傳》中的點翠鈿子頭飾,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三部劇的妃嬪們有個共同的首飾——護甲套。

如懿傳劇照

蓄指甲在中國有很久的歷史,留長指甲的現象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蓄指甲代表著脫離生產,不需要進行體力勞動,只有高官貴族才能這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當時,男性也會留長指甲,象徵其雄性力量和地位。《韓非子》一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韓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誠不。」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韓昭侯握住了一隻手指,假裝丟了一塊指甲,很著急地到處尋找。大臣們見韓昭侯此狀,紛紛剪掉自己的指甲獻給他。韓非子和大臣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和《孝經》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有關,指甲在古代還象徵著生命意義。

允禮行樂圖

這種說法在古代多種文獻中都得到證明。《禮記·喪大記》中記載,「君、大夫鬊爪實於綠中」。《史記》——「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爪),沉之河,以祝於神……成王病乃瘳。」前者說的是君、大夫死後要將頭髮和指甲埋在棺材四角;後者說的是成王少時生病,周公剪他的指甲扔進河裡,向神靈祈禱,從而使其病癒的故事。

指甲進入了喪葬和禮儀制度,由此可見指甲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

小說《紅樓夢》中的丫環晴雯去世時,就剪下自己兩根指甲,留給賈寶玉,好歹留點念想。可見,指甲能代表一個完整的人。

蓄甲除了可以顯示地位外,還和古代人們的審美有關。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女子手指的審美標準是白嫩細膩、修長靈巧。

例如《詩經》中描寫的「手如柔荑」,描寫手的柔軟細膩;《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指如削蔥根」,體現手指的細長白嫩;唐代顧況《宜城放琴客歌》中記載「頭髻霎髻手爪長,善撫琴瑟有文章」。因為手指長度、形狀不能改變,所以古代女子非常注重手的保養,用鳳仙花染指甲,也蓄甲讓手指看起來修長。但是指甲過長就容易斷裂,所以人們發明了護指,經過時間發展,最終形成了護甲套。護甲套更長,既可以保護脆弱的指甲又能延伸手指,使手型看起來又瘦又長,華麗講究的指甲套還會鑲嵌珠寶美玉,更加好看,

唐 弈棋仕女圖

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護指套是吉林省老河深地區出土的漢代金護指。它是由薄薄的金片捲曲而成,呈螺旋狀向上延伸,粗細長短可任意調節,簡練而實用。

到清代,達官貴族無論男女,大部分都有蓄甲的習慣。但是直到清代中後期,指甲套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代的王妃貴婦等生活舒適清閒,因此把蓄指甲當作一種樂趣,當指甲長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破損斷裂,所以必須加以精心的保護,紛紛佩戴指甲套。

在宮裡。護甲套也是有等級之分的,它依據妃嬪的等級,在材質珠寶上有所區別。身份越高貴,材料越高級。

慈禧太后是護甲套的頭號粉絲,她對護甲套的熱愛超過了所有人。慈禧太后兩個無名指和小手指的指甲最長可達七八寸,接近18釐米。為了修飾保護好這一雙手指甲,慈禧每天要用溫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並特製了各色護甲套,有鏤空嵌絲琺瑯的,也有純金的,名貴至極。

指甲套的造型結構比較複雜,外部裝飾也比較講究。指甲套一般長五點五釐米,口徑零點五釐米,呈弓形,自口至指尖漸細,脊背可以伸縮。使用時可根據手指粗細適度的調節曲度。除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也可以帶,既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指甲套質地有金、銀、玉、銅、琺瑯等多種材料,裝飾手法有鏤空、鏨花等。

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背面多為鏤雕,極少封塞,這樣可使空氣流通,夏季飾戴不會憋悶。

清 鏤空點翠鑲珠水梅紋指甲套

護甲套不僅是古代貴婦的高級首飾,也蘊含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取向和它背後的價值觀,它是有溫度的,看著這些精美的護甲套,我們仿佛看見三五個女子帶著指甲套,優雅地賞花飲茶的場景。

相關焦點

  • 美甲不稀奇!古代有「指甲套」,連慈禧也在戴
    而下個反應通常是:「古代女子的指甲真有這麼長?需要這樣的指甲套來保護?」從指甲套實物說古代女子的美甲要回答這樣的疑問之前,首先我們先來看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幾組指甲套,看看指甲套的真實樣貌如何?
  • 慈禧的高跟鞋,超500顆珍珠做點綴,最貴一雙超過70萬兩
    在古代,無論是皇權貴族還是普通家庭,一直都是母憑子貴。在封建時代,那些能掌權的女子,獲得權力的第一步都是靠生兒子。其中,慈禧便是後宮之中母憑子貴並成功握權的女人之一。她的鏡子是象牙雕花鏡,她的衣服是金絲禮服,而她的首飾珠寶更是貴重無比、繁瑣而精緻。慈禧是一個殃國殃民的奇才,但同時也是一個在手工和畫畫方面的藝術家。這位太后有屬於自己的時尚單品製造廠,這個製造廠位於頤和園內。和現在的衣服產生不一樣的是,慈禧太后的服裝製造廠擁有製衣的整個流程,其中包括養蠶、織絲、染色等各種具體的步驟。
  • 慈禧太后的奢侈後宮生活!驚呆了!
    慈禧夏天最喜歡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壽時張之洞進貢的,用檀香木、金絲和小珠子鑲成。頭花是「大拉翅」髮髻的主要首飾,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慈禧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大拉翅」髮髻正中的大朵珠寶頭花。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畫的油畫像中,有一幅身穿黃底繡紫藤蘿團壽字氅衣,頭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許多珠翠首飾:翠簪、鳳釵、金扁方、寶石頭花、珍珠頭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蘇,顯得雍容富貴。
  • 中國古代女子裝飾品的巔峰:慈禧太后和她所佩戴的護指套
    中國古代女子喜歡蓄甲並佩戴護指套的歷史由來已久。在我國的吉林老河深地區的墓葬中,就曾經出土過漢代的「金護指」。 【圖6】慈禧「老佛爺」雙手戴著護指套所拍攝的寶貴老照片。 最後,護指套是一種唯美和富貴的表達。
  • 美甲的歷史源遠流長,古代美女的美甲方式,比現代人並不遜色
    現在社會中,有不少女士,特別是那些喜歡追逐時尚的小姐姐們,都非常熱衷於美甲,一副美麗的指甲不僅有漂亮的造型和美麗的色彩,而且還可以別出心裁地點綴上不同的裝飾品,著實讓人愛不釋手。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社會的姑娘們熱衷於通過美甲,讓自己變得更加楚楚動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這種愛美之心並不只屬於現代人,古代的美人們,對一副美麗指甲的追求也是毫不遜色的。
  • 古代最精緻的6把發梳,最後一把是慈禧的最愛
    發梳對於古代女子而言,並不只是梳頭的工具,也是一種精美的髮飾,越奢華精緻,越能襯託女子的美麗姿容。梳子在古代很常見,遺存下來的不勝枚舉。但論年代、論珍貴、論精緻、論奢華,能超過下面的,實屬不多。1、戰國骨梳
  • 慈禧太后寶貝千千萬,為何最喜歡一支不起眼的玉藕?有何名堂?
    很多人都喜歡玉器,除了玉鐲等首飾和大型的玉器擺件之外,小型的玉器把件也深受人們的歡迎。慈禧太后收藏了很多玉器,比如翡翠白菜、翡翠西瓜之類,已經是人們所熟知的國寶,據說,慈禧最喜歡的玉器,卻是一件玉藕。慈禧把這件玉藕非常喜歡,經常拿在手中把握,去世之後,這件玉藕也成了慈禧陪葬的物品之一。這件玉藕做為陪葬品隨慈禧太后下葬,後來慈禧墓被盜之後,這件玉藕也就神秘地不知所終了。關於這件玉藕的來歷,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第一種,說這件玉藕是榮祿送給慈禧太后的。
  • 為了推廣「大拉翅」,慈禧太后親自當模特!
    慈禧太后又為何如此費力去推廣它呢?「大拉翅」是清朝后妃的一種髮式,由慈禧太后從」兩把頭」改進而成。慈禧太后晚年時,曾患上了脂溢性脫髮,掉發很嚴重。她一方面吃藥和補品補救自己的頭髮,一方面在髮式上打主意,決定用髮式來彌補因脫髮而帶來的難堪。於是她發明了一種牌樓式的大拉翅,即大兩把頭,從而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
  • 慈禧的鞋子,彰顯自己的身份,最貴一雙超過70萬兩
    慈禧的鞋子,彰顯自己的身份,最貴一雙超過70萬兩導語:有些網友應該知道,慈禧太后非常熱愛金銀珠寶,並且生活也比較的奢靡。而這個掌握了清朝十幾年大全的女強人,還一直走在時尚的最前沿,是潮流的弄潮兒。如果把慈禧太后放在現在,她就是一個妥妥的穿搭博主,因為他實在對她的穿搭太過考究了。換句話說,放到現在,慈禧太后的每件衣服都算是高級定製。
  • 一頓飯6萬塊的慈禧太后,逃難時一隻翡翠手鐲卻只換了一顆土豆!
    慈禧太后的紅木腳盆紫檀百寶嵌福祿壽文具盒最有意思的來了,人都要吃喝拉撒,太后也一樣。不過慈禧就算是上茅廁用的便盆,也和尋常人不一樣。慈禧的便盆叫做「官房」,是用檀香木製成,其上雕刻一條大壁虎,栩栩如生。壁虎頭往後扭著,兩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它的兩隻眼睛中鑲著紅紅的寶石,閃亮閃亮的。
  • 慈禧太后「君王版聖經」臺灣展出
    該本《聖經》是1894年由中國教會婦女送給慈禧太后作60大壽賀禮的,別具氣派,又稱君王版《聖經》,當時在2004年的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時,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駐會副主席鄧福村介紹說,這本君王版聖經全球只有4本。
  • 品質生活:扒一扒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驚呆了!
    清末新政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其他成就:辛酉政變奪得大權,兩度垂簾聽政,成為清朝晚期實際統治者你以為這些個「奢侈」的殉葬沒有個數兒?當然不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監李蓮英,慈禧棺內葬寶時,他是參加者。
  • 慈禧太后的養顏秘方,以前是貢品,現在人人都可複製!
    晚年猶似貴夫人慈禧太后是一位傳奇的女人,政治上就不談了,今天說說她的容顏。在統治中國48年之久的時間裡,她最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權力,美貌。慈禧太后極其注重皮膚保養,給慈禧畫過油畫的美國人卡爾小姐曾這樣描述:「慈禧雖然已經70歲,但是看起來就像30多歲的貴夫人似的。」
  • 慈禧驕奢淫逸,卻一輩子未曾摘下這對耳環,原來是最愛的男子送的
    照片中的慈禧因為年齡的增長早已經容顏不再,可是從她的眉眼之間我們依舊可以看出屬於晚清太后的威嚴和手段。拋卻其他的部分不談,慈禧太后所有的照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副相似的耳環。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照片上慈禧太后變化著不同的姿勢,服飾也不盡相同,就連身上佩戴的首飾也一直在更換,可是唯獨這副耳環始終沒有改變。
  • 慈禧太后一年消耗15萬個蘋果,都幹啥用了?
    慈禧對鴨子似乎情有獨鍾,據《中國文物報》載:新發現一份慈禧鹹豐十一年十月初十晚膳的食單,20多道菜式中,鴨餚就有「燕窩如字八寶鴨子」等七種。燻炙菜餚如烤鴨、燒乳豬、燻雞、煨羊腿等也合慈禧口味。據慈禧自己說,她年輕時最愛吃酥脆如「響鈴」的燒豬肉皮。晚年「櫻桃肉」取代「響鈴」,成為她特別中意的一道菜。遇到節日,比如重陽節,御膳房還額外為慈禧做菊花、棗泥、八寶等各種花糕上供,還有各式餑餑。
  • 玉容散——慈禧太后專用方
    有兩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一位是德齡,因通曉外文而成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 慈禧太后死後為什麼葬在慈安太后的東邊?
    另一種說法是慈禧為了霸佔東邊的位置,毒殺了慈安太后,在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將她葬在了本該屬於她的西邊陵寢。其實,這都是沒有根據的傳言,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慈禧之所以葬在東邊,完全是按照祖制和規矩而確定的,而且慈禧和慈安的陵寢,是在她們生前就已經開建,經過她們自己審定同意的,並不存在慈禧在慈安死後擅自改換位置,將陵寢建在慈安太后陵寢東邊的情況。
  • 慈禧太后如何養生?
    慈禧太后如何養生? 華西都市報2020-03-08 02:32:02.0四川   慈禧太后是晚清歷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一位中醫養生的熱衷者。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天,封面新聞「雲觀展」直播將走進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這裡有慈禧太后偏愛的茯苓餅,更有3000種保存完好的藥物標本,讓你在線盡可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
  • 慈禧一輩子不捨得摘的耳環,是她最愛的男人所送
    我們知道,在古代,女人的地位總是受歧視的。有的大家族為了能生出一個兒子,不惜三妻四妾,那時候女人的地位是何其的可悲,只要你能生出兒子,你就能母憑子貴,相反,一個女人,如果一輩子沒有兒子,那麼她的生活可想而知。不僅得不到夫家的優待,更甚至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 慈禧太后的生前奢侈後宮生活,死後的「天價殉葬單」:大清才是她的陪葬品!!!
    清末新政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其他成就:辛酉政變奪得大權,兩度垂簾聽政,成為清朝晚期實際統治者你以為這些個「奢侈」的殉葬沒有個數兒?當然不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監李蓮英,慈禧棺內葬寶時,他是參加者。他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詳細記錄了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價值。看看,真是死也要拉一批「殉葬」的,還心裡門兒清!